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念素质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

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知识爆炸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

理想信念薄弱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关键时期。学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回生活,学回做人。使他们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具有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他们人生发展储备一笔可贵的财富。

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除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玩好耍,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生活上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多数孩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缺乏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爱自然的博爱精神。养尊处忧,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欲和攻击欲。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这些孩子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得干啥。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往往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学习生活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缺少责任感,他们怕脏、怕累、怕苦,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费。

小学生理想信念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网络教化的正面作用弱化,负面作用强大。

二是学校理想教育重视并且擅长静态的概念定义,但是在个人行为和理想目标的过程联系和工具价值方面缺乏系统的教材、教法和教学体系准备,这样的教育可以应付考试,可以形成审美意义上的向往,但是不会成为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

三是现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但是又缺乏世俗化所要求的竞争意识、实力意识、机遇意识、合作意识。由此形成的是缺乏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个人主义,这样的个人主义还称不上世俗化的个人主义。

四是现在学生对于正统理想观念的偏离不是证伪意义上的理性见解,而是一种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的情绪化反应。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在新形势下,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首先要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具体做法是:

(1)开展诚信教育 我们在小学生中开展了诚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坚持崇德求实、关注情感、关注生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给诚信教育活动注入时代的内容。坚持把诚信教育与落实行为规范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链接,与养成教育相融合,为学生开拓了诚信高雅的文明世界,互助互爱的人际世界,优美善良的心灵世界。

(2)确立远大志向 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实践中,广泛进行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和命运,把个人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小学生是未成年人队伍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我校而言,说到底就是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激发学生兴趣 在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应从发展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各种活动,使理想教育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拓展科技创新精神,不断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想教育,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实际召开“理想教育”的班会,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的形式进行理想教育,从而使小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远大理想。

(4)道德规范教育 道德规范教育是形成理想信念的准绳,在道德规范的教育方面,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制定其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5)荣辱观教育 在学生中树立起党的伟大形象,祖国的伟大形象,把新旧中国进行鲜活的对比,从而让他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且看中国的今朝,展望中国的宏图未来,尊强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树立一个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目标

总而言之,理想是人们对有可能实现的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小学阶段是富于理想、选择生活道路的良好时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鼓励成才,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志向,鼓励努力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让他们展开双臂载着那金色童年的梦想快乐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将那美好的童年梦想变为真正的现实。

加强自信心的教育

(1)唤起自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这样比喻:我们面前有一块土地,土质不好,而且掺着碎石子,在农夫的眼里,它没有提供起码收成的希望。可是来了一批地质工作者,进行了一番勘探后,结果在地下深处发现了巨大的宝藏。它给我这样一种启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从不同的角度看,他们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多方面成功。

所以,我们要善于赏识学生,尊重差异,对每个学生的评价语言都应以正面鼓励为主,通过简洁、中肯的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了解和重视自己的优秀。同时,还要积极创设各种机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

(2)产生自信心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立足学生原有基础、己有水平,选择适中的内容和目标。如果目标太高,内容难度大,学生感到困难,多次努力,还是没有收获,几经挫折,学生就会丧失信心,学习情绪下降,从而产生厌恶情绪。反之,目标太低,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选择适中的目标,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获得多次成功的体验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选择难易适中的内容,根据内容制定不同的目标,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感,形成积极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

(3)增强自信心 成功是学生学习急需的动力。适当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继学习的动机,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当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好了还要好”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的心理,成功是促使其进一步学好的内部诱因。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才能,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同时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如:学校组织作文竞赛、象棋大赛、卡拉OK大赛等活动,从中推出合适的人选,给予他们锻炼自身,发展自我的机会。这种切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我能行”!从而,在困难面前,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战胜困难。

(4)树立自信心 人的情感受行动的支配,而人的激情又将反过来支配人的行动。杰贝尔曾说:“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的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儿童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

在榜样的示范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较强。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工作还是生活,大事还是小事,都要以充满自信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做出榜样。同时要热情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家长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要让家长对子女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指出,多用鼓励式的语言,对子女不说泄气话,更不说讽刺挖苦的话。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自身自信心的养成,以教师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对学生施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影响。

运用榜样示范法,将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榜样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从小不畏艰难,勇于面对现实,相信自己通过能力一定会获得成功。在具体做法上,既可列举成功的正面事例,也可列举一些虽有优越的天赋条件和良好的成才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了自己的反面事例,来证明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或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培养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我总是竭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我们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全面发展自己健全的人格。

①多给小学生交流的机会 赞可夫认为儿童有一种交际的需要。他们想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说出来,跟同学、老师交流。为了给每个学生创造平等交流的机会。在质疑问题、全班交流中,允许他们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种交流不仅加大教学的密度,提高教学的训练性、交际性,而且互相启发,活跃思想,满足了小学生的精神需求,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课堂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小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健康地进行语言、思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自觉地和小学生心理换位,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多想想。只有教师的真诚和宽容,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情感交流的过程,才能帮助小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成功教育的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的潜能得以真正地展开与实现,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通过开展“找闪光点”,“优点轰炸”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增强自信心;通过开展“巧手创造”“小报评比”,“百词比赛”,“明星评比”,“读书竞赛”等活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让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脱颖而出,使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挖掘自身的潜能,全心参与,全心投入,使自己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实现。

