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为农村空巢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导航
农村空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人均GDP10000美元以后经济与社会建设的一大课题。《中国农村空巢老人公益导航》研究团队致力于为全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把脉,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框架、公益慈善组织的项目案例等,为我们展现了当前政府和社会对于此一重大社会课题的认知框架与宏观政策的综合性行动图景,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业界的一份重要科研成果。
阅读这一研究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几点。
政府对于解决农村老人的问题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与敬老院建设、高龄津贴、大病救助、社区养老等。政策的不断健全,确实从多个方面建立了老有所养的基本保障体系。
公益慈善的力量,则从多个角度来广泛试验,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燃眉之急,为缓解他们的困难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途径!
在市场方面,大健康企业和各类养老服务公司,也在养老服务的市场化拓展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那么,为什么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还存在着如此巨大的挑战?这确实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反思。
首先需要看到农村空巢老年人问题的紧迫性!调查发现,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别,以及与城市化相伴而来的“三留守”问题,还在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在总体上全国养老投入不足、养老服务理念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背景下,如何缩小城乡之间养老投入的差别,仍然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所面临的急迫问题;近年来,政府开始增加了缩小城乡差距的举措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养老也是政府正在进一步着力投入的领域;与城市比较,在低收入的、市场机制更难以发挥作用的农村地区,投入机制仍然偏弱,这就更加凸显政府在农村地区加大养老服务的公共投入,以及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养老服务的宝贵价值。
本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通过政策梳理,推动(农村)养老政策的真正落实与完善,并向公益慈善行业和社会公众呈现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的有效实践,倡导对这些组织提供更为扎实的支持,推动它们的专业能力提升与服务拓展。
社会组织介入养老服务,尤其是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服务,确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几千年的家庭赡养老年人的模式已经遇到重大挑战。社会化养老,包括以居家为基础的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成为基本的发展趋势,有着丰富的内涵。社会组织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在这里,社会组织所承担的,客观上是政府的养老服务职能。本来,在乡镇设立敬老院的体制下,村庄几乎没有政府类的养老机构,以广西为典型的五保村在多年以前曾经引领了政府支持社会养老的趋势,但就总体而言,以村庄为单元的社区养老,还是相当薄弱。社会组织进入农村开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机构,拓展多样化的服务项目,适应了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急需。本项研究所搜集到的各个案例,都是根植于中国乡村沃土的不同领域的典范。
当然,也要看到,社会组织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是一个相当崭新的课题,普遍缺乏经验。发达国家往往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直接支持社会组织的养老服务,有的则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来进行。另外,社会组织还存在着专业化技能提升的挑战,在发达国家也往往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培训的方式来解决。目前,在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乡村养老服务方面,我国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但发展还相当不平衡。希望我们能够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农村实际,真正在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方面有更多、更为成体系的创新。
如果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分析,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到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需要建立起统筹的城乡养老服务政策。比较一下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与日本的养老服务体系,就会发现,我们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养老护理的支撑体系。
在日本和德国,都有200多所三年制的养老护理培训学校,每年都有十几万在校生学习专业的养老护理知识;在他们的学制中,学生要用两年学理论知识,一年进行实践学习,毕业之后要通过养老护理的资格考试,然后才可以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在这两个国家,均拥有上百万的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同时,为了便利短期培训,养老护理还有几个星期的上岗课程,从而保证养老服务的上岗人员能够得到最为基本的护理知识。政府对于养老护理的学校,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使学生们有志于养老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另外,德国于1995年,日本于2000年,分别建立起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日本称之为介护保险),老年人一旦需要护理,护理保险可以保障90%的护理费用,个人的费用为10%。正是这样的养老护理体系,才保证了欧洲、大洋洲等地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全员覆盖。
比较而言,由于我国社会对养老护理人员的资质方面认识不统一,有约束的上岗资质被取消了,教育培训的体系还没有形成。尽管有100多个学校开设了一定的养老护理课程,但专业化的实践知识较少涉及。与此同时,养老护理保险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始试点,客观上并不普及,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有什么途径可以较快地建立起覆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呢?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发布公益导航报告是一个创新。这实际上是一个大数据的产品,既有学者们的视角,也有政策的分析与汇编,还有公益的案例与分析。这样的导航读本,对于转变社会观念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需要看到,我们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处于一个根本性的转型过程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主要集中精力解决温饱问题,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过去社会讨论养老,主要是集中于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衣食住行等,当时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领域,重点只能是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而在整个社会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并全面迈向小康社会以后,老年人的困难主要是集中于体能的减弱甚至出现失能、半失能的问题,此外,则是精神慰藉的缺乏。面临这样的困难的人,就人口比例而言,绝大部分是中等收入或者高收入人群。当这类人口的养老服务提上社会日程的时候,我们很不熟悉,主要是由于这个挑战超出了贫困的范围,是大众化的社会问题。
这样的挑战,不是大量资金的投入所能完全应对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需要整个社会建立起护理保险制度,还需要养老护理专业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全面确立。这就是巨大的社会性挑战。
最大的社会性疑惑在于:养老服务真的需要专业性技能吗?
如果说从事飞机设计与制造和文学与哲学社会方面的工作等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且有健全的评价识别体系,那么,从粗浅的理解来看,养老服务不就是侍候老年人?只要尊重老人并且有爱心,不就可以做好吗?这主要体现的是道德品行问题,有什么技术含量呢?况且,在我国的敬老院的管理体系中,过去并没有发达的职称管理体系。在这样的知识理念有较大影响的条件下,建立养老服务的专业知识系统相当困难。
其实,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的经验证明,养老服务所需的技术相当复杂,十分专业,并不弱于其他学科。比如,应对老年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症(通常说的痴呆症),就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管理工程,这里既需要特别的护理服务,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包括警察在街头巡逻遇到这类老年人如何照料的知识,同时还需要科学研究与药物的发明。护理照料,牵涉老年人进食、行走、沐浴、如厕与精神慰藉等,有的需要细腻的照料,有的还需要一定的体能护理,有的需要现代设备的运用,有的需要食品知识和烹饪技术等,应该说,养老服务是一个包括老年学、心理学、护理学、药物学、社会工作知识等多项学科的综合应用性学科。不难理解,许多发达国家的科技发明,就是为应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而产生的。
如果我们的知识结构不转型,养老服务的知识和专业体系就不可能有多大的进展。对于这样的转型,我们该如何分析呢?这是我国社会所面临的较大挑战。
另一个较大的社会性挑战在于,建立起覆盖近14亿人口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既需要各类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也需要区域性的分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更需要网络化的专业管理体系。对于如此规模宏大的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行,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
回到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的问题上,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性问题。因为,城市的老年人也并不轻松,中等收入家庭和富裕家庭,养老服务都遇到了全面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的同时,探索总体性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争取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十分感谢《中国农村空巢老人公益导航》研究团队,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农村空巢老人的历史性挑战和各类解决办法才呈现在我们面前。愿此一公益导航,能够有力地引领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王振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创始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