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组织策划(“四特”教育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学生科学幻想思维指导

1.科幻的定义及分类

科学幻想简称科幻,即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

把科幻分为“软科幻”与“硬科幻”,是科幻界内部流传最广的一个分类法。而流传得广与划分得合理。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疑问马上就出现了:难道“硬科幻”就不需要有好的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吗?如果一部被划分为“硬科幻”的作品在这几方面上作得很出色,又应该算是什么呢?相反,如果一个没有受过理工方面训练的科幻作家并没有“避重就轻”,反而刻苦钻研科学知识,最终写出具有优秀科学内核的小说,难道又犯了什么禁忌吗?比如凡尔纳,就是被人们划为硬科幻作家的宗师。他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他的自然科学知识完全是自学的。所以,叶李华先生给出的定义是不能定性的。并且还明显带着对文科知识背景作者的岐视。

在大陆,早在七八十年代便出现了类似的分类:重视科技含量的科幻小说是“硬科幻”,重视文学技巧的科幻小说是“软科幻”。当时,它们曾被称作科幻小说中的“重科学流派”和“重文学流派”。

凡此种种均经不起推敲的。打个比方吧。一位厨师拿到一块猪肉,他可以选择红烧、爆炒、清炖等作法。或者,他可以在红烧猪肉、红烧牛肉、红烧鱼之间作选择。但他能够在“红烧”和“猪肉”之间选择吗?一个是原料,一个是烹饪方法,它们之间怎么能构成两极对立呢?科技是科幻小说的主题、题材和素材,文笔是科幻小说的技巧,这两个东西分别是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怎么能分彼此呢?

将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分开,到了九十年代又演变成将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成份”与“人性成份”分开,认为主要写科学知识的作品是“硬科幻”,主要写人性的是“软科幻”。这样的定义更是危险。它的立论基础是:科学是反人性的东西,多一分科学便少一分人性,反之亦然。这种定义深入思考下去,会令人不寒而栗。因为它将把科幻,至少是所谓的“硬科幻”排除在文艺圈之外。

2.科学幻想教育的现状

当郑文光的《从火星到地球》、《飞向人马座》,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金涛的《月光岛》等一批优秀科幻作品逐渐成为我们记忆中永恒的风景,我们再难从当今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找到让我们眼前一亮或者心动不已的科幻作品。

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科普界由三四十种科幻读物百家争鸣萎缩至《科幻世界》一枝独秀,越来越多的人被欧美等国的科幻大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所震撼。鲁迅先生早在100年前译完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后就写道:“导中国以行进,必自科幻小说始。”但遗憾的是,直到如今我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

20世纪80年代,中国至少有三四十种专业科幻刊物和报纸,每年有数百篇原创科普科幻作品问世。然而20多年后的今天,几乎只有《科幻世界》一本地方刊物独自支撑着整个中国的科幻创作事业。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4年美国拥有148种专发科幻小说的期刊,每年出版科幻图书2000多册,不少科幻作品还成了销量达六位数的畅销书。

安徽评论家刘效仁认为,先有科学的幻想、科学的灵感、科学的思维,然后才有科学的创新和创造——这是为世界科学发展史所证明的一条成功路径。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江晓原看来,儒勒·凡尔纳幻想的80天环游地球、人类登月、大型潜水艇等在20世纪成为现实,说明幻想是有科学价值的。

学者专家的认识耐人寻味,但是国内科幻事业发展的现状却让人有着难言的酸楚,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国内从事科幻创作的队伍不超过百人,有些名气的也不过十来人。在老一代科幻作家中,真正能够坚持到现在的并不多。全国有上千院士,只有两院院士潘家铮一人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幻创作。

2003年,“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的去世在中国引发了自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之后的又一次科幻热议。遗憾的是,这依然没有形成有利于中国科幻健康成长的环境。“在力倡科技原创与自主创新民族精神的当下,这成了我们共同的悲哀。”刘效仁这样说。

