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战术论
战术
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战术基本原则及战斗部署、协同动作、战斗指挥、战斗行动、战斗保障、后勤保障、技术保障。按基本战斗类型分,有进攻战术和防御战术;按参加战斗的军种、兵种分,有军种战术、兵种战术和合同战术;按战斗规模分,有兵团战术、部队战术和分队战术。战术反映战斗的规律,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从属于战略。
战术,又对战略、战役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战术的形成和发展,受军事技术、士兵成分、组织编制、训练水平、民族特点、地理条件等影响,其中军事技术和士兵素质具有决定作用。根据时机、地点、部队等情况,灵活地运用和变换战术,对夺取战斗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战术的基本原则有:熟知敌对双方各方面情况,找出行动规律,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积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保存自己;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斗部署要疏散、梯次、立体,并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协调一致的行动,发挥协同战斗威力;周密迅速的组织准备,实施全面保障;力争主动,避免被动;灵活机动,出敌不意;发扬近战、夜战、勇敢顽强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夺取战斗胜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军队装备的发展,将给战术带来广泛深远影响,使战术更加复杂多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熟练的掌握。
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原是古代战术中的阵势:“五花”是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战略家都懂得使用五行阵。五行系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构成各种物质的种种元素即是五行,加之五行又代表红、黄、蓝、白、黑五种色素,它们混在一起还可变为多种颜色,能够使人眼花缭乱。
八门阵也称八卦阵,这个阵势,原来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的。但是,八八可变成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辨之中。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八门阵。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又将八门阵改变成为“八阵图”。
八阵法
八阵法是《孙膑兵法》中提出的八种最基本的阵法。其各阵名称是:①方阵:用于截断敌人;②圆阵:用于聚结队伍;③疏阵:用于扩大阵地;④数阵:密集队伍不被分割;⑤锥行之阵:如利锥用以突破敌阵;⑥雁行之阵:如雁翼展开用于发挥弯箭的威力;⑦钩行之阵:左右翼弯曲如钩,准备改变队形、迂回包抄;⑧玄襄之阵:多置施旗,是疑敌之阵。
八阵法经历秦汉传到三国,由于诸葛亮的出色运用,而成为一种著名的阵法。
战斗队形
战斗队形是为进行战斗将兵力兵器展开所形成的队形。各军种、兵种有各自的战斗队形。诸兵种在同一地域进行同一任务,则编成统一的战斗队形。战斗队形的基本形态有:三角队形、梯形队形、横队队形、纵队队形和梯次队形。合成兵团、部队和战斗队形通常包括: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炮兵群、高射炮兵群、及坦克预备队、工程兵预备队、防化学兵预备队、运动保障队、障碍设置队等组成。其基本要求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诸兵种的战斗能力;便于协同和指挥;便于疏散隐蔽、实施机动;能充分发挥人力突击效果等。
协同动作
协同动作是各军种、兵种及各部队为进行共同的作战任务,根据统一计划,互相协调一致的行动。
目的是形成整体力量,歼灭或有效地抗击敌人。协同动作的原则是以作战中起主导作用的某一军种或兵种部队为主,其他军种、兵种部队进行配合。如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以陆军为主;海上作战,以海军为主;国土防空作战,以空军为主。陆军各兵种协同作战,以步兵或坦克兵为主。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以担任主要任务的部队为主;主力兵团与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的协同,以主力兵团为主。
协同动作的方法,是各军种、兵种部队在统一的计划下,按目标、时间、地点互相协调。通常采用现地、沙盘或图上进行,并分预先协同和临时协同。在作战过程中原计划遭到破坏时应重新组织协同。
强攻
强攻是对防御之敌的强行攻击。是进攻战斗的基本方法之一。
强攻主要用于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或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攻击。袭击立足未稳之敌或孤立薄弱据点之敌不成时,也要转入强攻。强攻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正确选择主攻方向和攻击点;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形成多梯队的攻击部署。担任强攻的部队,应在猛烈火力的支援下,协调一致地连续冲击,坚决突破敌人的防御,迅速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
有的国家军队主张,先以战术核武器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摧毁其工事障碍,再以坦克、摩托化部队或机降部队迅速占领其阵地,尔后肃清坚固工事或建筑物内的残敌。
佯动
