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学习有办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入手,注重学生的生活氛围,尊重学生的智力水平,从最大限度地打开他们的心智,深入挖掘潜能,提升知识水平,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学生刚升入初三,就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由于学生思想重视不够,若再加上教师准备不充分,学习化学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新鲜感随之消失,维持不了学习兴奋,学生潜能很难挖掘,对知识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

化学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要记忆的知识更多,有的需要死记,如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化学用语;有的需要理解记忆,如概念和定义、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等。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障碍。笔者认为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是可以帮助学生挖掘化学学习的潜能的,我采取了下面一系列的方法:

巧留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画家画画,不会铺天盖地,布满画纸,而总会留点空白。

“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不就是有名的留白之作吗?因“留白”观画者便有了遐想的余地;作家作文,讲究含蓄,“纸有尽而意无穷”,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音乐家演奏,时而“千山咆哮”,时而“万马齐喑”,目的是让听众于无声处想音乐,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同样,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会“满堂灌”,而是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为学生的潜能的挖掘提供热源,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八种方法。

(1)抛砖引玉法

所谓“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好比射箭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张满了弓,却不发箭,让学生自己把箭射出去。

例如,在讲解中和反应时,我做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先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几滴酚酞,出现红色,然后逐滴滴加盐酸,在加到最后一滴时,红色刹那间变成无色,在学生们的惊呼声中,我把关键字眼用着重号标出来,让学生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几滴酚酞为什么变红?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如何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溶液的酸碱性?

这样,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记忆便深刻了许多。

(2)演绎归纳法

所谓“演绎归纳法”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形成规律,即教师演绎,学生归纳。如习题课上某一类题的解法,教师可通过一组或几组不同的例题,描绘出大致的轮廓,帮助理清思路,而解题方法或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3)蜻蜓点水法

如果说演绎归纳法是教师演绎,学生归纳,那么蜻蜓点水法则相反。此法教师只在重点、关键处点拨一、二,给学生以简单的提示。大量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有10克石灰石样品,要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在其中加入50克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杯中剩余物质量共57.8克,求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许多学生拿到题后,即开始进行计算,结果做得满头大汗还未有结果。此时我板书出方程式稍加点拨:“想一想杯中剩余物包括什么状态的物质?”学生恍然大悟,但具体解法留给学生自己去思索。

(4)举一反三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也应如此,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对于某一类问题,只需抓住典型范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揭示规律,形成思路,而同类教材的其他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

(5)蓄势推导法

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把思考不断引向深入,把矛盾逐步加以披露。就在学生心理矛盾交错,欲解难解之际,教师高屋建瓴,进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导出“真相”,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彼岸,即所谓“水到渠成”。

(6)故意停顿法

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或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同时让那些开思想小差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悬崖勒马,跟上课堂思路。

(7)存疑激思法

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

(8)余地生辉法

一堂课里,切忌“两头无剩”的满堂灌。要在知识衔接处,或提出问题之初,或结论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或细细咀嚼,或反复品味,或变式练习,或广泛演绎,或判断得出答案,或提出新的问题。

总之,给学生留有思维驰骋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

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无限度地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确实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树立信心,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经常教育学生要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有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鼓起勇气,面对现实,相信经过努力,才能获得中学初始阶段化学学习的成功,逐步将自己的思考水平调节到适度,保持探索的好奇心,进而取得成功。鼓励学生勤学好问,多思善疑。

在辅导学生时,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困难生,即使是荒唐幼稚的问题,也要灵活回答。帮助找出错误的原因,千万不能训斥、挖苦,而要多多给予鼓励,有时还要变学生问老师问题为老师主动询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对学生能够回答出的问题,进一步问为什么?检验其知识的连贯性及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掌握知识的快乐;期末考试前的复习,由学生出一份期末考试卷测验老师,比老师给学生上两堂复习课的效果好,这样变换角色,教师可以“不会做”要学生给出参考答案,要学生给老师讲解试卷。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复习较为主动,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巩固了学习兴趣。

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适当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完硬水及其软化的方法之后,提问学生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应怎样清洗?学生讨论热烈,最后发给每个学生10ml醋酸拿回家清洗有水垢的热水瓶,第二天回校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所看到的现象,及化学原理,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家庭小实验,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

例如,我在做镁条燃烧这个演示实验前,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害眼睛),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

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经过上面的培训,我就立刻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

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

这些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2)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兴趣持久,必须做深入的研究,采用适合的方法,让学生的兴奋点长时间保持。例如:好表现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之一。

因此,我尽量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积极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学生可参与课堂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只做观众。这样一来,不单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氢气、一氧化碳五瓶气体的鉴别时,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我事先已准备了几套气体,因此我挑了几个学生(当中包括错误的),让他们都到讲台上实际操作,并对其中做对的和操作正确的加以表扬。

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曾这样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给与学生成就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保持其学习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3)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深化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演示实验保证成功,才可以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要保证演示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外,对某些实验,还可以加以改进,以提高成功率,加强实验效果。要做到这个,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下苦功。在学习分组实验中,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因此往往不能每个人每次都成功。

对此,改进的方法是:把实验时间弹性化,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预定的目标内获得成功。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好的学生向高、精的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让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乐意学习、发奋向上。

(4)因材施教,情感投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人而异,强化教学过程,困难生往往课堂四十五分钟没有抓紧。教师的情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在学习中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因此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将教育的对象放在首位,以满腔热情去感动学生,把对学生的热爱的情感,期待的信念,积极的评价,准确地传递给他们,以提高学生自尊、自强、自重的意识,并将此逐步转化为驱使他们的克服化学学习困难,不断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