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校园文化的结构
从不同角度给校园文化定义,校园文化就有不同的构成要素。
校园文化有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分。所谓主流文化,指的是为大多数组织成员所共同抱持的核心价值观,在规模较大的学校组织中,与主流文化同时并存为一部分成员所拥有的文化便是亚文化。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校园文化是针对主流文化而言的。
我国台湾学者林清江认为,校园文化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教师文化
教师是学校组织体系中的领导者,其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对学校文化影响甚大。教师文化呈现三种相互对立的形态,分别是学术中心(长于研究拙于教学)与教学中心(重视教学忽视科研)的对立;专业取向(将教师工作看作是自己一生的专业追求)与职业取向(将教师工作仅仅视为谋生的职业)的对立;教学者与学习者的对立。哈格里弗斯则认为,教师文化有四种不同的形态,即个人的文化:教师彼此隔离,其主要精力用于处理自己课堂事务;分化的文化:教师的工作彼此分立,有时会因为权力与资源而相互竞争;合作的文化:这种文化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基础上;人为的合作文化:教师被要求围绕行政人员的意图与兴趣(这些意图与兴趣往往是在其他地方形成的)进行“合作”。个人的文化与分化的文化是学校中较为常见的教师文化;人为的合作文化则给人以合作的假象;唯合作的文化既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学校文化的整体发展,是一种理想形态的文化。
学生文化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价值及行为不仅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且,由于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学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征与性质;学生在班级和学校的生活或活动中,同辈团体相互影响,共同形成特殊的价值与行为,并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方面。
行政人员文化
学校行政人员文化具有潜在文化和非显著文化的性质,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潜在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部分相符,有些行政人员对学生的态度或关系,与教师的专业态度或关系不同,因而产生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影响。因此,学校行政人员文化对于学校事务的解决、对于学生的发展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社区文化
学校所处的社区的文化是学校的外部环境,对学校发展影响甚大,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影响学校教育:一是社区环境影响学生思想与行为;二是社区环境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措施。
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校地大小、建筑设备、庭园布置等,都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范围,也是构成整体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价值观念与态度、学习方式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学校的文化传统往往可以藉学校物质文化予以保存与传递。
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规章与制度,都是学校的文化规范。在学校生活中,学校的文化传统不论合理与否,都会通过学生的同辈团体、班级、年级等代代相传;学校在学习、运动与生活方面的仪式是学校文化的象征,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相比之下,学校规章制度比学校仪式更具强制性,适宜的学术传统及教育期望,均已融入学校的各种规章之中,成为约束学生行为的规范体系。
还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成就目标与成就意识。学校要有符合时代特征、又有个性特点的成就目标。根据各个学校条件,目标大小及水平高低会有所区别,但是否具有进取、革新精神则是重要的文化标识。同时,学校是否鼓励成员的成就意识,工作气氛是否以教育和学术研究为重心,以及日常活动中是否培养勤奋、严谨的作风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
(2)成员对学校目标的认同程度及由此所体现的组织凝聚力。包括师生员工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程度,承认学校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愿为学校发展付出努力与代价的程度。这一指标的直接感性体现是学校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相互关系。
(3)对人的关注。管理者普遍对人的本性抱有一种什么样的哲学观;教师普遍具有什么样的学生观;是否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对所有人都公正无私,一视同仁;是否对有缺点的人抱有宽容、帮助的态度;是否真正认可师生员工的主动精神、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
(4)对控制的态度与操作。控制是用于监督和约束学生与教职工行为使之符合规定要求的管理行为,控制在不同的组织、任务和对象面前是有不同要求的。控制的文化冲突表现在如何处理执行制度与关怀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发展的关系上。
(5)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学校是否勇于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否具有开放的态度,有远见地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对自己进行革新。
这二项研究就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作的阐述,就阐述的每一方面内容,对校园文化的构成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给学校管理者管理日常工作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