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农业(上)
谷类
东汉末永宁县东部年谷屡丰
值四方盗起,(蔡敬则)率义兵捍寇有功,授本地东部都尉,立县署于邵公屿,筑城郭,浚河道,号令明肃,境内大治,进爵安乡侯,省刑节用,年谷屡丰,闽越避地者悉归焉。
(周令:《忠义庙记》。录自民国《瑞安县志稿》卷九《宗教门》。忠义庙祀东汉末临海郡东部都尉蔡敬则)
唐末温州稻已一岁两种
《伪越外纪》:稻一年再熟。今浙江温州稻一岁两种,广东又有三种田,地气暖故也。
(汪灏等:《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八。唐乾宁二年,董昌据越州,史称伪越。据此,其时温州稻已一年两熟)
元代乐清多种麦芋
楚门山色散烟霞,人到江南识永嘉。半陇石田多种麦,一冬园树尚开花。
(李仕兴:《抵楚门》。录自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二二《词翰四》。作者元代河北藁城人,翰林学士。其时楚门属乐清县)
蓝舆轧轧路高低,苦竹村南古岘西。草舍爨茅留客饭,麦田焚棘断人蹊。
(李孝光:《苦竹村》。录清顾嗣立《元诗选》二集。苦竹村属乐清县)
土绝膏肥,种蹲鸱大如斗。长老又言,湖水渐淤为葑田,岁月浸久,彼湖皆化为腴土。十年前有僧来乞食,因言“吾于前年去雁湖旁,依大树缚屋,种莱菔菜、蹲鸱以为糇量。”
(李孝光:《雁名山记》。录自陈增杰:《李孝光集校注》卷一《游记》。李孝光,乐清人,元代中后期文学家。蹲鸱即大芋)
元代瑞安耕者苦
□□□锄锸,依依事西畴。朝耘向浊水,暮归自南丘。念彼终岁勤,所思期三秋。风雨觉昼短,五月寒未收。青苗背日色,瘦株苦不抽。水光注林杪,巨浸连沧洲。耕者一何苦,食之一何修。仰天行叹息,岂敢为私愁。敷菑既尽力,安得皆吾尤。
(陈昌时:《雨中叹》。录自瑞安《阁巷陈氏大宗谱》。作者元时瑞安人)
明代温州稻谷输闽
闽者地窄人稠,粮食往往取给他处。比年荒旱频仍,民益艰食。海上谷船自浙之温、台,广之高、惠、潮而来。
(许孚远:《敬和堂集·颁正俗编行各属》。许孚远,明万历时任福建巡抚)
明代永嘉郊原麦正齐
舟从双屿向三溪,皛皛晴波接曙堤。古寺回风寒食柳,短樯临水午时鸡。高低陵谷梨初放,远近郊原麦正齐。为取烟光拚一醉,莫教空酹草萋萋。
(虞世旸:《清明舟中》。录自温州市政协文史委编《温瑞塘河文化史料专辑》第220页。作者字舜治,明时永嘉人,著有《方楼汇稿》。三溪即瞿溪、雄溪、郭溪)
清康熙时乐清谷之属
稻:地暴有红有白;白散;红芒;占粳;早稻;晚糯;黄糯;胭脂糯。
稷:为五谷之长,北方为之。
黍:大曰粱,小曰粟。
麦:有大有小。
麻:来自大宛曰胡麻。
豆:即菽也,为类甚多。
(清康熙《乐清县志》卷二。该志刊于清康熙二十四年)
清康熙间浙江惟温州稻谷一岁两收
查浙省各府稻谷播种有早晚二种,成熟概只一收。早收在六七月间,晚收则在九十月间。惟温州一府,地邻闽省,稻谷收成两次,于五六月间早谷收过,又复播种,于九十月之间,再得一收。
(梁鼐:《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奏折》。录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二册第149页)
清雍正时温州米谷全赖平、瑞接济
沿海一带潮湿之区,米谷难于久贮,又山多田少,民间鲜有盖藏。温州则全赖平阳、瑞安,台州则惟恃黄岩、太平等县所产之米贩运接济。
