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访问时发表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一个对外传播的成功案例,这就是在坦桑尼亚家喻户晓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为什么这样一部普通的国产电视剧能够成功走进坦桑尼亚的寻常百姓家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夏勇敏总结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使用母语,即东非地区通用的斯瓦希里语,为受众扫除了语言障碍;二是找到了和当地受众产生共鸣的话题——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和婆媳关系;三是与所在国最有影响力的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进行合作。从中不难发现,传播主体非常熟悉对象国的传播环境,包括其语言、文化、媒体发展等外部因素,因此成功实现了该电视剧的海外落地传播目的。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说到底,传播信息价值的实现和实际效果最终取决于受众对传播信息的接受程度。而受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传播主体发出的信息,不仅取决于传播主体的内部要素,而且取决于传播对象的外部条件。在此意义上,我们已进入所谓社会系统传播模式。在传播结构认识史上,传播模式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单向传播的线性模式研究到控制论模式研究,再到社会系统模式研究。前两种模式研究主要关注传播主体的内部要素,而社会系统传播模式研究则侧重探究传播活动的外部条件,将传播活动放到更大的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
“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行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方向和目标。当前,中国对外传播的内部要素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们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全球传播的外部条件,需要聚焦考察对象国的传播环境及其对传播行为产生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在此背景下,本书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韩国、墨西哥、南非、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欧盟等G20国家和组织的传播环境为研究对象,从政治与法律、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宗教与文化、媒体发展水平及其受众特点、对华关系等方面,梳理分析了各国传播环境诸要素的基本特点及其所构成的潜网对传播行为的深度约束。
本书旨在帮助我国对外传播机构树立社会系统传播观,关注对外传播活动与对象国社会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实现“一国一策”的对外精准传播。
本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多个院系和研究机构之间精诚合作的成果,它们分别是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学院、阿拉伯学院、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德语学院、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如果没有跨院系、跨学科多语种研究者的积极参与,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庞大的跨国研究项目。在此谨向全体作者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孙有中 章晓英 刘滢
2019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