③建立“值日班长制”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既要把小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又要把小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体,以此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值日班长要制定自己一天的管理目标,处理一天内班级的大事小事,并且每天利用十几分钟对值日一天的情况进行总结,念“值日班长日志”。建立“值日班长制”,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小学生在学习管理中品尝到了苦和乐,自信心也随之得到了增强。

(6)肯定学生 自尊是意识中自我体验的核心,教师在评价、对待学生时,切忌笼统地下结论,切不可因一件错事或一次失败而以偏概全地评价学生,说他愚笨,说他不可救药、没有前途等等,因为这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内化他人的积极评价是自信形成的基本的心理机制。在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往往是他们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当学生确定自己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尊重后,就会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①不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 当前的考试存在诸多弊端,考试分数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单纯以考分高低评价学生是不全面、不公正、不客观的。

分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而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智力水平,更不能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学生的年级越低,学习内容相对较简单,考试分数也较高一些;随着年级升高,学习科目增多,内容加深,考高分就不容易了,而且分数还与题目难易程度、覆盖面大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它给学生的自我评价带来片面性,对学生的自我观念的形成起错误的导向作用。

对于那些考分低而其他素质良好的学生来说,这种评价无疑会使他们自卑,变得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对于那些考分高而其他素质较差的学生,这种评价会导致他们盲目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盲目的、片面的,经不起社会的考验。当他们走向社会,由于自身素质不佳不能胜任工作时,他们原有的自信也会瓦解而变得自卑。

人的能力,除智力外,还有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操作能力和运动能力。我们有什么理由看到孩子的某次分数不高而失望呢?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真分析试卷,总结学习情况,肯定其进步和优点,指出不足,并耐心启发孩子正确看待学习成绩。

②不揭学生的“短处” 不要揭学生的“短处”,避免让学生当众出丑。教师批评学生,是为了使其受到教育,而不是为了让他当众出丑。尽管我们教师掌握了学生的不少“短处”,虽然学生的年龄还不大,但千万不要揭他们的“短处”,尤其不能当众揭“短”。

因为当你触及学生的“短处”时,他就会产生一种戒备心理,觉得老师不信任他,如果让他当众出丑,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又特别强的孩子来说,很可能一次当众出丑会导致他终生颓废。

③不轻易做出坏的评价 尽管每个学生的聪明、智慧和天赋各不相同,但通过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获得某些知识,取得某些成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我坚信教育的巨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尊重、信任学生、不轻易做出坏的评价。尊重学生不仅承认学生的人格尊重和人格平等,而且要把每个学生看作是有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只有尊重学生,积极评价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

(7)帮助学生 学生都有一种探求自己学业成绩成败原因的倾向,并力求做出因果分析,这种对自己学习行为及结果产生原因的推论就是归因,学生可以通过归因来认识、预测、控制自己随后的学习行为。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有利于个体自信心的发展和个体的自我发挥。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不同归因方式,会引起不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学生把失败结果归因于能力、任务难度等稳定性因素时,会对未来的成功失去信心,期望降低。在各种因素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会引起自豪感和自尊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归因;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会损害自尊与自信,使学生容易放弃努力,进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对学习破罐子破摔。可见,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自信与坚持性,而错误的归因会增加自卑与自弃。

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归因,就是要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要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增强今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同时,应预防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等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因为这种归因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也不能让学生产生“成功只取决于努力”这种不现实的认识,应该让他们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同时又认识到努力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8)挫折教育 成功与失败是完全相反的一对范畴。在学生的早期经验中,“成功”固然有助于建立自信,但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的面对挫折与失败,以使其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致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讲,人生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甚至相比之下,逆境还可能更多一些。

挫折就像给人一种预警,它要求人用意志努力来勇敢面对,了解和探明学生挫折的根源,找出失败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方法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与内、外部困难做斗争,以提高自己的抗挫折力,力争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强者。通常人们会采取很多策略来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抗挫折力。例如,改变周围环境,提高认识水平,调整自己的心态,宣泄不良的情绪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对挫折具有正确的认识,对学习、生活及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并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毅力和勇气。

学校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品位”失败,引导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交织影响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一蹶不振。只有那些能够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人,才能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9)集体力量 不论成人还是青少年学生都是社会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当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受到集体的尊重时,他就会体会到一种真正的精神上的满足,自信就在他心里萌发了。青少年学生由对父母师长的遵从转向对同辈集体的遵从,同辈集体即班集体对学生的自我观念具有巨大影响。学生极其渴望得到班集体的认可与赞许。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良好的班风,学风,能促使学生健康,蓬勃地发展。教师应努力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坚决制止同学之间的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应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鼓励。

综上所述,自信心是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个体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的有利保证。培养自信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帮助小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悦纳自己,从而以充满自信的心态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以实行理想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