传统的节日(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腊八粥起源于古时腊祭农神

其实,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蜡祭农神,叫做天子大蜡八,而天子大蜡八则是起源于古代炎帝神农氏的始作蜡祭以告上苍。

神农氏的始作蜡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民生活的根本需要,《易经·系辞》说:

需者,饮食之道也。

即需要的主体是饮食。《礼记·礼运》说:

孔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俗之初是从保证饮食开始的。食物来自于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兴起,始自于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的发明农具,树艺五谷。

《易经·系辞》说: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

耒耜是农耕用具,即翻田的犁。耒是犁柄,耜是犁铲,翻田耕种,收成五谷。所谓的五谷即稻、黍、稷、麦、菽。

《孟子·滕文公上》中有“树艺五谷”的记载,赵岐《注》说:“五谷者,谓稻、黍、稷、麦、菽也。”菽是豆类的总称。

五谷收成后,炎帝神农氏于年终十二月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并祝道: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祭的含义是庆丰收之意,祷祝则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昆虫不作,灾害不生,再来一个好收成。

这就是蜡祭。蜡音乍,也音岔,是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祭祀农神的祭名,即农历每年十二月祭农神之称。蜡还音拉,与腊同音。于是,蜡祭也被称作腊祭,腊祭是蜡祭的转称。

蜡祭有8个方面的内容,称为八蜡或蜡八。《礼记·郊特牲》说:“八蜡以祀四方。”郑玄《注》说:

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辍,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

炎帝神农氏开创了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根本,并且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形成了我国古代年终蜡祭的开始。蜡祭在我国古代是一件大事。

所以,作为一国之主的历代天子或国君,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都要作蜡祭以祀神,并且进行祷祝,称为天子大蜡八。《礼记·郊特牲》说: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神以报啬也。飨农,以及邮表辍、禽兽等,仁之至,义之尽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

故迎而祭之。祭坊与水庸,事也。故祝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服而祭之。

文中,伊耆氏即神农氏。啬即穑,收割庄稼的意思。先啬,始教民以稼穑者。司啬,主管农业者。仁,不忘恩而报答之。义,有功劳必报答之。坊,堤坝。用来储水、障水。水庸即水沟,用来引水、放水。反即返字。皮弁,用白鹿皮制为弁。素服,用素缯布制为服。

八蜡之祭或称蜡八之祭是祀八谷星。八谷星是主岁收丰俭之星。关于八谷,《本草纲目》记载:“八谷”,《注》说:“黍、稷、稻、梁、禾、麻、菽、麦。”《大象赋》的《注》说:“稻、黍、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粟、麻。”

八谷一词也是星名,《宋史·天文志》说:

八谷八星,在华盖西,五车北。武密曰:主候岁八谷丰俭。一稻,二黍,三大麦,四小麦,五大豆,六小豆,七粟,八麻。

《晋书·天文志》说:

五车五星,其西八星曰八谷,主候岁八谷丰俭。

根据这些文字,知天子大蜡八的“八”字,并不是随便取的,而是有特定含义的,即祀八谷星神。

[旁注]

《周易》一部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礼记》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仕者必读之书。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撰,药学著作,52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

《晋书》共130卷,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唐朝房玄龄等撰,《晋书》以西、东两晋为正统,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时期14个割据政权的兴亡。

[阅读链接]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腊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