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鉴于当前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异质性的大气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参与配置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然而,我们对大气环境资源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尤其缺乏对中国大气环境资源的持续性精细统计。为此,编撰一本《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显得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大气环境的资源性主要是指: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象气候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气象气候特征会显著影响本地大气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和二次污染物生成能力,从而导致在相同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大气环境能够成为一种资源的基础。

简单地说,大气环境资源的本质是本地大气环境自然净化能力和污染物生成能力的综合,具有明显的实时性和周期性特征。大气环境资源的实时性是由天气变化的实时性引起的,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变化很大,大气自然净化能力和二次污染物生成能力有明显差别。但是,同一地点,全年来看,其天气变化的周期性很强,这是由气候特征的稳定性决定的。也就是说,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留存的时间是由大气活动情况决定的。不同的大气环境状态,污染物留存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而大气环境的活动特征则构成了其时空概念。因此,大气环境资源既具有其时间特征,也具有其空间特征。

本质上,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核心要素不是排放强度,而是大气环境资源的消耗程度。从这个角度讲,大气环境资源统计数据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支撑。一方面,结合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以判断本地大气环境资源的消耗程度,估算污染物排放增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而制订相对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计划;另一方面,掌握大气环境资源数据,有利于优化污染物排放的空间配置和时间配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排放量不变的条件下,获得相对较好的空气质量。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大气污染治理实际上是大气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大气污染防治的核心工作是对大气环境资源进行恰当的时空配置,而不仅仅是减少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虽然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管理为核心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相较于之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模式客观上促进了大气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其对大气污染实质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增长不应该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应该是一种选择性平衡。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本以数据分析为主的研究报告,它客观反映了2018年中国的大气环境资源状况。本报告使用的数据包括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指数(ASPI)、污染物平衡排放强度(EE)、二次污染物生成系数(GCSP)、臭氧生成指数(GCO3)和大气环境容量指数(AECI)五项指标,空间上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22个省(除台湾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2200多个县级以上区域,约320万组样本,1600多万个数据。为方便读者查阅不同地区的大气环境资源状况,除必要的文字说明外,本报告主要用波形图、柱状图、数据表格三种形式来表征某地的大气环境资源状况,力求简洁明了。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8》在大气环境管理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首次将大气环境的异质性特征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对当前中国的发展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一,本报告对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资源进行了相对精细的统计,大气资源禀赋差异被标准化、数值化。这样,每个地区都可以明确其大气环境资源在全国的相对位置,进而为大气环境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第二,本报告从根本上厘清了大气污染的内因和外因,明确了大气自然净化能力与大气环境容量、大气承载力、扩散条件等相似概念的关系,详细阐述了大气自然净化能力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

第三,本报告采用的大气环境资源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解决了大气环境资源的量化和实时观测问题,使得大气环境资源成为一个可以随时观测的变量,这是大气环境资源实现时间优化配置的基础。错峰生产,实际上就是大气环境资源时间优化配置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四,本报告为大气环境分级管理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一方面,明确了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自然净化能力、大气污染程度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一因一果”的大气污染防治逻辑推向“三因一果”;另一方面,明确了大气污染的本质是大气环境资源的消耗问题,改变了以空气质量直接反馈减排管理的思维方式,将减排目标与大气环境资源管理联系起来。参考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大气环境管理目标,计算对应目标体系下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控制目标,避免因盲目减排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

第五,本报告提出了排放平衡点的概念,初步阐述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排放平衡方法。在大气环境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计算一个地方的排放平衡点,排放平衡点是反映一个地方实际排放强度的重要参考,然后结合大气环境资源统计数据,可以估算一个地方的大气环境资源消耗情况,进而计算达到既定空气质量管理目标所需的减排强度。排放平衡点概念的提出,让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治理逻辑更加清楚。

本报告在战略上明确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基本思维逻辑,战术上让大气环境资源实时观测成为可能,对深化大气环境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蔡银寅

2019年10月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