一位科幻迷曾痛心地说,在西方,科幻作家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媒体追逐的偶像,是财富的象征,“美国一位科幻大师去世了,那是轰动世界的新闻”。而在中国,“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去世后,大洋彼岸的美国科幻机构都发布了消息,大大小小的中国媒体却几乎悉数保持沉默。由此,中国科幻发展的多舛命运可见一斑。

1904年,作为西方工业革命副产品的科幻首次被鲁迅从国外引进。鲁迅认为,这种文学样式是改变国民劣根性的一剂良药。

20世纪80年代,科幻遭到批判,被认为是“伪科学”,科学界也指责其为“对科学的污染”。1982年,科幻小说经过姓“科”姓“文”之争被认为姓“文”之后,中国的科普、科技类报刊和出版社视科幻小说为异端,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将科幻小说扫地出门。尽管中国的纯文学刊物因“小说”两个字“收养”了科幻小说,然而纯文学的倡导者却并不重视科幻小说。

1999年的高考作文使科幻命运渐入佳境,四川、湖南、北京等地的大学纷纷成立了科幻迷协会。据郑州轻工业学院科幻协会介绍,该协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激发创新与开拓意识、推动社会科幻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为宗旨。协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科幻,使不少同学成为科幻迷。

尽管中国科幻经历了如此多舛的命运,但是王晋康等少数非专业的科幻作家还是引领着中国科幻创作向前发展。然而专家指出,目前创作人才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中国科幻事业的良性发展。

老一代科幻作家金涛先生说,科幻作品很难写,作者不仅要有很好的文学功底,还要懂得科学,最好能够站在前沿,了解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而现在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文理分科,造成想写科幻的因为不懂科学写不了,而懂科学的又大多写不好小说,限制了科幻作家的产生。作家苏童认为,科幻小说之难,在于既要有科学功底,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现在一般的作家完全不可能涉足科幻。

郑州轻工业学院张旭虹副教授认为,中国的科幻作家缺乏自由想象的灵性,相反,更多的是想象的禁锢、生存的压迫以及思想的自我囚禁,不仅因为靠写科幻小说无法吃饱肚子,更因为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禁律束缚了手脚。另外,科学普及工作做得不够,国民整体科学素养不高,也直接影响了科幻小说的繁荣。科学精神是科幻作品的灵魂,科学精神尚未扎根,是科幻无法顺利发展的根源。

让我们重温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道作文题在考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说,出了偏题怪题,课本里没有。科幻作家吴岩说:“此次高考作文不仅仅关注了科幻,而是把‘科教兴国’落实到文科系统中,让人们从语文中去关注科学。”

如果这道试题是美国的学校出给考生的,谁都不会奇怪,因为这是一道难度很低的基础科幻题。在美国,有400多所大学开设科幻课,无数人心中的偶像比尔·盖茨就曾在这样一所大学里求学,他也是一个超级科幻迷,是科学和幻想造就了一代巨人。而比尔·盖茨本人也承认,Windows的不少东西源于他从前的科学幻想。

事实上,科幻不但关乎我们的想象力发展、创造能力及科学精神,更关系到中国能不能出现微软这样的世界顶级企业,关乎中国企业在信息时代的世界竞争力。国家科委原主任宋健的话不无道理:“一个国家科幻小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的科技水平。”

目前,科幻以其前瞻性、探索性和人文性带给人类预言和启迪,正指引人们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文明与进步,也正是这样的魅力让它在全世界拥有如此之众、不分年龄的粉丝,科幻将对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科普教育”立下大功。

据说,美国在制订某些科学规划时,会听取科幻小说作者或者科幻电影编剧、导演的意见,这在其他很多国家是不可想象的。而检阅中国科幻,我们看到的却是“社会对于科幻这一重要科普载体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知”。

在美国,“铁杆”科幻迷多是30到50岁之间的人,他们中不仅有硅谷的白领,还有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而中国的科幻群体大都集中在大中小学。有一位科幻迷这样说:“中国科幻还很年轻,年轻就意味着活力与朝气。科幻还会回到我们中间来,因为21世纪是一个科学的世纪。我们期待那种‘在郑文光的作品影响下,有人选择了航天事业、有人毕生致力于普及现代科学和倡导想象力’的局面再次来到我们身边。”

