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工作之余
香港人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人均产值达52000港元。我接触的产业工人不多,但在工厂参观时,分秒必争的气氛是很感人的。机关、学校的办事人员,眼明手快,做事利落。我带了几篇杂志上最近刊出的文章要给朋友们看,上午借去,下午已复制多份,人手一篇了。对工作认真负责也是不能不承认的。当然不是说香港人生来就特别勤奋,我想他们这种办事精神是在不好好干就得卷铺盖的压力下锻炼出来的。日子久了,不抓紧工作就不舒服了。这种压力的滋味,吃惯大锅饭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工作认真,工作之余怎样呢?是不是一下班就懒倦了呢?看来并不如此。他们的生活节奏很紧张,早晨一般没有我起得早,但没有午休,晚上却大多善于熬夜。他们的生活琐事又没有我们那样繁重。8小时之外的时间是怎样打发开的呢?
我们刚到香港的周末,坐车去郊外观光,半途在鹿颈地方停车休息。公路旁扯着一条红布横幅,上面有字:某某地区华人长跑比赛,正在此时有些赛跑的人到达终点了。一问,他们都是中年的普通市民,这是参加民间团体组织的周末活动。
车过海滨,傍水依山的树林下,看到不少男女老少,一家子一起席地野餐。在这些风景幽美的地方,公家砌着小土灶,供应游人使用,只在树林旁挂着谨防火灾的牌子。沿途还看到一簇簇青年男女骑着自行车使劲儿往山坡上冲。香港市区的路上看不到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是在郊外专门租给人们游玩的。
这些周末景象令人羡慕。哪一天北京郊外也能如此,那就好了。但是这些人可能还是少数。多数人工余时间还是在室内活动。这是他们进行社交的机会。香港的大小菜馆不计其数,哪条街上都有。居民小镇的基层菜馆鳞次栉比,中西俱全、各色皆备。看来这些菜馆天天客满,生意兴隆。除了挂牌营业的菜馆之外,还有种种俱乐部和民间团体的内部馆子,专供会员请客吃饭,过去是“吃在广州”,现在是“吃在香港”了。这并非虚言,而是世界公认的定论。你想吃什么,在香港就有什么,而且风味地道。
这不是说香港人特别馋,或是胃口特别好。请客吃饭可能已成为社交的必要手段,在商业社会里信息是财神,香港菜馆之特别发达颇类似早年重庆的茶馆,到处都是。这样讲来,至少香港人中做生意挣钱的,8小时之外,正是他们业务活动的好时光。
其实,利用8小时之外进行社交不论什么社会都是极重要的。人和人不能只在工作上接触,要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就有赖于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英国各大学里学术空气最浓的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下午的茶室里。我想,把社会交际视为畏途的人,对此听来也许不太容易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