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成熟为人的故事(青少年学会成熟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张际亮与姚莹患难与共

张际亮与姚莹不仅是诗友,也是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朋友。

张际亮,福建建宁人。他才华横溢,秉性耿直,不随流俗,广结大江南北的仁人志士,如林则徐、姚莹、魏源、黄爵滋等,其中与姚莹的交往最为密切。

姚莹,安徽相城人,是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抵抗派将领。他拥护和支持林则徐严禁鸦片积极了解外事,关注国计民生。就任台湾兵备道后,坚决抗击英军侵略,为保卫祖国海疆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反而遭到昏聩腐朽的清政府的革职查办,被横加罪名,逮入京师问罪。这一冤狱在当时知识分子群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际亮闻讯痛心疾首,此时他重病在身,仍不辞劳苦,四处奔走呼号,竭尽全力为姚莹鸣冤伸屈。决定亲自伴陪姚莹进京,以示对好友抗敌卫国之举的支持和对清廷制造冤狱的强烈抗议。

1843年7月,押送姚莹入都的囚车途经淮上,张际亮在此迎候多时,做好了护送友人北上、同赴囹圄的准备。姚莹为张氏义举感激不已,但极力劝止张际亮进京。然而,张际亮决心已定,毅然抱病陪随姚莹的囚车,踏上了凶多吉少的北上艰途。

像张际亮那样对清廷制造冤狱、打击贤良深表不满的志士不乏其人。当姚莹被押至北京南郊的长辛店时,竟云集了三十余位京官名士在此相迎。姚莹入狱后,人们更是为之奔走营救,不惧危险入狱探望。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把姚莹释放。可是,本来就病魔缠身的张际亮,此时因长途跋涉使病情愈益恶化了。京师诸义士为张际亮的高风亮节所感动,纷纷前来慰问。张际亮在临终前请求姚莹协助他整理自己生平所撰诗作,后世所传《恩伯子堂集》就是由姚莹在张际亮病榻前编纂好,经张氏首肯,并于他故后刊行的。

张际亮的病逝,使姚莹悲痛万分。他以真挚的感情,写下了《祭张亨甫文》和《张亨甫传》寄托对故友的深切缅怀,他洒泪护送张际亮灵柩回故里安葬。

张际亮抱病扶囚车北上,为友伸冤;姚莹挥泪护灵柩南行,报友恩情,这是一幕多么悲壮、感人的情景,它不仅反映了姚、张和人间的生死交往,同时也是当时爱国知识分子赤诚报国的生动写照。

只有同生死,共患难的人,才会倍加珍惜彼此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