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的要求所制定的重大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长期实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践充分证明,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 新时代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
(一)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是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发展的需要
改革与开放内外结合、相辅相成。开放是改革,改革也是开放;对外开放也是对内改革的促进与对外合作关系的改革创新。目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从国内改革情况来看,40多年的改革,要改的地方、容易改的地方都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涉及深层利益关系的硬骨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已经确立,但还需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在实体经济振兴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以提升可持续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还需要开拓新思路、走出新路径;在正确处理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中,如何改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如何抓住和用好海外并购重组机会,加强国际高端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需要我们下更大功夫。此外,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的以“引进来”为主到现在要转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均衡发展,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这一切都需要用新的开放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的改革深化,才能持续推进,在新时代获得新的发展成就。
(二)进一步扩大开放是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
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局势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30]。中国要继续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更高水平的扩大开放。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我国改革开放逻辑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31]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过去取得的成绩是靠改革开放,我们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靠改革开放。
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破解我国经济发展难题和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在稳中有进的同时,存在稳中有变的因素,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调结构、稳增长的任务较重。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在深入中不断提高水平、提升质量。一方面在国内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另一方面要对外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机制,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形成内外联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32]。
(三)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的需要
中国应该和能够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是因为当今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正面临新的调整,时代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受打击,而新兴经济体加快崛起,东方与西方的经济影响力正在此增彼减,过去长期以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导致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受到了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从自身既得利益出发,企图实行新贸易保护主义,近些年来给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新的波折,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很大冲击。某些西方强国的单边主义行为正受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抵制,要求变革传统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国际局势的变化趋势,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国应该和能够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同时也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倡导的新开放发展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我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我国制造业规模2010年超过美国,目前位居世界第一。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们用40年的改革开放解决了一国之内全球最大规模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得到巨大提升,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33]。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给世界发展带来机遇。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逆流和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责任同国际社会一道,齐心协力拿出解决方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指出:“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要继续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34]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一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和支持,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全球市场已形成整体,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我国同世界的互动越来越紧密,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关系日益凸显。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现在,我国同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35]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三 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我国高水平开放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经过4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深刻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世界意义基础上,郑重宣布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支持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重大举措。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宣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36]从而充分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和信心。
在新时代,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完善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扎实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服务业开放措施落地,推动落实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措施,全面放开制造业;我们在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工作,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外资基础性法律立法进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们还在打造高水平开放新标杆,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等。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大力开展合作交流,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3页。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欧洲哲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第309页。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506页。
[5] 《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重要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6月23日。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266页。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210页。
[8]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人民日报》2014年12月7日。
[9]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第298页。
[10] 《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谋求亚太更大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1日。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449页。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543页。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538页。
[14]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第290~291页。
[15]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第305页。
[1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16,第21页。
[17]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负责人讲话,新华网,2018年4月12日电。说明:本书所引中国经济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指中国内地,暂不纳入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相应数据。
[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484页。
[19] 《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
[20] 《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
[2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487页。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3,第94页。
[23]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24]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及相关数据。
[25] 中国在1985年启动统计制度改革后,对国家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采用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此前没有当年的GDP或人均GDP数据,只能推算,按照国家统计局后来的推算,1978年的人均GDP为381元。而在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最初年份,由于未引入汇率制定的市场化因素,当时的官方牌价是在严格的外汇管制情况下,按照对人民币币值较高估值确定。所以,此处所指1978年人均GDP不足200美元,只能是估算,如果考虑到20世纪80年代期间很快分步调低人民币汇价,则1978年的人均GDP折合美元的水平将更低。关于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参见本书第四章第三节有关内容。
[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39页。
[27]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2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71页。
[29]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3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504页。
[31]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32]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第296页。
[33] 参见陈宇翔、薛光远《“三个前所未有”: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光明日报》2015年11月8日。
[34] 《坚定信心 共谋发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
[35]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第298页。
[36]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