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箭在弦上
公元590年7月份,漠北草原。
东北部一个角落里,熬过了寒冬,绿意盎然,如同镜子般的湖泊,盛开的鲜花,焕发着无限的生机。
也如同艰难熬过去了灭族冬天的东突厥一样,重新焕发了生机。所有东突厥的百姓都在感谢着狼神的庇佑,当然,也在心底里感谢着一个汉人——虞世基。
去年冬天,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没有按照隋国的意思,去一举消灭东突厥。
唉,不要误会了,不是达头可汗有着同族之情谊,而是忙着消化已经吞并了的东突厥地盘和隋国送出的西北一片草原。
真实情况就是,西突厥在公元589年尚不具备统一草原的实力,所以,狡猾的达头可汗只是跟在隋国后面去拿地盘,最多偶尔协助一下。
今年,已经消化掉了胜利果实的西突厥,有能力完成达头可汗恢复草原统一突厥部落的梦想。
隋国北方统帅杨林,秉持着隋文帝杨坚的要求,在击溃了东突厥部落后,持续骚扰灭杀,企图一举消灭这个南方陈国的姻亲草原部落。
对于跟在后面吃便宜的西突厥,无可奈何。相比于和陈国联姻的东突厥,西突厥的威胁就不那么大了,可爱多了。
可惜,冬季寒冷恶劣的天气,巨大的风月,使得隋国的军事行动同样难以展开,收效甚微。
春季、夏季的到来,杨林派人侦查东突厥的情况,发现东突厥部落已经远远北撤,且实力势微。
加上西突厥随着壮大隐隐有着更加强烈的野心,暂时放弃了北上彻底消灭东突厥,让达头可汗渔翁得利的想法。
而且,深入北方草原,补给线太长,成本太高,需要获得皇帝的支持才可以。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北方边境呆了大半年的杨林把军务交给了杨爽,回来洛阳休养一下,顺便和皇帝面对面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草原政策。
他也收到了南方建康战场的战报,或许,皇帝需要自己去南方战场也不一定。
..........
东突厥,陈国的尚书仆射虞世基正躺在草地上,翘着二郎腿,眯着眼,晒着太阳。
享受着这难得地轻松时刻。
自去年临危受命,带着陈国的人来到了陌生的塞北,虞世基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思维上。
身体上,花了大力气教会了不少聪慧的陈人学会了突厥语言,让自己从繁琐的翻译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思维上,还亲自参与指挥建造了大量的地窖来储存食物,并且为东突厥寻找到了新的宜居地点。
被击溃了东突厥总部的他们那里来的食物?虞世基厚着脸皮,向四周势力求救,最后,从高句丽那里获得了支援,得到了不少可以长时间储存的食物,比如辣白菜。
此时的高句丽王也有着野心,不希望出现一个统一的突厥部落,也深深忌惮着隋国。
就算是这样,东突厥依然死了两成的人,回归了他们的狼神怀抱里。
想到自己从突厥部落的百姓中明白,冬天里,草原上冻死饿死人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归根到底是它恶略的天气条件。
这也是,北方突厥为什么老是想着到南方汉人那里去打秋风,完全是为了部落,当然夹渣着统治者的野心。
“虞世基大人,首领喊你过去!”
一个十岁大小的扎着北方草原特有的辫子的小孩喘着气跑了过来,对着远处的虞世基挥着手,是都蓝可汗的孙子,草原的官三代。
和汉人不同,就算是都蓝可汗的孙子,除了吃的好一点,其他的也和普通孩子一样,喊爷爷首领。
徜徉在难得的温暖阳光中的虞世基叹了一口气,用手掌微微斜着挡住阳光的照射,挣开了眼睛。
“哎,不知道又有什么事情!?”
不得不说,东突厥很可怜,竟然没有一个战略级的人才,半个战略级人才的东突厥首领都蓝可汗,总是喜欢大事小事都找虞世基商量,如果不是有着皇帝的旨意,虞世基都不想再见到这个中年油腻男了。
想想自己正直青春年华,却白白浪费在了这个枯燥的塞外。
听说,南方皇帝陈叔慎已经收复了建康城,补回了长江防线,那才是自己应该待的地方啊。虽然虞世基在北方呆了差不多要一年了,很同情这里困苦的百姓,可,他是一个陈国人,同情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距离太远,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足够把隋陈战争的消息传到虞世基的耳朵里。
“虞世基大人,南方陈国来人了!”
小孩子气喘吁吁地说道,眼里对虞世基充满着尊敬,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叔叔救了他的部落,感谢狼神。
如果让虞世基知道这个小孩子心里对自己的评价是“其貌不扬”,肯定会私底下,找机会和这个小孩子理论理论,究竟是谁的拳头大!
“哈~真的嘛!太好了!”
虞世基惊喜一声,本来缓慢行走的步伐顿时变成了跑步。
思念家乡的情怀,只有那些离开家乡很久的人才会懂得。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外地遇到了老乡,都喜欢帮扶一把,无他,就是纯粹地喜欢!
.............
公元590年7月27日。
隋国都城洛阳,隋文帝特意派了晋王杨广去北城门,迎接回来洛阳的杨林。
如果说丞相高颎是隋文帝杨坚最信任的文臣,那么武将,相同地位的莫属杨林了。
从隋文帝杨坚把北方边境二十万隋军的统帅权交给了杨林,而不是自己的弟弟杨爽,就可以看出一二。
当然,或许其中也有忌惮弟弟杨爽军权在握的可能,让杨林和杨爽互相牵制。
589年到590年的时间里,隋国唯一一个对外上的军事胜利,就是杨林对东突厥的突袭打击,彻底击溃了东突厥,使得隋国北方可以安稳很长一段时间。
晋王杨广带着杨林直接进了皇宫,面见了皇上。
杨林的突然回归,打乱了正在部署的薛举的计划,因为杨林还带回了一万亲军精锐,驻扎在城外。
如果自己行造反的事情,无论成功与否,都要面对杨林的怒火。
一旦晋王杨广或者秦王杨骏有一个人跑到城外,获得了杨林的支持,那么太子杨勇的影响力就会大大削弱。
杨林的地位,是靠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不是隋文帝杨坚的恩宠。
然而,一切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拖得越久,就越有可能有人守不住秘密,暴露了出来,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