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遇到以下情况要注意
起床时头晕,要平躺片刻再下床
一般来说,睡醒起床的一瞬间是脑卒中高发时间。所以,早晨醒来后,不要急于起床。可先平躺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和颈部,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防止头晕。
平躺5分钟后慢慢坐在床边,活动活动上肢,然后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
洗澡最好用温水,时间不要太长
洗澡时,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刺激皮肤,引起血压不稳。洗澡时间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否则易产生头晕目眩等症状。
饭后、酒后或过度疲劳时,都不应洗澡,以免发生意外。重症高血压患者洗澡时最好有人陪同。
夏季午后犯困需多喝水
夏季,天气干燥、闷热,人体极易缺水,高血压患者要多喝水。喝水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水分还能稀释血液,有助于排出体内有害物质。因此,高血压患者每天建议喝约8杯水,每杯约为200毫升。
如果一次性喝水太多,血液吸收体内水分,造成血液循环量突然增加,心脏和血管短时间内无法调节,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应多喝水,但不是一次性多喝,而是适量、分次饮用。
高血压患者运动要把握好度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轻度高血压患者可选择游泳、快走、跳操等方式,中度高血压患者可选择打太极拳、下棋等方式,而重度高血压患者只适合在室内休养,待血压得到控制后再运动。运动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否则体力不支,会使血压升高。
运动前,中老年人需转转脚腕,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
自我感觉良好时,随意调节药量?
高血压患者有时血压稍稍得到控制后,就认为自己身体已经康复,然后随意减少药量,这样做很有可能会使病情加重。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药量来控制血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高血压患者要知道,一旦确诊得了高血压,一般情况下是要长期服药的。随意停药会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损伤,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服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让身体各器官有序运转。不过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量和药物种类,以符合患者当前病情。
外出旅游备好药
高血压患者外出旅游前应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以及该状况下自己应选择哪些旅游项目,可向医生咨询意见。
出行前准备好降压药,除日常服用外,以备不时之需。严格遵照医嘱参加适宜自己的活动,注意多休息,保持合理的饮食规律。选择好旅行季节和天气,最好选在春季阳光明媚的日子,有利于愉悦身心,维持正常血压值。
忽然暴瘦,要检查是否得了糖尿病
一般来说,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人为原因,突然消瘦;或者在1个月内,体重下降了10千克以上,特别是中老年人,要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得了糖尿病,或其他基础代谢增高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泡脚水温不宜高
糖尿病患者每天用温水(水温不超过37℃)泡脚5~10分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疏通阻塞的血管,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但要注意,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烫伤皮肤,有皮肤腐烂者不适宜泡脚。
皮肤瘙痒时不要过分抓挠
血糖升高时,会导致渗透性利尿,多尿会导致脱水,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女性还会有阴部皮肤瘙痒的症状。
此时,不要过分抓挠,否则会抓伤皮肤。正确的做法是,每天用温水冲洗,再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净,外敷止痒药物。如果发现脓包、疖肿等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要及时防治便秘
便秘对普通人来说只是个很平常的毛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经常锻炼就能得到缓解。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便秘则需要引起重视。
这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顽固性便秘。排便是身体清理垃圾的过程,而长期便秘会导致代谢物长期留存体内,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不适。
糖尿病患者外出要预防低血糖
出行前要带全和带够药物,并且要妥善保管,以防药物失去药性。
同时别忘了随身携带病情卡。在乘车或乘机前,最好先测一下血糖,合理安排控糖药的使用。由于乘车时可能无法按时进食,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零食,并应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进食规律,防止出现低血糖症状。
如果不能保持,就要根据自身能量的消耗和食物交换原则,合理地改变和选择食物。
母乳喂养宝宝时,最好用人胰岛素
患有糖尿病的新妈妈可以用母乳喂养宝宝,因为母乳中含有的胰岛素,会在宝宝的消化道里被破坏,不易被吸收。但新妈妈最好选用人胰岛素,不要用动物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
不可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三高”患者要注意及时补水。喝水时最好选用白开水或淡茶水,不要用饮料代替。
因为饮料中一般含有糖,以及香精、色素等添加剂,这些对身体没有好处。如果长期用饮料代替白开水,还会导致排尿过多,出现脱水现象。因此,“三高”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饮料。
及时防治听力减退
“三高”患者,尤其是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的黏稠度较高,使得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内耳的动脉非常细小,动脉硬化可导致血流更加缓慢,以至于内耳供血不足,会影响内耳的听力,造成耳鸣。
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要积极接受治疗,这对于缓解听力是有帮助的。如果已经出现听力障碍,一方面要去医院的耳鼻喉科接受治疗,另一方面还应在饮食上下功夫,多吃含铁、锌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