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振兴 全方位振兴:吉林省2019年度“十三五”智库规划基金课题成果文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吉林省人才环境建设的现状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这里是中国的粮仓和工业的摇篮,省会长春市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科教文化城。吉林省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全省城镇化率55.3%,居全国第13位。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光电子(航天)信息、新材料、旅游等为优势产业。同时,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国、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重要地位,具有与东北亚区域开展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吉林省作为传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的新形势下,对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风向标也为各类人才在吉林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各类人才对吉林省这样一个大有作为的环境有所向往。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会助力吉林省在未来成为新型人才聚集地。

(一)自然环境

吉林省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油页岩、硅灰石、火山渣等矿产储量和矿泉水总允许开采量均居全国首位,开发潜力巨大。初步核算,201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8158.0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142.79万吨,其中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5%。

1.吉林省空气、水源质量良好

2018年吉林省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按照《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3%;全省主要城市1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在全省41条主要江河的85个监测断面中达到水质控制目标要求的有70个,占断面总数的82.4%。

2.吉林省自然保护区众多

吉林省森林覆盖率达44.2%,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全省拥有自然保护区51个,总面积为254.0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56%。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个(包括松花江三湖保护区),市、县级自然保护区8个。

从吉林省的自然地理情况、资源、空气、水质等可以看出,吉林省在全国范围内可以依托生态优势吸引人才。吉林省独有的自然环境可以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丰富的资源,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作为生态大省的吉林既会为许多新兴产业提供平台,也会为新型人才提供发展机遇。吉林省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将成为重要一环,并发挥积极作用。各类人才齐聚将会推动吉林省的发展,与此同时,吉林省也会在新的发展契机下,满足各类人才的成长要求。

(二)经济环境

初步核算,2018年吉林省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7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611元(按年平均汇率约合8404美元),比上年增长5.0%。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7.7∶42.5∶4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44.8%和51.3%。

2018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以上年为100,下同),同比上涨2.1%(见表1)。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0,同比上涨2.0%;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同比上涨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3.7,同比上涨3.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2.8,同比上涨2.8%。

2018年,全省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240.8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完成税收收入891.71亿元,同比增长4.4%。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789.59亿元,同比增长1.7%。

表1 2018年吉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从吉林省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量效益不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省内各地区生产总值有所增加,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这说明吉林省正朝着一个新业态的方向发展,经济环境稳定,对人才的发展进步大有裨益。但是也不难看出,吉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较低,在发展中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来稳定吉林省的经济形势。而吉林省住房保障情况相较于全国仍有待提高,加之在2018年吉林省住房价格整体上涨,而工资水平没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些因素成为人才队伍常驻、永驻吉林省的主要阻力。

(三)政策环境

近年来,吉林省委深改组研究人才议题共20余次,形成了一系列人才改革制度成果,各市(州)和重点单位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推出了创新政策措施,成立了专门人才工作机构,为贯彻落实人才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全省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才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不断强化,全省上下干事创业、拴心留人的良好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1.从省级层面看

省级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积极沟通联络,统筹谋划重协同、强化落实重分工,确保人才工作步调一致、有序推进。省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积极引领和推动全局改革;省编制办积极畅通人才绿色引进渠道,制定实施《吉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用编管理意见》,共统筹使用省级人才引进专项编制3314个;省公安厅制定出台《关于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助力人才创新创业六条措施》,为人才落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省人社厅加快推进政策落地,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管理权和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县(区),促进了基层选人用人自己做主;以省政府名义在深圳、上海等地建立了8家“吉林籍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工作站(联络站)”;初步拟定《人才目录补充细则》《贡献突出人才奖励细则》等文件,有效推进了人才政策的配套和完善。