(《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卷一七四之一三。此谕旨是清雍正九年六月十九日于浙江总督管巡抚事李卫奏疏上的批示)
清乾隆初温州稻种
福建建宁有稻种曰:“温州早”。
(鄂尔泰等:《钦定授时通考》卷二十。该书撰于清乾隆二年)
仙居县产稻:“温州青”。
永嘉县地产稻,有地暴、金成、百箭、白散、早糯、八月白、龙籼、香晚、占城、磊黄、晚糯、隔江牵。
瑞安县物产:白散,多芒,色白,小暑即熟;地暴,有红、白二色,粒尖细,七月收;水棱,一曰小青,粒纯赤;占城,最耐旱,有红、白二色;磊晚,无芒;百箭。
(《钦定授时通考》卷二一)
清乾隆初宁温台多种番薯
南方番薯一项,……今则浙之宁波、温、台皆是。盖人多米贵,此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浇灌,一亩地可获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
(黄可润:《畿辅闻见录》。作者清乾隆初人)
自乾隆以后,农家多以薯米为粮。
(清光绪《泰顺分疆录》卷二《舆地》)
清乾隆时平阳谷类
谷类:
早秋;迟秋;软骨秋,以上俱红米,及秋即获,俗谓早稻。
梅里白,梅雨时吐芒,白;地暴,有红、白二色;占城,相传自占城得种,最耐旱;早白,芒红米白,七月收;白西;龙籼,粒大色白;红芒,芒赤米白;磊晚,无芒;红嘴龙;白壳龙;黄龙;黄芒,芒黄;太仓;野猪哽,芒最长;矮早,以上俱白米。
早糯,七月收,可造新酒;乌节糯;秋糯,六月收,与晚糯用同;黄糯;晚糯,十月收,宜冬酒;淮糯;冷水糯;矮回;水棱,粒大纯赤。
大麦;小麦;米麦,无壳;荞麦。
珍珠粟;高粱粟。
黑豆;白豆,即毛豆;青豆;绿豆;赤豆;紫豆;云豆,皮有云纹;寒豆;蚕豆;珍珠豆;扁豆;刀豆;茶豆,即绢带豆,红、白二色。
芝麻,黑、白二色。
(清乾隆《平阳县志》卷五《风土》)
清乾隆时瑞安谷类
谷类:
白散,多芒色白,小暑即熟;地暴,有红白二色,粒尖细,七月收;水棱,一曰小青,粒大纯赤;占城,相传自占城得种,最耐旱,有红白二色;磊晚,无芒;百箭,芒劲,寄种软杆;白西,芒白;龙籼,粒大米白;软杆,色白粒大味甘,八月获,获后其根复萌无异初稻,谓之早稻,十月刈;红罗帐,颖赤色,故名之;金裹银,壳赤米白;
早糯,一曰大糯,七月获,乡人用造新酒,但未受霜气,味弱不可造经冬酒;晚糯,粒大而坚,十月获,宜造冬酒,其名不一,有黄糯、白糯、乌糯、矮糯;青糯,初冬获;金水糯,即水糯,宜山田种之;
荞麦;大麦,芒长,饥岁多种;小麦,芒短,可为面;米麦,无壳;
黄粟;黑粟;
黑豆,治热毒;白豆,即毛豆;六月乌;六月白;赤豆,治热毒;豌豆;紫豆;绿豆,色绿可为粉;八月白;云豆,皮有云纹;寒豆,冬收;刀豆;三收豆;珍珠豆;扁豆,花白者佳;蚕豆,蚕成时熟;茶豆,即绢带豆,有紫、白二色,一名苋蓿豆。
杂种:
芝麻;水芋;旱芋;儿芋;山芋;曲芋;大薯,红、白二色;薯蓣,即山药,有红、白。
(清乾隆《瑞安县志》卷一)
清嘉庆间瑞安谷类
谷类
秋谷,夏末秋初即割,有红、白二种。旱棱,陆地种。占城,相传自占城得种,最耐旱,有红白二色。龙籼,粒大米白,有黄龙、大龙。红嘴龙,谷赤米白。早糯,一曰大糯,七月获,乡人用造新酒,但未受霜气,不可造经冬酒。晚糯,粒大而坚,十月获,宜造冬酒,其名不一,有黄糯、乌糯、白糯、矮糯。青糯,初冬获。
荞麦。大麦,芒长。小麦,芒短。米麦,无壳。
鸡爪粟。狗尾粟。