佯动是制造假象以欺骗和迷惑敌人的作战行动,有战术佯动,战役佯动和战略佯动。
佯动的目的是隐蔽真实企图,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牵制或调动敌人,为实现作战企图创造条件。佯动通常在次要的方向上实施假调动、假集结、假展开、假空降等,以掩护和配合主要方向上的行动,有时,也在主要方向上实施,如以频繁的袭扰麻痹敌人,然后发起进攻,打敌措手不及。佯动手段要因敌因时而异,灵活机智,变幻莫测,如以退为进,以攻为守,以小示大,以少示众,张虚隐实,声东击西等等。佯动要求逼真,善于把积极行动与巧妙伪装结合起来,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
穿插
穿插是利用敌人部署的间隙或薄弱部位插入其纵深或后方的战斗行动,是进攻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
穿插的目的是夺占敌纵深内的要点,分割和打乱敌人部署,为各个歼敌创造有利条件。穿插具有任务艰巨,腹背受敌,边打边插,独立战斗等特点。穿插要周密计划准备,详细查明敌人防御间隙、薄弱部位和纵深内的兵力部署、地形、道路等情况后,制定多种战斗方案。
穿插部队要具有独立作战能力,正确选择穿插路线,严密组织与正面部队的协同,明确远程火炮和航空兵支援的方法。穿插可在进攻发起前利用敌防御间隙秘密进行,或打开缺口后强行实施。穿插时要灵活处置各种情况,或绕过,或以部分兵力掩护,主力不停地插至指定目标,完成预定任务。
车战
车战是古代以战车为主的作战方式。
车战是以阵战的形式进行的,所以车战的战术就是方阵战术。车战适合于地域开阔平坦的地区。由于车战的阵形从密集队形逐渐改为稀疏的配置,军队交战时的机动性趋于合理,军队的防御和攻击能力亦随之大大提高。公元前11世纪,车战逐渐成为战斗的主要方式。
步战
步战是以步兵为主的作战方式。
步战随着铁兵器的使用开始出现。杀伤力大并且造价低廉的铁兵器给步兵作战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井田制的施行,使战车便于通行的道路遭到破坏,步兵从此成为主要兵种,登上战争舞台。具有灵活性、机动性的步战的兴起,使战争从平原旷野向山川险要地区扩展,以车兵为主的运转不灵的密集集团方阵向以步兵为主的多种阵形演变。现代的步战,是诸兵种协同进行的合同作战。
野战
野战是在城市和要塞以外进行的战斗。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四五千年前的中国,黄帝为了战胜势力强大的蚩尤,与炎帝结盟,合力打击蚩尤,堪称野战的最早运用。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车、步、骑兵相配合,水陆并用,使野战的机动性大为提高。汉、唐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都成功地运用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避实击虚、奇兵突袭等野战谋略和战法,终获全胜。成吉思汗创造了运用骑兵远程奔袭、快速进攻、迂回包围、野战歼敌的战法,使野战战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骑战
骑战是以骑兵为主进行的战斗,具有行动迅速、机动灵活的特点。通常用于正面突击、迂回包围、追击、奔袭等任务。中国战国时开始大量的使用骑兵作战。
秦汉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不断,骑兵一直是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骑战术在当时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生活在马背上的蒙古人是将这种作战方式运用得最好的一支军队,除了一些辅助兵种外,蒙古军队全部由骑兵组成。由于有极强的作战机动能力,蒙古骑兵在对阵作战时采用迂回包抄战术。这种战术的要点是先派出一支骑兵部队,用疏散的正面队形在前面与敌人交锋,而排成密集队形的主力部队则包抄敌人背后,将敌人分割包围后再予以歼灭。
水战
水战在水面进行的作战方式。
水战是一种在水面上利用舰船进行的战斗。中国春秋末期,地处南方的吴、越等国已经能在江河、海上作战。秦汉至唐代,军队已能连舟为桥,跨越长江、黄河,并能实现顺江而下、溯江而上的江面作战和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在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长江和东南沿海,成为金、蒙军队南下的重要通道。
因此,朝廷在淮河、长江沿岸设防,设置了20多个水军部队。水战亦成为十分重要的作战手段。此时火器开始被用到战船上,大大增强了水战的战斗效果。明代郑成功收复台湾,使用数百艘战船,大炮200门,实施渡海登陆作战,击败荷兰殖民军,创造了登陆作战的经验。
攻防战
攻防战是发生在城池守卫者与进攻者之间的战斗。
城池攻防作战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城池发展迅速,使城池攻防作战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朱元璋创制了以火铳与冷兵器相结合的攻城战术,随后,徐光启又创造了以炮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城防原则和战术。
同样,在中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城堡攻防战也很普遍。为了提高防御能力,城堡守卫者在城堡四周挖深壕,注满水,形成护城河。而围攻者则想尽一切办法破坏城防设施。
现代战争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指使用高技术武器和使用与高技术武器相适应的作战工具、作战方法所进行的战争。
从二战开始,高科技技术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使现代战争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空地一体”、“海空一体”的特征。同时,作战部队机动速度的加快,作战部队的任务纵深和立体空间的大大增加,使得现代战争前线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淡化,远战将多于近战。而远战体系的完善,将会逐步降低短兵相接下的作战强度。可以预见,未来战争将会在现代战争的基础上呈现出高速度、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