2.从地区层面看

全省各地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务求创新实效,积极探索务实举措。长春市开设“人才公寓”,先期建设2431套公寓,已有650名人才入住,并开辟“绿色通道”,打破编制结构比例限制,随用随批,随来随办。长春新区在21个相关部门中确定了37名服务专员,为区内89名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点对点服务。吉林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事业编制使用效益优化人才服务的意见》,提出了5项措施,全面放开落户政策,加大引才留才力度。通化市每年拿出200个事业编制面向高校招聘创新创业类人才到企业工作,挂职服务3年期满后可回事业单位,也可保留编制再离岗创业3年。这些接地气的办法,既呼应了当地人“铁饭碗”的思想,又给企业解决了急需人才的难题。

3.在资金投入方面

各级财政和部门鼎力支持、积极配合,在强化激励政策、提供服务保障、助力引才聚才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8年,省委组织部投入资金2.1亿元,重点扶持海外人才、高端人才和人才团队引进,成效明显。省财政通过新增预算、统筹存量、基金注入等方式,将人才专项资金调整到每年2.5亿元,比以往增加了1.3亿元。省教育厅累计拨付资金2.5亿元,深入实施长白山学者计划。省人社厅、省财政厅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融资8000万元,联合设立了“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省人社厅在保证每年投入1.69亿元的基础上,又争取人才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引进人才待遇兑现和重点人才培养激励。另外,长春市安排人才专项经费2.5亿元,发放2312万元“创新券”,用于支持省市级创新中心和技术中心发展。通化市在市县两级设立总规模5000万元的“向南开放人才开发基金”,重点用于引进域外人才。白山市实施“名校优生”计划,已引进781人,最高给予30万元的生活和住房补贴。延边州设立人才专项经费7000万元,并建成1137套人才公寓等。

吉林省各级政府对人才政策的制定尤为重视,近年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吉林省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打敢拼,为扩大人才队伍营造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

(四)人文环境

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优势突出。全省拥有62所高等学校和121个科研院所,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10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

1.科研基础情况

2018年末,全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吉林省与科技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8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7个。全省国内专利申请量为27034件,授权量1388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2.2%和25.2%。

2018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674项。全年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04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5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有11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7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252份,实现合同成交额341.93亿元,比上年增长55.58%。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科研人才,并且实现部分成果转化。吉林省的科研环境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需要不断地注入资金、引入智力,才能实现稳步开发、持续突破。

2.教育基础情况

2018年,全省有小学3871所,招生20.13万人,在校生120.19万人;初中学校1175所,招生22.42万人,在校生66.06万人;普通高中学校248所,招生12.91万人,在校生40.8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60所,招生3.51万人,在校生12.09万人,毕业生4.17万人;幼儿园3617所,入园(班)幼儿18.67万人,在园(班)幼儿41.9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0所,特殊教育学生9649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3043所,在校生62.42万人。

2018年,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招收研究生2.41万人,研究生在校生6.88万人。有高等学校62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包含6所独立学院),普通专科(高职)院校25所;普通本、专科招生18.75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5.83万人,比上年增加1.45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5.70万人,在校生11.90万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非常重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每年毕业生数量很多,但是留在本省工作的不多,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文体发展情况

2018年,全省拥有文化馆79个(包括群众艺术馆),艺术表演团体45个,公共图书馆66个,博物馆107个,全年博物馆参观人数达1050万人次。出版图书28499种(套),其中新出14227种;报纸全年总印数7.10亿份,期刊全年总印数7049.38万册。

2018年,全省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03枚、银牌103枚、铜牌116枚。全年共培训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9178人,其中国家级160人。“五个一”工程建设共资助全民健身中心51个、体育场50个、体育公园(健身广场)70个,为1573个乡(镇、街道)的8801个行政村(含社区)配建了全民健身器材。

从201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属于建设中的教育大省、文化大省。浓厚的文化氛围是新时期人才向往的一个重要指标,吉林省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建设具有吉林省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以吸引人才、服务人才、培养人才。利用人才强省战略,实现人才发展的可延续性。

近年来,随着吉林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区域综合实力的逐步提高,吉林省人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构筑“人才高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统计显示,2018年,省委、省政府在发布《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后,吉林省人才公共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大量优惠的人才政策为人才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拓展人才队伍,营造优良人才环境,必将成为吉林省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