事实上,我国中小学生还是比较偏爱读科学幻想方面的书籍的。据“我国城市儿童想象和幻想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对古代小说故事、现代小说故事、童话神话、幻想故事、科学幻想这五种类型的书籍按喜欢程度进行排序时,“科学幻想”得分最高,为3.38;其次为“童话神话”,得分为3.24;“幻想故事”以3.17的得分位居第三;“古代小说故事”和“现代小说故事”的排序均靠后,得分分别为2.47和2.21。

为研究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课题组设计了一组有关幻想、想象类书籍阅读的调查题目。当回答“你觉得阅读幻想类书籍对你有没有好处”的问题时,28.1%的学生选择了“好处很大”;37.2%的学生选择“好处较大”;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有17.1%;而认为“好处较小”的占10.7%;仅有2.4%的学生选择了“没好处”。

当被问及“你觉得读幻想、想象类书籍的最主要好处是什么”时,选择“启发想象”的中小学生人数最多,高达47.4%;其次为“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得到放松”和“满足自己的兴趣”,分别为14.6%、13.5%;有9.2%的学生认为读幻想类书籍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成绩”;有4.2%的学生以此“解闷”。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多数中小学生认为可以从阅读幻想、想象类图书中受益,它的好处是多方面的,能满足自己的不同需要,其中在启发想象方面的好处最为学生认可。

有趣的是,认为读幻想类书籍有好处的学生,同时也说他们的父母支持他们读幻想书籍。这说明家庭中父母的态度对子女有很大影响。

在回答“你认为现在为少年儿童出版的幻想故事和科学幻想类书籍够不够多”一题时,选择“认为不算太多”的被调查者为数最多,占31.7%,再加上还有11.9%的人选择了“认为根本不多”,两者合计,有43.6%的中小学生认为这方面的出版物不足。选择“认为足够多了”的被调查者占12.3%;还有15.1%的人选择“认为相当多了”;其余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认为不多不少”。

本项调查的课题组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和21世纪出版社等有关方面的专家联合组成。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儿童希望看到更多适合自己阅读的幻想类书籍,应引起儿童文学工作者和出版者的重视。

在美国大学的科幻课堂上,老师给新学年新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没有幻想的民族,会有热情、希望和生机吗?”让我们把这句话也送给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哲人也说:“一个缺乏科学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中国的科学事业,不仅因为科幻能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加上一把强劲的力量,更因为它是我们创造力的源泉。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中国不能没有科幻!

3.中小学教师要重视科幻阅读

科幻文学与人类的科学精神、科学理性、科学思维、科学预见、科学创造紧密联系缺乏儿童文学和科幻文学的素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对广大中小学生而言,阅读科幻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从创作思维的角度把文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幻想型的文学,一类是联想型的文学。幻想型文学强调创造思维。创造又是什么呢?创造就是无中生有,就是创新、开拓,是在未知世界中开创出一个发展空间去实现人类的愿望、理想。这种类型的文学,需要用无边的幻想去点燃人们的审美激情。幻想型文学的核心文体就是科幻文学。因此,阅读科幻文学是提升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联想型文学,主要强调现实性,通过描写、反映、解剖现实,表现作家对现实人世的思考与评判。这种文学是制造性文学,所谓制造即是对已有的东西进行再加工,是通过作家对现实人世的提炼、加工、概括,使之更集中、更典型性。

科幻文学不论是什么题材、内容,都是与人类的科学精神、科学理性、科学思维、科学预见、科学创造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阅读科幻文学对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毕竟,科学同时也是双刃剑,如果缺乏人文精神,科学会对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在科幻文学中不乏作家对人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双重理解与思考,有的甚至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反思科学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是福音还是祸害?阅读这一类科幻作品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我们未来的世界与科学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青少年代表着未来,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接近、了解、认识、把握科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青少年,要是对科幻文学一无所知,恐怕对他们整体素质的养成不是一件好事。也可以说,今天的青少年,要建立起健全的精神素质,就应该有很好的科幻文学的素养。

而且,现今的很多科幻文学作品是与人类面临的危机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等等,通过阅读科幻文学能使青少年建立起善待地球、善待环境的正确理念。对维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而言,青少年的科幻文学素养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哪些科幻作品适合青少年阅读呢?

