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法理论与实践(第1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抵押权为侵害之客体

(一)物上请求权

1.除去妨害及防止妨害

抵押权既为价值权,其权利除因抵押物受侵害而受影响外,尚可受有其他妨害或妨害之虞,例如使抵押物毁损或灭失之行为,或不实之登记,影响抵押权人之受偿次序等。以往实务上向来认为抵押权人并不享有所有权人般之物上请求权,亦即抵押权人不得类推适用旧“民法”第767条之规定,请求除去该妨害或防止妨害。[17]然抵押权之价值实表现在其担保价值不受妨害,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编修正时对此则于第767条第2项规定,所有权以外之权利,准用关于所有权人物上请求权,故抵押权人于其权利遭受侵害者,亦可请求除去妨害(§767 I中)或防止妨害(§767 I后),且此一请求权不以被请求人有故意或过失为要件。此一规定,于抵押人以外之第三人之行为,足使抵押物之价值减少者,具有实益,而得补充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871条第1项仅适用于抵押人之行为者之不足。

2.用益权之除去

不动产经设定抵押权后,抵押人并未丧失其对抵押物之处分权限,其得依“民法”第866条、第867条之规定,将该不动产让与或设定地上权等用益物权及成立其他用益关系,但抵押权不因此而受影响。所谓抵押权不因此受影响,系指抵押物拍卖时,用益物权、租赁权或其他用益关系若仍继续存在该抵押物上,而有影响该抵押物变价之价值,法院得依声请或依职权除去该权利或终止该租赁关系后拍卖之(§866 II、III)。[18]盖抵押权既设定在先,用益物权、租赁权或其他用益关系成立在后,依物权优先性之原则,抵押权自应优先于成立在后之其他权利,不应受其影响。[19]上述之权利虽经除去,但在抵押之不动产上,如有地上权等用益物权人、承租人或其他用益权利人之建筑物者,抵押权人得就该建筑物依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877条第2项规定,请求法院将土地及建筑物并付拍卖,但对于建筑物卖得价金,抵押权人无优先受偿之权。

对于抵押人所为之上述行为,抵押权人是否得以其抵押权因此而受影响为由,行使保全行为、物上请求权或侵权行为之损害赔偿请求权,请求抵押人除去已在该抵押物上设定或成立之用益权?关于设定用益物权、成立租赁或其他用益关系,乃抵押人依法得行使之权利(§866 I、III),其行为不影响抵押权人之利益者,固应许其存在。至若其行为有影响抵押权人之利益时,自不得执该权利以对抗抵押权人,且“民法”已有除去该影响之相关规定(§§866 II、III),以保障抵押权人之利益,当不允许抵押权人另为保全行为,或主张物上请求权或侵权行为之损害赔偿请求权,以阻止抵押人得依法行使之权利,否则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866条之规定将形同具文![20]

(二)涂销登记

对于抵押权之侵害,除上述影响抵押权之交换价值,减损其担保功能之情形外,尚包括侵害抵押权之登记、就抵押权本身发生权利减损或丧失效用等情形。抵押权人已享有之抵押权,事后因抵押人之疏失,于土地合并、分割及重测作业时,漏未将抵押权登载,使得抵押权人因而丧失担保,且该土地并已移转予他人,致抵押权人于借款届期未受清偿时,无从实行抵押权就原本已设定抵押权之土地拍卖而受清偿,此际抵押权人既无法受清偿,其债权即因此而受影响,抵押权人因抵押权灭失所受之损害,自得请求债务人赔偿。我国台湾地区司法实务上对于抵押权经涂销登记之问题[21],向来均认为在涂销当时,债务人之财产总额若未减少,抵押权人并未受有损害,盖其债权之请求权仍存在,纵然抵押权已因涂销而消灭,但债权尚未届清偿期,抵押权人原本即无法实行抵押权,至于将来是否受偿,尚处于未定之状态,必须待抵押权人证明其因抵押权消灭而确实受有损害者,始得请求损害赔偿,债权人之债权请求权仍属存在。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2008年度台上字第997号判决即认为:“因登记错误遗漏或虚伪,须因此受有实际损害,始得请求该地政机关负损害赔偿责任,此观土地法第六十八条第一项前段规定自明。被害人是否受有实际损害,应视其财产总额有无减少而定;系争银行贷款予吴某等人而对之取得债权,此项债权虽因旗山地政所漏载系争抵押权设定登记而丧失担保,惟该债权仍属存在,该银行之财产总额并未因此减少,则于证明其就系争贷款追偿无效果前,尚难认已受有实际损害。”[22]“最高法院”2002年度台上字第2643号判决亦认为:“按损害赔偿,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契约另有订定外,固在于填补债权人所受之损害及所失利益,民法第二百十六条定有明文。惟无论所受损害抑所失利益,被害人赔偿损害之请求权,以受有实际上之损害为成立要件。故衡量赔偿之标准,首应调查被害人实际上之损害额,始能定其数额之多寡。又抵押权固为担保物权,使抵押债权得以抵押物卖得价金清偿之,而确保该债权得以受偿,但抵押债权全部亦未必可以抵押物卖得价金受偿。纵该债权因不能拍卖抵押物,而受有损害,其实际上所受之损害,亦得以拍卖抵押物所可获得求偿之金额范围内命为赔偿,并非单纯以债权人未受偿之债权额为准。”[23]

两岸物权法对于抵押权之保护,并未特别就抵押权涂销登记是否应予保护等情形加以规定。[24]但抵押权遭受涂销,使得抵押权消灭,抵押权人无从实行抵押权,且由于抵押人已将原抵押物移转于第三人,使得重为抵押权设定之补救方式已成为法律上不能,原本已设定之抵押权不再存在,无法再具有交换价值,担保功能完全丧失,其情形与抵押物毁损或灭失之事实上不能,在风险上之评价,应无二致。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对于抵押权遭受不法之涂销登记,虽然欠缺个别之保护规定,但由于“土地法”第68条有规定:“因登记错误遗漏或虚伪致受损害者,由该地政机关负损害赔偿责任。但该地政机关证明其原因应归责于受害人时,不在此限。前项损害赔偿,不得超过受损害时之价值。”我国大陆地区《物权法》第21条亦规定:“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25]此些规定若可作为抵押权人请求补充担保之依据,而不以受有实际损害为必要者,似可与物权法之规定互相补充,对于融资秩序之健全,应有相当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