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桥保护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装饰构件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说过:“中国的桥梁没有一座不是美观的,而且有不少是非常美观的。” 沈文中.垂虹玉带出吴兴:湖州古桥文化研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中国古桥作为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建构筑物,除了要满足交通功能外,还要求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出发,满足人们追求美和欣赏美的心理。即便那些只注重桥梁结构功能而极少带有装饰的古桥,也或多或少总会在桥梁的某一部位装饰一些雕刻和图案,以表达祝福和赞颂之意。普通木桥的装饰一般都很简单,只有带有桥屋的木桥装饰较多。而石桥因为留存时间长,很多桥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坏,所以在后世修造时,常做石雕工艺于桥上。石桥的装饰通常都非常丰富,而且具有地域性特点。

古桥装饰艺术经历了由朴拙到精细的演变,它们是前人艺术创造力的独特表现,也是传统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折射,不仅代表了时代的艺术审美,也展现了充满魅力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古桥的附属结构如栏杆、桥联、桥碑、桥头建筑物等,虽然不是桥的主体结构,但却具有各自的功能,尤其体现了古桥的装饰艺术特征。

古桥的装饰和形式,按照部位可以分为桥梁出入口、桥上栏杆、桥上建筑(桥亭)和桥上雕塑等几个部分 唐寰澄.中国古代桥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72.。位于桥梁出入口的,如两侧桥头的牌坊,用以标识桥梁的出入口并起到陪衬作用,使桥梁看上去更为壮观。建于桥上的,比如桥亭,既可以为过往行人遮风避雨、提供休憩之地,又可以供奉神佛或保护桥碑,同时也有美化古桥、平衡布局的作用。不过由于城市的建设和风化侵蚀,桥亭在上海地区逐渐消失。

栏杆通常是古桥装饰最多的部位,一般由栏板、望柱、抱鼓石等构成。设置栏杆是为了防止桥上来往行人滑落水中,但并非所有古桥都设有栏杆。上海古桥栏杆所用的材料主要为青石和花岗石,从形式上来分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纯栏板式栏杆,多用于弧形桥面的石拱桥,栏杆随桥面呈弧形,整座桥没有突兀之处,曲线平滑柔和,形态如虹,部分栏板内侧还雕刻有多种精美的图案;②栏板与望柱结合式栏杆,这是上海古桥中应用最普遍的栏杆形式;③望柱护手式栏杆,护手为石质或木质。

下面简要论述上海古桥中比较普遍与典型的装饰构件及艺术形式。

2.3.1 栏板

苏轼在《何公桥》一诗中写道:“直栏横槛,百贾所栖”,指的是木栏杆中,直木为栏(望柱),横木为槛,可见当时桥上的栏杆很多还是用木材。著名的如北宋《清明上河图》画中汴京虹桥的木栏杆,就是以槛为主。

木质栏杆相对简单,上部为扶手,采用一至两根横栏。由于木材易腐烂,上海古桥上没有保留下木质望柱和栏杆,仅能从石质望柱的上部开口推知原有木栏杆,如图2-85、图2-86所示。此类开口便于安装木扶手,一旦木扶手坏了,换一根插进孔洞即可。

到明清以后,主要用石材做桥上护栏,因为石材难以加工,同时抗弯性能差,所以多数处理成栏板形式,很少做镂空,但也有一些用粗大条石加工成扶手的形式,用榫卯插入望柱。最简单的石栏板是不加雕琢的石板,或以尺寸较小的石条搁置在石柱上,矮石栏可以当成座凳,以作休闲和观赏之用。

图2-85 闵行鹤龙桥石望柱

孔洞是为安装木栏杆预留的。

图2-86 青浦朱家角平安桥木栏杆

栏板除有防护功能外,还是桥梁上或依或靠、凭栏观赏的重要构件,是桥梁上部艺术装饰的重点部位。栏板从形式上来分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实体型栏板,采用封闭的栏板式,形似低矮的墙体,给人以敦实、稳重之感。栏板内侧通常会雕刻精美的图样或吉祥纹样,使行人不经意地看到而生赏心悦目之感。道家的太极和八仙是常见的雕刻图案,代表着道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精神。

第二种,镂空型栏板,根据图案或纹样以不同方式镂空,并在扶手和底栏之间留出足够的透空空间,形成空间的层次感,使得古桥周边的风景在桥栏的镂空处隐约可见,虚实交错,增加了古桥的意趣。镂空型栏板工艺较实体型栏板的稍微复杂。青浦练塘镇朝真桥的石栏板就属于镂空型栏板,其上凿有方孔,孔侧刻有匣子线条。

上海古桥的栏板高度一般在0.3~0.5米之间,如图2-87所示。实体栏板由于工艺简单,形状规整,因而在上海古桥中广泛使用,有实体栏板的古桥大约占有栏板古桥总数的95%。实体栏板大多为石质,仅有少数为青砖砌筑,如青浦区的中和桥、浦东新区的千秋桥(见图2-88)、奉贤区的重建新市桥和宝山区的大通桥等。有镂空栏板的古桥仅占有栏板古桥总数的5%左右,代表性的如青浦区的朝真桥(见图2-89)、七宝区的蒲汇塘桥、奉贤区的油车桥和金山区的山塘桥(见图2-90)等。

图2-87 宝山区大通桥的实体栏板

图2-88 浦东新区千秋桥的实体栏板

图2-89 青浦朝真桥的镂空型石栏板

图2-90 金山山塘桥的镂空型石栏板

2.3.2 望柱

望柱是用于固定、连接栏板的矮柱,由位于上部的柱头、位于中间的柱身构成,其下端有榫头,两侧凿有卯槽,联锁两侧栏板的榫头,将栏杆连接为一个整体。望柱一般对立于桥面两侧地袱之上,使得古桥结构更显韵律之美。