科幻文学在中国已经有百年历史了。早在1903年、1906年,鲁迅先生就已经翻译了法国科幻文学大师凡尔纳的作品《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一再强调阅读科幻文学、创作科幻文学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幻文学具有改良思想,补助文明的特殊意义,并身体力行,写下了多篇倡导科幻文学的文章。我国科幻文学在20世纪初曾出现过一个翻译的热潮,以凡尔纳为代表的一批西方科幻作家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翻译进来的。

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科幻文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在抗战救国的背景下,文学界、教育界力倡“科学救国”,出现了新一轮科幻文学翻译与创作的高涨。这一时期的重要译作有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科学的故事》,苏联作家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从总体上说,进入八九十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期,我国科幻文学在创作、理论批评等方面都出现了上升的势头。郑文光、刘兴诗、叶永烈、童恩正、金涛等是代表性人物,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是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品。20世纪90年代后期涌现出了一批科幻文学的年轻生力军,他们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如韩松、吴岩、刘慈欣、王晋康、星河、赵海虹等,他们是非常有影响的科幻新秀。他们的创作在对科幻文学的理解、科幻文学的精神、科幻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直接与国际接轨的特点。90年代后期以来,科幻文学的出版非常红火。一些少年儿童出版社还把出版科幻文学作为他们的主打品牌,有力地促进了科幻文学市场的繁荣。

近年来,我们在科幻文学理论建设、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2003年起已经在国内连续招收了两届科幻文学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又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科幻文学理论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这对促进科幻文学的理论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进入21世纪,我国大的人文背景十分有利于科幻文学的发展,尤其是科教兴国的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未来科幻文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完全可以预见,科幻文学在创作、研究、出版等方面都必将呈现出上升的势头。

同时,现代网络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幻文学的复兴。借助网络,科幻文学创作、发表、传播、批评、对话等方面都变得非常方便快捷。科幻文学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他们同时又是网民的主流,因此,通过网络,科幻文学将产生更为广泛、直接的影响。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科幻阅读意识,中小学教师应该做以下努力:

我们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本身应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在今天的背景下,特别需要提升两类文学素养:一类是儿童文学的素养,另一类就是科幻文学的素养。缺乏这两方面的素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因为缺乏这两种素养,他们将没有能力去帮助学生解读课本中大量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作品。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要补上儿童文学和科幻文学的课,要从阅读作品和提高基础理论两个方面去提高这两方面的修养。

中外科幻文学的经典名著很多,青少年阅读应注重不同的年龄阶段,老师、出版社都有责任帮他们挑选内容合适的作品。一般来说,我国专业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幻作品,都比较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接受能力,在文字深浅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处理,因而比较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对于高中以上的读者,需要强调的是,他们的阅读兴趣、接受能力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自主选择的能力,应该更多地关注科幻经典原著,关注大师的作品,不宜再去读缩写、改编的东西。

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或许并不利于在学校推动科幻文学的课外阅读,但我认为,我们还是有必要建立起这个意识,这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来说是有益的。

4.作文课上的科幻教育

宋健同志指出:“科幻是培养一个民族科学精神的摇篮。”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看科幻、听科幻、读科幻、写科幻是一条培养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的崭新有效的教育途径,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幻写作素养。1999高考作文的冲击波犹如原子弹爆炸,震惊全国,创新,给“应试教育”敲响了警钟。目前国内虽已有少数中学开展了校园科幻作文的研究,但在有些学校里,科幻作文的研究还是空白,可以说是“无科幻”。针对此现状,进行中小学科幻作文的研究具有时代前沿性,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中小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丰富巨大的想象力,在它无穷无尽时空的想象区域中挣脱了我们民族向来因循守旧、困保传统这个最大的羁绊,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因而写科幻作文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各和写作素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科幻作文的特征

