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挑动自己爱抱怨的心
小时候常听母亲说:“挑人心会活,劝人心会死。”
这句话虽然是用来形容听人倾诉苦恼时应该有的正确态度,
但是在看待自己的生活困难时,我也渐渐从中学得一种功课:
我不应该挑动自己爱抱怨的心。
这星期工作多,所以把星期五该交给报刊“亲子语言学”专栏的文章提前寄出。在篇尾写下“我想,孩子不是在某个年龄突然不跟父母说话的,而是慢慢疏离时未曾被察觉”的时候,我又想起自己常常提醒年轻父母的一句老话——
每一个问题都曾经大到看得见;也都曾经小到可以解决。
这“看见”与“动手”之间,也许就是大家常说的“黄金时间”。
不断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成长得这么顺利?”
难道你没有遇到过“青春叛逆”?
书与博客的文章读起来只有爱没有冲突?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
对我的感受来说,这都是真的。因为我是一个喜欢温和气氛的人,绝对不会自己去找冲突。而我也是一个直肠子,任何让我感到有一丝丝忧虑的问题,无论是心里的负担或生活的实际问题,绝不能放隔夜而不处理。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态度,我的确少有戏剧性的挣扎可以跟大家分享。
小时候常听母亲说:“挑人心会活,劝人心会死。”这句话虽然是用来形容听人倾诉苦恼时应该有的正确态度,但是在看待自己的生活困难时,我也渐渐从中学得一种功课:我不应该挑动自己爱抱怨的心。
我以前也曾试着对母亲诉苦,但每次讲着、讲着,总是越讲越气弱,觉得讲不下去了。因为母亲实在太明理,坚强又积极,她一下子就能指出生活中其他桃花盛开的风景,以及我自己可能有的偏颇之处,让我羞愧得无处可躲。所以,我渐渐在这种引导与身教下,失去了诉苦的能力。也因此,有人曾批评我的分享太过美好,或许不够真实。
冲突会存在多久?会不会继续发酵?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确有左右结果的能力。从以下这个小故事,也许可以说明一向以来,我们的生活感觉特别平顺的理由,并不是在于过程没有颠簸,而是对于可以解决的事努力管理自己,不让夸大的负面情绪淹没温和美好的可能。
因为是母亲,我总觉得自己处事态度要稳定,面对问题时,父母的想法传承了真正的价值观。就像在厨房中打一颗蛋一样,练习稳稳地开合,是我想学习的生活功课。
几周前,Pony去洗牙,回来后她很生气,跟我说牙医没有好好帮她洗干净,当她折回去跟医生反映的时候,医生却说:“那是里面,又没有人看得到。”这下她更愤愤不平了,给了医生一个“不敬业”的评语,还告诉我,她一定会写信给医生。
紧接着我们出门两个星期,回来又到处跑,我已忘了这件事,但Pony显然没忘。
昨天下午,为了智齿,她又去了同一家牙医诊所找口腔外科的另一位医生。她回来的时候,Eric跟我说,Pony当场写了一张纸条要给帮她洗牙的那位医生,因为医生正忙着看病,所以她请护士转交。
我问她写了什么,她告诉我信中的内容——
亲爱的医生:
你知道健保局为什么每六个月才支付我们一次洗牙的费用吗?因为如果彻底清理,牙垢不会很快地长出,对这段时间的清洁维护是足够的。
因为你没有帮我清理干净,所以我的牙斑在这个月中又滋生了。
我觉得这已经不只是牙齿清洁的问题了,很明显的,你并没有以你的工作为荣。当这种态度影响到别人应有的利益时,我觉得是不可原谅的。
任何人有这种工作态度,都会让人感到非常失望。
书旂
我不知道医生看完纸条后心里怎么想,但故事如果写到这里,转而大力探讨工作道德的问题,内容看起来就会精彩许多;想必也有很多类似的经验讨论会倾泻而出,或有人主张该大力挞伐,然后我们的焦点就会逐渐模糊在失望与激烈的谩骂中。
但这个故事真正的发展是:
今天早上,Eric接到一通要找“翁书旂”的电话。医生亲自打电话来跟她说,很抱歉,因为那天病人很多,没能好好跟她解释这个状况。他问Pony什么时候再回去让他好好清理一次。
我问Pony怎么回答医生,她说:“我也告诉医生,信写得很尖锐,很抱歉。”当我们一家人谈起这件事时,得到一个结论:“这个医生愿意面对他的问题,真的很不错!”
故事就这样落幕了。是很平凡,但我不能为了让故事好听,而改变任何真正的过程与结局。
这也是我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时,常常想到的真实问题。如果因此而不够精彩,请大家原谅,因为,让生命稳稳流动也是我的功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