黑豆。白豆,即毛豆。六月乌。六月白。赤豆。豌豆。绿豆。八月白。刀豆。扁豆,花白者佳。蚕豆,蚕成时熟。豇豆,俗名带豆,有紫、白二色。
芝麻,《素问注》:“黑芝麻一名荪,一名巨胜。”《旧志》:“亦名脂麻,温产绝佳。”
蔬类
芋,《旧志》:“有水芋;旱芋;儿芋;山芋;面芋,邑人除夕烧芋食之,谓宜男女。”
甘薯,一名番薯,形圆而长。邑有诛茅傍山而居,不宜耕稼者,惟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丝,贮之,以充糗粮,是名薯粮,兼酿酒。
薯蓣,《旧志》:“即山药,形魁磊,有红、白二种。味较甘薯稍劣。”
(清嘉庆《瑞安县志》卷一《舆地》)
清嘉庆间番薯由温台传至浙北苏皖
近闻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州县,凡深山穷谷之区,棚民蔓延殆遍,租典山地,垦种山薯,大半皆温、台一带沿海之人。
(陶澍:《陶文毅公全集》卷二六《查办皖省棚民编设保甲附片》。作者清嘉庆间任安徽省布政使)
甘薯,即番薯。《武康刘志》:“温州人设厂种之,昔无今有。”按:亦呼山薯,温州棚民所居草棚,俗称番薯厂。
(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三二《物产上》)
甘薯,即番薯,亦呼山薯,温州棚民设厂种之,俗称番薯厂。
(清光绪《乌程县志》卷二九《物产》)
清嘉庆间瑞安禁损田园
为永禁贱食害损田园事:
照得嘉庆十四年地民李圣德具呈,奉县宪张给示立禁,民猪不论大小,不许散放,每家不许养鸭,只许养鸡三个,耕牛不许牵入田园小岸,田间大小路坎不许剅掘鳝蟹,小厮不许摘捋稻麦等项。讵料年久禁弛,渐有干犯。今首事林元勋、林绍南、程作揖、程长松、沈得川、沈金舜、囗囗囗等复行纠众遵示立碑,以图永久禁约。嗣后如有干犯以上规条者,牛鸡豚鸭即杀散众外,并剅掘摘捋等罚戏文一台、酒食一桌,如不服禁,鸣公究治。
嘉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孟冬。
族长林元文、沈振北、缪子章敬立。
(张德标:《奉宪立碑》。该碑现置瑞安陶山埭下村埭下堂内。张德标,陕西渭南人,嘉庆十三年任瑞安知县)
清道光间乐清民田农事
田有三等:曰原田、涂田、山田。
原田 有上、下垟,皆艺早、晚二禾,其洿而硗者,或止艺晚。上垟河深,晚恒胜早。下垟河浅,惟赖早稻,今水利既修,亦与上垟等。
涂田 专恃雨水,雨调则早晚皆熟,不调则薄且无收。诚能开渠通水,可获全收。
山田 水冷,多艺中禾,无水,或种早棱。近以艰食,渐变为早晚二季矣。中禾种以小满,收以处暑,迟则秋分。其山乡陆地,则种粟、麦、豆、芋、麻、苎、棉花。近有番薯,种来自闽,可补五谷之缺,大有益于民食。
(清道光《乐清县志》卷十四《风俗》)
清道光间平阳山门以番薯为粮
壬辰(道光十二年)六月四日,有平阳北港山门人来馆,自说其村方(圆)数十里内,皆以番薯为粮,米饭惟尊客得食。无瘟疫病,人多寿,谓是饮食淡泊所致。地瘠而贫,称为富室,亦无多田产,不过十亩、廿亩而已。虽有鱼虾,贩者、买者并少。蔬止所种菜,或采蕨腌之,味甚清。
(赵钧:《谭后录》卷下)
清道光末瑞安禁盗庄稼
特授浙江温州府瑞安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二次杨为佥请示谕勒碑永禁以垂久远事:
据五都衿耆戴正枢、林总、林丙熹、林澍、曹周南、项岳怀、陈宏道、吴竹应、林幼贵、李维栋、项宗孙、曹浤官、陈金龙、王进法、黄海松、戴贤孙、郑得松、胡金火、方记应、张应魁、项肇清、曹淮南、林永福、林永顺、林大海、李光文等呈称:伊等一甲地方民田荡园,每逢栽种豆麦棉花稻禾成熟之际,竟有不法棍徒,借斫草牧牛之名,日夜在垟偷窃,肆无忌惮,一经拿获,胆敢挟忿倒制,殷实之家受累奚堪。无奈公议章程派人巡守,无论种植何物,成熟之时,每亩公秤几斤以作巡守酬劳,若被偷窃多寡,即着管守赔偿,以专责成。如此立法,可期久远,俾恶风敛迹。若不立碑永禁,终无实济,为此佥请出示碑禁等情到县。据此,除批示外,合行勒石谕禁。
为此,示仰该都居民保甲人等知悉:自禁之后,尔等务须各安生业,不得藉牧牛斫草为名,擅入他人田园偷窃作践,倘敢仍蹈前辙,一经拿获,或被告发,定即提案严究,断不宽贷,各宜凛遵无违。特示。
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六日给。
(杨鉴:《奉各宪谕禁》。该碑置瑞安场桥梁储庙内。作者字保三,江苏无锡人,道光二十年任瑞安知县)
正堂杨为叠遭窃盗事:
据□□等呈称:“伊等均住山(珊)溪金岙地方,各务农业,并无他出息,仅赖六种收成。近有无赖之徒,一至成熟,无论早、晚五谷以及番薯、稻草、树枝等物,纠党乘夜砍窃,以致有种无收,自赔钱粮不已。佥祈赐给严示,立石永禁”等情到县。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给示谕禁。
为此,示仰该都居民保甲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尔等务须种植各归土田,砍割务分疆界,毋许越界偷割,乘夜盗砍。倘有不法之徒,故违禁令,仍蹈前辙,许即扭交地保,指名禀县,以凭惩究。本县言出法随,断不姑宽,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道光三十年八月 日给。
(杨鉴:《立禁示谕碑》。碑置瑞安珊溪(今属文成县)南阳地方。文中“正堂杨”指杨鉴)
清道咸时温州种稻之法
温地多沃衍,稻再熟。盖温俗种稻,先插早禾;毕,即插晚禾于早禾行空处。早禾长,晚禾荫于其下。早禾刈,其根以壅之。地本沃饶,且气温早熟,故晚禾仍及秋成。晚禾得早禾之薙草以肥之,亦易成熟。所谓再熟者,特熟有先后耳。他若山岙黄土,多种番芋,土人贫者以代谷食,或切末成丝,或磨而为面,诚救荒之助也。
(郭锺岳:《瓯江小记》。该书撰于清道咸间)
清同治间瑞安赵氏晩稻亩产耐谷三百斤
同治四年
五十三亩晚禾约得燥谷万三千(斤),算来每亩得耐谷三百斤。
(赵钧:《过来语》。此段记于该年年底。燥谷为干谷,耐谷为含一定水分的谷,两者之比约为八折)
清同治间番薯由温台而吉安
番薯盖由闽海而温、台,由温、台而吾乡。
(清光绪《吉安府志》卷八《物产·蔬属》。该志成于清光绪元年)
清光绪间瑞安禁伤禾稼
钦加五品衔补用总捕府署温州府瑞安县正堂加六级纪录十二次彭为出示严禁事:
据三十四都耆民郑广利、郑三川、郑阿干、阿春、银桃、金松、黄永南、富廷川、邱应标等呈称:伊等住居垟头地方,各务农业,全藉稻苗六种收成为完粮养命之本。近缘地有无业之家,养鸭数百成群,罔顾农艰,不时纵放,落田践食。兹当稻禾生长之际,似此伤坏禾稼,六种尤甚,并有纵放毛猪出垟散荡,糟蹋种植,以致合地含冤,情难甘默。本着邀同地保立约禁止,讵有愍顽之徒仍不悛改,佥叩示禁等情到县。据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严禁。
