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认知是企业必争之地

企业的核心资产,就是品牌认知

英法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始于1337年两国对佛兰德斯(Flanders)和阿基坦(Aquitaine)地区的争夺,止于1453年波尔多英军投降、法国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前后长达116年。

然而,饮料界的“百年大战”也丝毫不逊色于真实的战争,对垒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各个战场的“相爱相杀”也缠绵近百年,史称“可乐大战”。进入21世纪,这场战争依旧在继续。2011年,可口可乐公司向澳大利亚墨尔本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状告百事公司旗下“百事可乐”“佳得乐”“纯果乐”的玻璃瓶包装仿造了可口可乐的设计,存在侵权和欺诈行为,要求索赔。

两方各有各的理。可口可乐公司说,他们从1916年起就使用这款带有流线型弧度的瓶身了。而百事公司表示,这款玻璃瓶他们已经用了四年,如果确实存在侵权,当年根本无法投入使用,因此根本没有侵权行为。既然流线型弧度的瓶身严格意义上算不得包装侵权,那两大品牌之间的争夺到底是为了什么?

无独有偶,在中国也有一场极为轰动的官司,凉茶行业的两大巨头王老吉和加多宝,争夺“红罐包装”的归属权。随着时间推移,“战场”逐渐扩大到对“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等广告语的争夺,旷日持久的官司耗去了双方六年光阴。2019年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判决认为,加多宝使用的“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和“原来的红罐王老吉改名加多宝凉茶了”广告语并不产生引人误解的效果,并未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构成虚假宣传行为。判决结果同时显示加多宝“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加多宝”两则广告语被禁用,且需赔偿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王老吉公司人民币100万元。这些规模庞大的企业,为何要耗费大量资源去打一场只涉及字眼和包装的官司?可乐战、凉茶战到底在争什么?这个被争夺的对象,究竟有哪些堪比黄金的价值?

答案很明确,那就是为了争夺用户心中的“可认知资产”,即在公众心中某一品类已形成共识并且是“唯一认知”的那部分内容。可口可乐的飘带和玻璃瓶、凉茶的红罐无疑都是最典型的可认知资产。失去成熟的用户认知,企业就等于“自断一臂”,主动放弃经营成果和大片市场。例如,当凉茶和红罐之间已经画上坚固的等号,加多宝将红罐调整成金罐,市场份额便迅速下滑了。金罐不等于凉茶,自然很难让消费者埋单。

图1-1 看到红罐就想到了凉茶

所以,认知资产必然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品牌的地方,就有认知资产战争。

那么企业可以选择避世独美,做个安静的“不争品牌”吗?众所周知,凉茶头部阵营是王老吉和加多宝,“不争阵营”是和其正、邓老、黄振龙、深晖、清酷、鸿福堂、徐其修等——很残酷,这一长串中一定有你没听说过的品牌。

“不争”就得从零打造品牌认知,可能消费者至今都未必听过,更别提成为该品类中消费者排序前两位的自然提及品牌了。即便有成为头部品牌的极低概率存在,但相应的成本会高出很多倍。20%的品牌赚取了80%的利润,例如据媒体估算,2019年苹果公司获得了全智能手机行业66%的利润。可以说,苹果公司是靠强大的品牌认知和高品质走到了现在。

图1-2 品牌认知决定了企业利润

由此可见,认知资产就是企业核心资产。企业资产之争的主战场,正从技术、生产线、渠道等传统的有形资产,转移到以用户认知为主的无形资产,每个品牌都希望成为用户“认知偏见”所倾斜的一方。“红罐才正宗”“老坛的酸菜才酸爽”,这些广告语都直击用户的体验及认知,并推动形成社群共识,用“一字千金”来形容都不过分。保护企业的“可认知资产”,就像保护你的房产证和银行存款一样。

图1-3 看到老坛酸菜你会想到?

从0到1,认知是一切生意的起点

当然,认知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核心资产层面,更重要的是,它是企业一切生意的起点。

对于依云(evian)矿泉水,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昂贵和高端,正如消费者所言:“我不是在喝矿泉水,我是在喝依云。”把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卖到20元人民币的价格,依云做到了。在某电商的依云旗舰店,我们查到了这样的数据:仅这一个平台,每月就能卖出近17万瓶依云水。

可如果去掉标签,都用玻璃杯装盛,仅靠单纯的饮用行为,大部分人可能都难以分辨20元的依云水与2元的其他品牌矿泉水,因为“水”的原始定义就是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是什么赋予依云水如此崇高的地位?当然是“品牌认知”。