望柱是石桥雕刻的主要部位。宋代的古桥望柱柱身截面多为八角形,到了清代则以方形为主,且因石雕工艺得到很大发展,望柱的雕刻也随之更加精美和复杂。

上海地区的古桥,望柱柱头最为常见的是狮子、莲花和菱形等几何形状。狮子是百兽之王,古时人们常将石狮雕刻置于城门、大宅之前,镇邪驱恶,桥上雕刻石狮有守桥之意。莲花姿态优美,出淤泥而不染,在佛教中带有吉祥寓意,也是古人习惯用于装饰的一种。几何形柱头工艺最为简单,因此使用最为广泛与普遍。上海古桥中的几何形柱头以方形为主,另外还有少量圆形柱头。如图2–91所示为几例上海古桥的望柱柱头形式。

图2-91 上海古桥望柱柱头形式

经过雕刻装饰的望柱,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沉重的石材变得灵动。

2.3.3 抱鼓石

抱鼓石又称为坤石,最早用于大宅门入口处或牌坊,一般前部做成圆鼓形,圆鼓被下部用如意、祥云、花草等纹饰装饰的须弥座所托抱,因此被称作抱鼓石。抱鼓石的形状和雕刻内容标志着房主的身份地位和等级差别。当桥上出现石质栏杆以后,抱鼓石也随之成为古桥构件之一,除了起到装饰作用外,它还是古桥桥头的最后一块栏板,置于栏杆的末端,对称立于桥堍两侧,一共有4块,对栏杆起到一个支撑、稳定的作用,也可以强化桥梁构图的均衡感。抱鼓石一般采用与桥梁相同的材质进行雕刻,花式纹样乃至造型丰富多样。按照圆鼓下部依托的纹饰图样,可以将抱鼓石分为素线抱鼓、卷云抱鼓、卷草抱鼓等多种类型,寓意吉祥美好、富贵长寿等。

图2-92 上海古桥抱鼓石样式

2.3.4 仰天石

仰天石是指位于桥面两边的边缘石,既是挡墙的收口,也是安装栏板的地梁,同时还起到固定踏步石的作用。在桥身正中带弧形的仰天石叫“罗锅仰天”,在桥身两头的仰天石叫“扒头仰天”。

图2-93 青浦练塘镇义学桥仰天石

如图2-93所示为青浦练塘镇义学桥上的仰天石。

2.3.5 龙头石

龙头石,也称天盘石、长系梁、长系石,俗称“桥耳朵”。石拱桥的龙头石贯穿桥体,两端有榫卯结构,用于固定拱劵、拉结挡墙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龙头石截面通常为边长30~40厘米的方形,长度比桥身多1米左右,一般伸出桥体40~60厘米。

很多龙头石在两端雕刻纹样,形式各样,多为吉祥图案。宋代早期的龙头石雕刻多为四季花卉,呈立体浮雕效果,图案较写实。及至明代,龙头石装饰逐渐发展为兽首,雕刻吸水兽或鳌头。而到清朝时期,随着强度较高的花岗岩在桥梁建造中广泛使用,龙头石上的雕刻逐渐减少,多为素面或素面螭首。

龙头石的石雕是古桥的重要装饰构件,是古桥文化的体现之一,其雕刻不仅美化了桥梁,而且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平安美满生活的向往。

如图2–94、图2–95所示为两例龙头石实物。

图2-94 嘉定永宁桥雕花龙头石

图2-95 奉贤继芳桥龙头石

2.3.6 桥心石

桥心石是整座石桥中的关键所在,它是造桥竣工时最后盖上的一块石板,位于桥梁正中间,厚重方正,也是石桥装饰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利用力学原理使石块之间紧密结合,通过对合龙的拱施加重压以防止其冒尖,使桥身更加稳固、平衡。

桥心石以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居多。鉴于桥心石标志着石桥的中心位置,为了区别于桥面上的其他石块,桥心石表面通常会雕刻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常见的纹饰有如意漩涡纹、莲心旋水状如意纹等,内容多为鲤鱼跳龙门、双龙戏珠、龙凤呈祥、三阳开泰、六道轮回、太极生辉等,有的石桥上会安置两块桥心石以祈求一个好兆头,寓双喜临门、好事成双之意 冯国鄞,孙明顺.江南石桥及桥心石遗存之美[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7.

图2-96 金山寿带桥桥心石的祥云图案雕刻

图2-97 奉贤南塘第一桥桥心石的水浪如意图案

图2-98 青浦曲水园喜雨桥桥心石(明代遗物)的双龙戏珠图案

图2-99 嘉定宾兴桥桥心石雕刻

图2-100 青浦放生桥的龙头石、天盘石与对联石框架体系

桥心石及其雕刻既表达了百姓们希望镇护桥梁、保佑平安的愿望,也代表了一个时期的造桥工艺水准。

如图2-96至图2-99所示为四座上海古桥的桥心石,其上有各式雕刻。

2.3.7 对联石

对联石本身是作为结构构件存在的,在建造初期,对联石与龙头石、天盘石共同组成石拱桥内部的框架结构(见图2-100)。对联石主要起到拉扯两侧山花墙的作用。桥匠利用石拱桥上起结构作用且对称的石柱作为楹柱刻上楹联,是巧妙独特的创造,借此来表达美好的愿景和文化内涵。这也是桥梁在使用中从实用向美观转变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