(1)故事的趣味性。中小学科幻作文首先具有趣味性。让几千万中小学生人人爱科幻、读科幻、写科幻,并把那些沉湎于游戏机中的孩子拉回来,在生动紧张、妙趣横生的虚构的情节中扩展胸襟、增长知识、识别善恶、热爱科学。

(2)内容的科学性。科幻的真正贡献在于它能通过动人的故事,让读者贴近未来,因而内容的科学性又是其重要的特征。让中小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新科技的影响,同时借助于故事中的主人公,让读者意识到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的发展和无限多样的可能性的存在。

(3)环境的特殊性。由于科幻本身的高瞻远瞩,再加上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而中小学生科幻作文中的环境描写具有特殊性。一是以其所在的学校社会为背景,二是并非局限于地球,而是广阔的宇宙空间为背景。

(4)时空的未来性。学生中的不少科幻作文跨越了数十年的时空,具有未来前瞻性,给予人们警示,向人们勾画未来的蓝图,读者会毫不费力地领悟。例如:一个学生写的《太空学校》,小主人在月亮上荡秋千,在星际空间捉迷藏,在银河系、河外星系旅游……广阔的时空,无限的遐想,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中小学生的想象力。

科幻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既陌生又神秘,因为他们从来也没有写过这类作文,甚至连接触这类科幻故事也不多,所以必须首先要解决中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要让他们从活生生的科幻故事中引发写作的动机和兴趣。

科幻作文的实施

(1)视听结合、讲读交互、创设氛围。科学幻想一般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貌似真实却又并不存在的新兴科技,置新观念、新思路于公众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投身于丰富的遐想。视听结合、读写交互、乃是其主要的实施途径。

观看科幻影视片。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影视片,定时、定期给学生播放,以创设良好的科幻氛围,激发学生自己写科幻作文的兴趣。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昆虫总动员》、《星球大战》、《超人》等世界十大科幻影视片,利用双休日,假期开放学校影视厅,组织学生观看。通过一段时间的播放,学生的科幻情感被激发出来了。

读讲科幻故事。先让学生广泛收集科幻故事,尽可能地开放学校图书馆,建立班级科幻图书角,让学生有充分接触科幻故事的余地。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后,再让学生阅读科幻故事,一星期抽一节课时间为科幻作文课,采用演讲、故事会、绘画等形式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科幻作品,促使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通过讲读交互进行,学生想创作的欲望给培养起来了。

(2)方法指导、科幻创作。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写作方法的指导,然后鼓励学生创作。

范文赏析。教师例举一些典型的优秀科幻故事,例如《闪电摩托》一文的情节安排的特点,知识的科学性,想象的奇特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从中初步掌握科幻作文的创作方法。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创作欲望,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写一写科幻作文,编一编科幻故事。

从“校园科技畅想”入手。学生对科幻作文的创作是首次接触,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师要经常给予鼓励、指导。学生对校园生活比较熟悉,具体创作时,可以从“二十一世纪校园科技畅想”入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自由发挥。

(3)组织比赛,全面提高。通过以上视听结合、读写交互的训练,学生的创作劲头更足了。这时,我们及时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校园科幻作文”大赛活动。比赛分年段进行、全员参与,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幻写作素养。

科幻作文的启迪

(1)是写科幻作文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生写作的同时,发展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又获得一些科学知识。

(2)是科幻作文能引起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为科学的启蒙手段。科幻作文的作用在于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与“启迪”!因而有别于一般的科普读物,应把它看作是科学的启蒙手段。

(3)是少年儿童喜欢读科幻,确实是一个事实。中小学生只有在读了许多有益的科幻故事后,在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方式之后,才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科幻作文。通过这一系列的科幻作文的实践研究,学生的想象力确实丰富了,其他各学科中的创新能力也相对增强了,思维也变得特别活跃,创新能力也特别强了。

