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成就、问题与新思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脱贫攻坚推进状况

近些年来,在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湖南省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各方力量全力投入扶贫开发工作,湖南省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档卡建设整改、问题整改核查评估、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清洗与修正先后开展,推动动态调整管理等工作,湖南省2016年剔除不准确对象34.14万人,纳入符合条件的对象34.86万人。2016年初,全省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4万人,2016年、2017年分别净脱贫98万人、140万人,截至2017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216万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6年底的356万人降到2017年底的2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6.36%降至3.86%。

(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近些年,湖南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通过突出地方特色、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较快发展。2017年与2015年相比,5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由5499.65亿元增加到6610.98亿元,增长了20.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376.23亿元增加到445.36亿元,增长了18.37%。全省积极推进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到2017年底,解决了1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2009年至2017年,国家下达湖南省危房改造任务133.31万户,实际完成146.54万户。到2018年5月,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为72.85%;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100%;2017年贫困村农村电网覆盖率为68.8%,帮助2000个贫困村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解决3.6万个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问题,全省51个贫困县新改建干线公路完工421.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工里程8643公里,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626个;为11个贫困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中央专项资金约1.4亿元,加大防治力度,安排9000多万元在贫困地区启动一批水污染治理项目,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搬迁2016~2017年改善了50万人的生存条件。

(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监测,湖南省51个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575元增加到2017年的9268元,增长22.3%,2017年51个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增速高2.3个百分点。2017年,40个国家片区县和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12元,增幅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2017年11个深度贫困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51个县的平均增速,农民收入增加较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96元,增长13.0%,比全省农村居民平均增速高4.6个百分点,比51个县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

(四)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截至2017年,开工率和竣工率居全国前列;2017年,安排12亿元支持贫困县建设40所“芙蓉学校”;各地普遍实行了贫困人口就医“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2016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有条件的村卫生室配备健康一体机9000多台;截至2017年底,全省贫困村光网通达率和4G网络有效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3.6%、93.75%;2017年为70.92万名困难人员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6100万元;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279个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000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器材配置任务。转移就业步伐加快,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明确了10个方面的优惠支持政策,为贫困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有利环境。创建全国首个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市场,建立劳务协作“三张清单”(任务清单、稳岗清单、责任清单),出台优惠政策,推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2017年新增15.6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农村道路维护、环卫保洁等公益性岗位近10万个,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建设“扶贫车间”700多家,帮助3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五)社会帮扶合力日益增强

通过不断完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社会扶贫帮扶机制,狠抓“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上线工作,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湖南省已基本形成党政机关定点帮扶、中直单位定点扶贫、公司企业共建扶贫、社会慈善救助的社会扶贫新格局,显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

1.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程,引领全省民营企业、商业协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着眼长效脱贫,精准结对,精准帮扶。优先选派优秀后备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2017年向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新增派驻工作队1.12万支,全省共组建驻村工作队近1.8万支;组织全省60多万名党员干部在“一进二访”活动中与190万户贫困对象“结穷亲”,2017年动员“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结对帮扶活动,增加帮扶责任人8.1万人,实现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4574家民营企业对接帮扶5052个贫困村,投资金额93.5亿元,实施8574个项目,带动贫困人口60万人。通过村企共建模式,组织企业到贫困村兴建基地、联办企业,不仅提高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而且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2.中直单位定点扶贫扎实有力

自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中央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以来,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中石化、光大集团、中铁总公司、五矿集团、中远集团、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14家中央单位,先后在湖南省2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定点扶贫。2016~2017年,14家中央单位累计直接投入资金4亿元,争取、帮助引进资金9亿元,帮助新上项目400多个;组织开展劳务就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培训各类人员10万多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3.扶贫协作扎实稳步推进

启动济南市湘西州东西部扶贫协作,组织济南市7区与湘西州7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双方编制了扶贫协作规划,签订了“1+7+11”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了资金支持、帮扶重点、对接机制等重要内容。2017年,济南市和所辖区两级财政在湘西州共安排援助资金8200余万元,双方派出17名干部挂职交流,启动26个产业合作项目。持续开展省内对口帮扶,组织长沙、湘潭、岳阳、衡阳、株洲、常德、郴州7市分别对口帮扶湘西州龙山、永顺、保靖、花垣、泸溪、古丈、凤凰7县。2016~2017年,7市在7县直接投入财政资金5亿元,实施援建项目80多个,带动10万人以上人口脱贫。深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从2016年起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4个经济强县(市)分别与沅陵县、邵阳县、新化县、炎陵县4个贫困县精准对接。4县在对口帮扶县直接投入财政资金2200多万元,援建或引进项目20多个,带动2万人以上人口脱贫。2018年,新增雨花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对口帮扶桑植县、麻阳县、通道县、城步县。

4.“互联网+”社会扶贫深入开展

全面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应用,依托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系统,通过搭建社会资源与贫困地区、贫困对象的有效对接平台,实现供给资源和帮扶需求精准对接,提高社会扶贫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截至2017年底,湖南省爱心人士注册数量达380万人,贫困户注册数达160万户,管理员注册数量达5.9万人;发起贫困户需求150万条,对接成功105万条,对接成功率达70%。

5.社会慈善救助良风蔚然兴起

2016~2017年,湖南省社会各界通过省慈善总会广泛参与安老、扶幼、助学、济困、救灾等慈善活动,累计捐赠款物20亿元以上。启动全省万家社会组织进千村联万户“万千万”活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3万户,为每户贫困户帮扶款物2000元以上。深入开展“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公益募捐活动,2017年全省各地通过众筹募集资金1.2亿元,帮扶1万多贫困户解决危房改造自筹资金困难问题。联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发起“善行湖南——万人眼健康公益行”活动,每年为1万名以上贫困眼疾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胬肉和近视手术,达到“治好一个、解放一家、脱贫一家”的目的。截至2017年底,累计救助23000多名贫困眼疾患者,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眼疾患者8000余人。争取泛海控股集团开展扶贫助学,2017~2020年捐赠2亿元资助4万名贫困大学新生。

(六)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增强

在政府扶贫政策激励和社会帮扶下,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和家庭收入增长较快。根据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结果,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377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1%,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了1.8个百分点。2013~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4%,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了2.5个百分点。大大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进程,使原生贫困户数量大大减少。在与湖南省平江县一位乡镇干部的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贫困户还是很想早日脱贫摘帽的,毕竟戴着贫困帽子在乡里邻间不是件光彩的事;尤其是家有单身青年的贫困家庭,更是想早日摘掉贫困帽,因为会影响娶媳妇。平江县梅仙镇石岭村一贫困户这样说道:“不知从何说起党的恩情,我是一个掉队的人。从古至今,未有当今社会这样,就是我的祖先也未能如此眷顾我。帮扶干部经常上门服务,在他们的关心下,我发展产业,饲养了50只鸡,我孙儿享受了教育助学金4000元……使我走上了脱贫之路。”这种活动触动了很多贫困户的心灵,唤起了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