过去我们说“事实大于认知”,查理·芒格说“认知就是事实”,可在品牌营销层面,认知其实是大于事实的。宝洁和联合利华打了那么多年战役,各自旗下有诸多日用品牌,提到飘柔人们会想到柔顺,清扬则凸显男士专用,夏士莲重在植物天然,去屑一定就选海飞丝。但实际上这两家厂牌产品的主要成分都大同小异。它们各自庞大品牌网络的背后是完善的认知体系,正是这个认知体系成就了今天的商业帝国。

类似的例子还有“睡眠面膜”。难道这款产品早上就不能用了吗?非也。企业之所以将品类划分得如此之细,主要是为了通过认知做大市场容量。这个事例背后,同样包含一个重要启示,互联网营销时代,认知比事实更重要。

现在,我要给出一组认知公式:

认知×流量=销量转化

10×1000万=1亿

100×100万=1亿

品牌是流量入口,认知又是品牌的入口,“被认知”就是企业的自来水。因此,品牌、认知二者缺一不可,是相互放大的乘法关系,共同决定了生意的成败。在遇到只有小部分流量能产生有效转化为销量的“流量困境”时,品牌认知成为制胜的重要法宝。做高认知,就是以一敌百,以少胜多。红罐的高认知,大大增加了获客流量的效果,同时也降低了顾客的“选择——决策——购买”整个转化链的成本。反之,低认知会增加营销成本,当认知为0时,流量最终转化率也降至最低。

一旦建立了用户认知,企业投入的流量成本会边际递减,甚至归零。流量是量,认知是质,有质有量才是王道,“认知满分”才是最值得修炼的内功。

高认知企业杀死低认知企业

后流量时代,流量红利消退、变得昂贵,使企业逐渐陷入营销困境。在和竞品相同的流量投入面前,认知决定企业的生死。高认知企业杀死低认知企业。流量是千军,认知是张飞,一将难求。

过去的法则是“流量为王”,现在开始失效,新的法则是“用户认知×流量为王”;过去的法则是“品牌为王”,现在开始失效,新的法则是“用户认知×转化为王”。“被认知”就是企业的自来水,企业势必要将认知红利做到满分。

A站(AcFun)和B站(bilibili)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两个二次元文化聚集地,前者成立于2007年,后者成立于2009年。当年,B站只是A站偶尔宕机时的“后花园”,是作为后者的补充存在的。

曾经的A站非常辉煌,它是国内的首个弹幕网站,曾风行网络的热梗梗,网络用语,意思是笑点,铺梗就是为笑点做铺垫,系对“哏”字的误用。“金坷垃”“滑板鞋”都出自这里,可见其影响力。2009年,由于管理层内部原因,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用户都无法使用A站,这时,A站用户9bishi(徐逸)另立门户创立网站Mikufans接收投稿,这就是bilibili的前身。可发展到今天,B站从用户量和品牌声量上都已远超A站,还成功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反观A站,在用户大量流失后已经声息渐弱。

为什么会这样?其中原因繁多,包括更深层次的商业化、融资等因素,而这些最终被投射在了品牌认知上。人们对A站的印象完全是它暴露最彻底的问题:定位不清、目标用户不明、内容形式单一。但提到B站,人们往往想到追新番、看UP主UP主(uploader),网络流行词,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音视频文件的人。的视频,尤其这两年吸引了众多品牌的目光。前者的立场是旁观者,后者的立场是用户。在认知上拉开如此大的差距,二者现状大相径庭也在意料之中。

所以,到了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品牌得认识到,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相较于权威媒体,必须开始依赖“私域流量”。“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营销革命4.0》中提到,在当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F-Factor ——Friends、Fans、Followers,即朋友、粉丝和追随者,最能左右你的观点和选择。

同时,社交媒体的日益壮大带动了网络社群的兴盛,人们对自己的定位日益明晰具象,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待在适宜的“圈层”之中,他们倾向在圈子中获得某种身份认同,也愿意与同一圈层的其他人共享消费偏好。大趋势上看,社群逐渐呈现精细、垂直的趋势。对品牌而言,广撒网,不如做精准。“流量为王”“品牌为王”,现在开始失效,新的法则是“用户认知×流量为王”。

本书的立意正是围绕如何不浪费每一滴流量,有效将越来越昂贵的流量,结合满分的产品认知,转化成销量。看似容易理解,但因为“认知黑暗魔咒”的存在,这条路注定走得不会太轻松。下一节将对这位“最大敌人”进行重点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