5.美术课中的科幻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活动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和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幻想是创造力的源泉之一,人类没有幻想就不可能有社会文明的进步。”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简称“学生科幻画”。它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应用绘画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世间万物、未来社会发展的遐想。美术教师指导学生科幻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科幻画作品是让学生了解科幻内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搜集一些优秀的科幻画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学生创作的原件,作品的来源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是本校以往学生创作的作品。

其次,教师要将平时搜集到的科幻画作品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欣赏、质疑。教师同时作适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幻画的内涵。例如,2008年夏天,有一个同学从电视的报道中,知道了我国沿海各地因遭受暴风雨的袭击,许多房子被无情的洪水冲倒,她想,如果说能制造出一种“能升降的房子”那该多好啊!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她画了一幅《能升降的房子》,从画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一根粗大的弹簧,弹簧下面是三个呈三角形形状的轮式柱子和汹涌的洪水。弹簧上面画的是安然无恙的普通住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有的问道:“这种房子是怎样建成的?有的问道:”这房子为什么能够升降?“……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因为这种房子是应用了弹簧能伸缩的科学原理建成的,是一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房子,所以它能升降而不会被洪水冲倒,这也是科幻画与神话、童话的本质区别。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科幻画创作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从而消除了学生对科幻画创作的神秘感。

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不同题材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科幻画作品外,老师还应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幻画的兴趣,一是给同学们讲述国内外学生科幻画现在已变成现实的故事。如:上海的杨浦、南浦大桥就是桥梁专家看了学生的科幻画作品后设计出来的故事,美国等国家现在已经把同学们喜欢描绘的火星、金星控测器成功地发射到太空的故事等。二是开展“我是未来设计师、未来的……”等一系列主题讨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观看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的图片或实物展览等。

走进生活,选定主题

目前,学生的科幻画作品主题内容类同现象相当严重,其中最多的就是未来太空和海底探险,好象科幻画除了画太空和海底之外,就没有其它题材。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引导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观察,了解生活中一些有关的科技知识,以此来拓宽科幻画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的想象经常是在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鼓励他们采用“更现代化”、“更理想”的标准去大胆质疑。如:

(1)在生活中,你认为哪些产品不够“现代化”?哪些地方可以再改进?

(2)你知道有哪些问题人类目前无法解决?

(3)未来有哪些自然灾害可以避免或能将其变害为利?

……

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过程中果真发现了许多问题,可归纳为:环保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生命问题、海洋问题、宇宙空间问题等。每个问题都可逐级再分成许多小问题,科幻画的主题内容也就在学生的一个个“胡思乱想”的问题中产生了。

在广泛的科幻画主题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定科幻画主题。如:某同学看见爸爸换煤气,就想到要是有一种灶具可长期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她又想到电视上报纸上常有煤气中毒事件,要是有一种燃料对人体无害不是更好,于是她设计了一种灶具可吸收空气中的氢气(H₂)做为燃料、燃烧可生成水(H₂O)不污染空气,又可合理利用能源的《未来灶具》。当然,在指导选题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尊重学生的选择,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讨论方案,解决表现

老师在学生选定主题后,安排了讨论交流这个环节,这时,学生大脑会高度亢奋,畅所欲言,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会层出不穷。例如:有一位同学原来选定的主题是“废气回收站”,原想是让这个“回收站”把大气层中的“废气”(有害气体)回收后进行贮存,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但是,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的说:“世界上每天排出那么多‘废气’收集时间一长,“回收站”万一容纳不了,怎么办?“回收站”存贮那么多的‘废气’,如果发生泄漏,后果岂不是更可怕?有的说:“如果能将‘废气’经‘处理’后转变成‘新鲜空气’,那该有多好啊!”……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一致认为:在回收“废气”的同时,将“废气”进行“处理”转变成“新鲜空气”后排出,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用来发电,造福人类。于是这位同学创作了《废气收集处理中心》,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创造使一个人充满智慧,创造使一个国家充满希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知识应该是激活、唤醒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人。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塑造自己,启发自主意识的觉醒,不限制他们的才能。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对于采取哪一种画种来进行表现,则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和特长而定不管是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还是素描、版画、剪贴画、蜡笔画等等,任何画种都可以成为科幻画的表现形式。

