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完结
这本书的本质是一个记录生活的状态,本来我是想写到结婚生子,写到人生最后一刻。写这些不仅仅是纪念,还是治愈自己的一个过程。
我们大部分是普通人,都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痛苦并快乐。
我算是一个偏感性的人吧,见不得别人受苦,但偏偏我生长的地方有太多苦难,我看着这些苦难存在,看着这些苦难中挣扎最后坦然接受的叔叔阿姨,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想告诉他们在遇到问题要去用法律维护的,我想告诉他们,世界很大,我们靠自己也可以活。但是后来我发现是我想的太美好,我不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可能换到我的身上我做不到他们那样好。
我有时候恨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了书我们做不到自洽,我没有办法去心安理得的做个服务员,做个保洁,因为我会觉得自己的书白读了,父母的钱白花了。但是有时候我是真的想去做一些很简单很累的活,比如流水线,日复一日的做一样的工作,不用说话,不用思考,累了倒头就睡。就这样生活挺好的,我不会为失眠烦恼,不会为升职加薪烦恼,也不会为了考各种证各种试烦恼。
最近“躺平”这个词很火,但是一想到我们努力去学习,上大学,工作,考研,考公最后的结果就是为了能够躺平,反而觉得有些可笑。小时候大人总问我你想上什么大学啊?我的回答是清华,北大。因为那时候只知道这两个顶好的大学,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大学没有那么好考,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努力也不是一定有回报。
都说内耗是不对的,可是谁没有不内耗的时候?社会告诉我们要情商高,要圆滑,要有眼力见,要让别人喜欢,可是没有人说要真诚,要善良。我从最开始的一个有棱有角的多边形逐渐变成一个圆但又不是完整的圆。
去医院,看到医院里的很多人想活活不了,能活却非要死。大学时候有一个老爷爷做在天桥上乞讨吧,我换了几份工作,搬家了几次,奇怪的是总会在各个地方看到他,现在都有了二维码。想想也是可笑。
刚上大一来合肥的时候,那时候火车站那边还在修路,我跟我的同学刚出站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摆了一张纸,上面写着钱包被偷希望好心人给一些路费。我跟我的同学就一人给了几十块。后来这个女孩当着我俩的面去买了肯德基,那时候我们自己都不舍得吃肯德基。就这样我们依然每次看到都给钱,依然被骗。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看到这种我不在去给钱了,看到陌生人问路我也不在积极了,偶尔朋友圈刷到的水滴筹轻松筹捐一点钱。为什么呢?我发现自己变的越来越冷漠。
这个社会上其实有很多我讨厌的东西,有很多刷新三观的人和事,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让我们由心而发的感恩和纪念。大部分人都觉得我们95后很年轻,就应该吃吃喝喝玩玩,我身边的很多人其实都不是这样,大部分都是焦虑,迷茫。衡量一个人年轻与否从来不是年纪,而是在你意识到你要承担的责任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年轻了,再也无法没心没肺。
我以前很矫情,没吃过什么大亏,接触的人很温柔很善良,一些小的瑕疵真的不会影响,我甚至有一个本子记录这遇到的所有的美好的人和事,不好的呢就不记录。偶尔遇到一些挫折就会哭,会生气,现在我发现,其实因为年纪小,大部分的前辈是包容性很强的。
这本书写到现在,我已经治愈自己大半,我以前总觉得钉子钉进木头里面再拔出仍然会有个洞,我心里就有一个洞,我用了很多年填,始终都填不满,我明明跟朋友们说过我很痛苦,可能是以开玩笑的名义说出来,但是好像大家都觉的有什么可以痛苦的呢,有什么过不去呢。现在想想好像很对,人生就像熵增定律一样啊,永远是填不满的,守恒。为什么抓住不放呢。
我这个碎碎念的记录生活的笔录,应该是没人看的,但是很多年后我在看到这个记录本仍然会感慨吧,曾经让我痛苦的事情,以及一些难以启齿的经历就在这一天想通了,就像顿悟了一样,之前抄的心经,去的寺庙,行的善事或许是有用的,如果我一直没想通,后面大概率会离开这个世界,我很早就跟我的家人朋友说过,我活着仅仅是为了完成我的社会义务,就是父母赡养,三十岁如果没结婚,如果我还难以脱离这种痛苦,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常伴青灯,一条是离开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世界。
我不怎么更新,不更新的日子我有在好好的生活,有在努力的治愈自己,这本书就不在写了,因为我已经可以和过往说拜拜了,可以去努力的做自己了,可能以后仍然会有些痛苦吧,但是我不在想放弃自己了。
我会把开的另一本书努力写完,会努力学习考证生活工作的,祝愿所有的人都平安顺遂,发自内心的微笑或许很难,但我祝所有人都开心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开心。
此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