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作别的青春记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高考那一年

2011年,殷畅高中毕业,参加高考。

这一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在高考前最后冲刺的日子里,从学校每周回家的一天半中,殷畅在印象中记得,父母跟自己围绕高考谈论最多的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从高考本身而言,我觉得这个主题一定要关注。”妈妈说。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可以全面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爸爸说。

“也许,你可能觉得自己还不到18岁的年龄,关注这个话题似乎离自己的生活有些远,可是你知道吗孩子,***34岁上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29岁组织南昌起义,聂耳23岁谱写《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的18岁,一定都是不平凡的18岁。”

“妈妈说得多好。”

爸爸夸奖妈妈,是希望殷畅能把这些话听进去。

殷畅懂。

有段时间,殷畅和她的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一个男歌手,那个男歌手的演唱作品在流行乐坛上也的确是独树一帜。

殷畅的爸爸妈妈听了这个歌手的专辑后,也都表示出少有的认同。

于是,殷畅的爸爸借机做了一件事。

他在网上把有关这个歌手的资料进行了全面了解,然后在一天的午饭后,主动和殷畅聊起了这个歌手的话题。

殷畅没有想到,爸爸对这个歌手的了解,竟然比自己这个所谓的忠实粉丝了解的还要多。

“喜欢流行的东西没有错,但如果做什么事都是浅尝辄止,一个人是走不远的。”爸爸用这种方法引导殷畅。

殷畅的爸爸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还是当地一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爸爸告诉殷畅,这段时间,在大学里,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正在开展一场“90后对话九十年”学习党的90年辉煌历史的活动,讨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传承、责任担当等话题,引导当代大学生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社会。

爸爸说,他兼职的学校邀请了专家讲党史。专家在讲党史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经历的感悟,与大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从理论、历史、现实的逻辑,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使大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爸爸希望你在高考备考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思考确立自己的政治信仰,思考自己如何在政治上取得进步。也就是说,进入大学校门后,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殷畅是个懂事有思想的孩子。

爸爸妈妈的话,她认真地记在了心里。

尽管这些话在那时的殷畅听来,还不清楚怎么去和自己今后的成长道路联系起来,但是,在高考的备考过程中,殷畅在学校的课堂上,以及爸爸妈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历史可以告诉现在什么?”

“现在能够为未来开拓什么?”

“什么是当代青年学生最应该从党的90年发展历史中汲取的营养?”

爸爸把自己购买的《苦难辉煌》这本书推荐给殷畅阅读,并把自己听党史专家讲座做的笔记拿给殷畅看。

爸爸的笔记上这样记着:

——《苦难辉煌》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一个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没有精神的崛起,任何民族的崛起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本书,看似讲过去,实则讲今天;看似问现在,实则问未来。”

——“我们永远不能因为匆忙、因为物欲、因为不信、因为太快太远,忘记了出发的初衷。望着先辈们远去的背影,看似苦难离我们远了,辉煌离我们近了,可如果我们堕落了,没了信仰,丢了百姓,回到苦难也许只是一夜间的事!”

——20世纪的中国,充满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一个需要热血的时代,一定是属于青年人的时代。那种青春、那种献身、那种理想,中华民族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他们追求的不是“小我”,而是一种“大我”,他们力图把这个“小我”融入到整个民族的进程中……

有天晚上,殷畅的爸爸带的一个研究生来家里做客。

一对搞工科研究的师生的谈话,让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的殷畅听后,感觉非常新奇,也深受启发。

“……我们再看马克思,他当初在英国伦敦图书馆写《资本论》时,穷困潦倒,生活来源都要靠恩格斯接济,但马克思的思想却改变了世界。”

“是啊,一直以来,我们这些学生觉得很抽象的东西,在近几年,我们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又兴起了新一轮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这个学说对今天我们这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殷畅的姥姥在XJ建设兵团工作。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姥姥说,她当时分配在XJ的SHZ市,后来回到内地。

跟姥姥同一批到XJ的一个分配在ALT的战友回L城探亲时,在和姥姥还有其他几个已经回到内地的战友们见面时,讲起她在ALT生活工作的事。

这位战友说,ALT的中俄边境地区有一大片地方,只有一个农工在那里耕作。

这个农工看见对面的俄罗斯每天都要升旗,他就自己做了一个旗杆,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每天早上一个人升旗。

“什么是信仰?这就是信仰。”姥爷接着姥姥的话对全家人说。

姥爷干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

“屈原在《离骚》里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人要汲取天地之间的精华。”

姥爷接着说,“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现象,我们要撷取的是精华,是木兰坠露秋菊落英,从而使我们更加清楚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殷畅的爸爸妈妈,还有舅舅舅妈们则纷纷回忆说,他们小的时候,每天上学,书包里一定不能少的是“红宝书”,《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这些文章,他们那时候都是背的滚瓜烂熟。

“那时候,每天的早读课上,同学们都是大声地朗读、大声地背诵这些文章,却并不真正理解这些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内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社会的融入和了解,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小时候背得这些滚瓜烂熟的文章,越来越觉得时时事事都可以给人带来启迪。”殷畅的妈妈说。

“任何人的信仰都很难说靠灌输,而是要靠自己去发现,去认识,去追求。”姥爷说。

姥爷还鼓励殷畅,“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在政治、历史和语文这几门课的考试内容上,对一些主观题目的作答,一定要有一种思想认识上的高度和一种大的胸怀。”

“姥爷,我懂了。”殷畅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