6.激发学生科幻画思维的方法

科幻画是众多艺术领域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绘画表显露原形式,科幻画创作有别于其他绘画形式的创作,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幻画,即科学幻想画作为科学艺术星空中的璀灿新星,科幻画越来越博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越来越对科幻画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兴趣时下,已成为当今少年儿童乐于介入的一项有益的科普教育活动因为,这一活动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使他们从小就尝试手、脑并用以及倡导科技与艺术的融会贯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科学、接触科学、探索科学,提升立异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阐扬想像,敢于实践,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所以,作为美术老师,首先要注意科学发展新动向,通过欣赏各种进步先辈的科学知识图片,才能指导学生认识科学幻想画通过细心观察生活,激发创作灵感,启发大胆想象、确立创意主题,最终使学生在科学幻想画的创作上、主题和形式上有个全新的“变脸”,这是美术老师担负教育重责的地点。

联系生活,启发想象

生活日新月异,时代不停进步,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已变成现实;从“嫦娥奔月”到宇宙飞船,从器官移植到人类克隆技术,无不偶思妙想,都在一一实现科学幻想画是指以科学为根蒂根基的想像,科学与想像两个因素缺一不成,没有科学依据的幻想只能称为魔幻、空想,因此科幻想画所展示的作品,必须是富有时候代理念,具有一定前瞻性、科学性和技术内容含量的幻想作品,它是运用科学的知识和科学规律去想像把不成能变为可能,将今日的幻想,变成明天的现实所以当今的科学幻想绘画是少年儿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根蒂根基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将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的绘画作品它是一种真实反映孩子童心的艺术表。

显露原形式

科学幻想画所表达的科学内容是没有局限的,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遗传、生产、社会等等方面都是少年儿童构思、创作的主题这就给老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如果老师缺乏这方面的素养,就不成能辅导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幻画。所以,老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本身日常平凡一定要加强学习,关注科技带领的新成果,注意观察和收集身边的新鲜事物、新信息,对科技前沿尽可能多的了解。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身边小事引发学生的科学幻想,指导学生把日常平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顺手”、“不合理”、“不利便”的一些事物,通过本身的设计、想象,将它们变成为了“顺手”、“合理”、“利便”的新事物,并用绘画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例如:《我拿光盘上课去》,《神奇的伞》,《不怕地动的弹簧房》等作品,就是将丰富的科学想象力同颇具个性的绘画,有机结合的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作品这些科幻画作品构想都源自于生活,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思维碰撞,激发灵感

平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造不了优秀作品的。在科幻画创作过程当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使学生在“你听我说、你说我听”的过程当中思维获得互相启发、相互碰撞,在不经意中挖掘科幻画的创作素材,好的创意的产生相互交流能使学生思维变得开阔,也能激发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在讨论交流中可以相互增补、相互激励,使沉睡的思维被叫醒。同时,通过各种意见的交锋,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已经形成的习惯性思维,促进学生畅所欲言,激发灵感思维。

诚然,创造性思维便会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获得充实的释放。例如,在指导《音乐刷牙》创作过程当中,启发学生想像,刷牙倘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会有什么变化呢?老师通过以分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的思维获得激发,“一石激起千层浪!”你一言,我一语,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如果泡泡是彩色的那多美丽;有的说,刷牙时牙刷能根据快慢拍发优美的音乐那就更好了,学生大胆而丰富想象,老师因势利导,撞出了一朵朵美丽的灵感火花,创作出了极具个性的科幻画作品。

标新立异,大胆想象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强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喜欢想象,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想像。