为此,示仰该处居民人等知悉:尔等须知纵畜扰田,大为民害,自示之后,倘有无知愚民,仍行纵放鹅鸭毛猪等畜,践食田禾六种,一被指控到县;并鸡群各户一家共养伍个,如违禁示,立罚戏文,合地禁约。县定即提案究惩,决不姑宽,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光绪元年五月念捌日给发垟头实贴。
(彭祖培:《奉禁示碑》。该碑现置瑞安陶山荣垟村三港殿内。彭祖培,字原甫,光绪元年任瑞安知县)
署理浙江温州府瑞安县正堂加三级纪录四次陈为出示严禁事:
据东山民人赵炳锡、高万池、赵淳赓、陈森启、陈献照、陈新浩、杨定水、潘步银、高炳友、杨川弟、潘正浩、徐增浩、陈沛荣、潘银彩、吴寿庆、朱明森、吴立明、李士成、李锡良、吴蒙钱、李育发、吴水郎、吴桂郎、吴良楠、吴良灿呈称:“伊等均住东山地方埠下,各务农业。近数年来,田园种植如稻禾、豆麦、棉花、番薯、红花、罂粟等,屡被地棍糟蹋、偷窃;或收获未完,小厮借拾遗之名肆行盗窃,或放鹅鸭,恣意骚扰,累伊等日夜防守,苦不胜言”等情到县。据此,除批示谕保查究外,合行出示严禁。
为此,仰该处居民人等知悉:须知田园植物各归各主,况农民终岁勤劬,全赖此项生息以资事畜,岂容地棍糟蹋、小厮鹅鸭骚扰。自示之后,务各安分谋生,勿蹈前辙。倘敢故违,一经访闻,或被拿获指控,定即饬提到县,从重究办,不稍宽贷。宜各凛遵无违,切切。特示。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吉(日)(立)。
(陈明伦:《奉宪示禁碑》。该碑置瑞安东山下埠镇海道院内。作者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任瑞安知县)
清光绪间番薯为温州城镇重要食品
人口大量增加。曾经有少数人移民到上海,许多人移民到杭州和严州四周的山区;尤其是种植山芋(番薯),使情况有所缓解。十年前,城镇中人很少使用山芋(番薯)为正规食品,而现在成千上万的人把它作为一日三餐的重要食品,而更多人则完全依赖它为主食。现在已大量引进新品种,在此地称之为广东白薯,个大白皮,极宜种于山顶,别处就不行。因此,最近在过去少有人住的地方,如在山上,出现了成千的茅屋,可见需求量是如此之大。十年前,一个男人所背山芋(番薯)可能不足一元,现在背一半多些就可赚同样数目的钱。
[李明良:《瓯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录自《近代浙江通商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第433~434页]
清光绪时玉环多有打麦场
高岗直下忽平岗,处处人家打麦场。鸡犬牛羊纷在眼,几忘托业海中央。
(陆玉书:《环山杂咏》之六。录自清光绪《玉环厅志》卷十三《艺文志》。作者时任玉环同知)
清末温州设立垦务公司
1904~1911年间浙江各地农业垦殖企业一览表:
(余略)。
(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第43~44页)
小麦和豆类正逐步取代鸦片的种植,有些地方试种蓖麻。此外油料作物和桐(油)树也略有增加,但种植仍以大米为主。
[包来翎:《瓯海关十年报告(1902~1911)》。录自《近代浙江通商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第438页。包来翎为其时瓯海关署理税务司,该文撰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