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背景:农耕与世界人口
托尼·魏斯(Tony Weis 2007:5)告诉我们,“当代全球食物经济的起源可以通过考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迁而得以追溯。这些剧烈变迁在历史上一度历经数千年才会出现,后来其间隔缩短至数百年,而现在仅仅每隔几十年,剧变就会发生”。
数千年变化:自一万两千年前以来,各种方式的农耕活动是社会的物质基础。所谓数千年变化,是指这些变化虽然影响重大,但它们的发生是渐进的,或更通常的说法是“进化的”。当时,几乎全部的亚洲地区、北非和欧洲的农耕区,以及部分地广人稀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美洲地区都属于农业文明。在这些农业社会里,绝大多数人是在土地上耕作的小农。到1750年为止,他们养活了全世界约7.7亿人口。
数百年变化: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工业化的出现和扩张开始缔造一种新的世界经济,“加速了历史的绵延”,改变了农耕方式。世界人口从1750年的7.7亿增加到1950年的25亿。
数十年变化:世界人口在2000年猛增至60亿(估计到2050年会达到约90亿)。这意味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跟上了人口增长的速度。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城市人口首次与农村人口持平,并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因此,大背景之一就是食物生产的增加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长。这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它所创造出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另一个背景就是大规模的全球不平等,包括收入和生计安全、生活质量、预期寿命以及生产率等方面的不平等。尽管全球生产的食物养活所有人口还有富余,但是很多人在大部分时候或者有生以来一直在忍饥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