鲁迅先生在《看图认识文字》一文中就曾经热情地嘉赞儿童的想象,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际,他想潜入蚁穴……”可见,想象对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进行奇思妙想的最好“良药”可以让他们在纯真的心灵里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本身的情感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表现。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一幅好的科学幻想画作品,首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贴近学生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遂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开拓艺术创造的愿望。在《将来交通工具》的创作中,老师首先指导学生从日常交通工具入手,让学生说说本身熟悉的、喜欢的交通工具,再说说它们有哪些不足,希望在哪些地方获得改进。

接着让学生说说理想的交通工具应该是怎样的,有哪些功效,可以到达哪些地方,形状会是怎样的……通过在交流中产生出各种境界,激发学生将想象触角伸到各个领域,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要标新立异。

通过不停的指导,在学生的习作里,使人惊喜地看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的创造力。

依据问题,确定主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懂得思考,学会提出质疑、研究问题是立异之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立异意识就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存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类反射或质疑,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对于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作为老师要蹲下来,与他们一起讨论与交流,耐心启发他们进行科学的正确思考,逐步归纳出明确的创作导向,确定出创作的主题,让学生懂得主题的确定,应该具有科学性主题应该立足于生活,表现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因为科技源于生活,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运用到正确的科学原理,不要有盲目信仰崇拜的内容和唯心的内容,要让他们懂得,你的想法或许是可以通过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将来可能会实现的。

指导学生选择具有新颖性的题材和主题,属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一种学习活动、少儿科幻画活动和其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同样,孩子们的创意不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定和生活真实的约束,要充实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幻想对下世纪科学技术的描述;幻想对将来人类社会以及相互瓜葛的描述;幻想对未知的宇宙万物、人与环境以及相互瓜葛的描述;幻想对将来立异产品设想的描述,让孩子们观察了解身边的校园、家子,深入思考,有什么不尽人意的地方,哪儿比较不利便,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教给他们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审美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从而发现问题。孩子们在观察过程当中自然能发现很多问题:

比如校园垃圾怎样来处理,人口的增长与能源、交通、住房之间的矛盾,细沙土暴的风险与消除,废旧电池的合理回收,森林的大举砍伐,环境污染处理与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等,通过提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系列教学活动,鼓励孩子们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在生活中去寻找,激发孩子们对将来世界的想象,开启学生科学幻想的思维大门,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际自由翱翔。

依据题材,选择技法

科幻画的范围比较广,除了有科技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有关美术方面的内容,准确的画面表现是展示立异思想的舞台。

科幻画的表现技法是为表现科幻的主题而服务的,因而应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科幻画的艺术表显露原形式非常多,如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油画棒、水彩笔、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刮蜡画等都可以进行表现,也可以根据画面成效进行混合运用。

老师要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大胆地对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尝试。对一些展览中或报刊中的新作品,老师还可以开设专题的欣赏课,让孩子们了解新材料和新工艺带给科幻画的新成效。

学生在创作科幻画时要依据题材内容,选择不同的表显露原形式和技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画面结构安排,技法的合理运用,画面形式与题材内容都要做到尽量美观突出,所描绘的科学技术应处在最突出、最鲜明的位置,要具有一定的视觉美感。

因此,在详细的辅导中应首先重视表现主题要准确鲜明,加强表现技法的指导,从画面的构图、造型、涂色等进行指导;也可根据学生的春秋特点、创作的题材、绘画材料来选择表现各种技法进行指导。

所以,老师在学生进行科幻画创作时,可明确的告诫学生只要画面的需要,各种综合材料都可以为我所用,什么表现方法都可以应用于创作之中。学生只有敢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事物,才能创作出画面成效好且丰富多彩的科幻画作品。

科幻画是超越语言的智力与情感的创作,是开启少年儿童畅想将来,创造新生活的金钥匙,在当今的社会里,作为美术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幻画创作中,要加强学生立异能力的培养,尝试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每个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插上科学想象的翅膀,激发其创作的灵感,拓展其丰富的想像力,在倡导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上,创作出更多精彩的极富个性的、且具有立异意识的科幻画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