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日本的社格制度
日本千千万万的神社是有一定的等级区分的,这集中体现在社格上。所谓社格,是由朝廷制定制度规定的神社的规格、等级。按照时代演进,可以分为古代社格制度、中世社格制度、近代社格制度以及现代社格制度。
一 上古社格制度
上古社格制度比较简单,神社主要分为两类,即天神社和地神社。在《古事记》的神话中,神灵按照天神地祇的二分法进行了序列化,因此官社制度也大致进行了天神地祇的谱系划分。在天武天皇时期的史料中,关于官制社的记载有“天社、地社”、“天社、国社”、“天津社、国津社”这三种表记。[23]
据《古事记》的神话记载,日本诸神大致分为天津神和国津神,即天神和地神。天神社是祭祀天神(居住在高天原的诸神)的神社,地神社是祭祀地神(居住在国土上的诸神)的神社。天神为高天原诸神以及祂们的子孙,典型代表为天照大神,祭祀天照大神的神社伊势神宫就属于天神社的体系;地神为国土诸神,典型代表为大国主命,祭祀大国主命的神社出云大社就属于地神社的体系。
二 古代社格制度
古代社格主要包括“式内社”、“官币社”、“国币社”、“名神大社”等。
第36代孝德天皇大化改新之后,大宝元年(701),大宝律令不再沿用二分法的神社分类,而规定,位列官社的神社在祈年祭时由朝廷奉币,由此区别开官社和非官社,这就是社格的起源。关于哪些神社属于官社,在延长五年(927)颁布的《延喜式》的“神名帐”中记载有这些官社的目录。由于其记载于《延喜式》,因此也称为“式内社”,共有2861社。这些式内社是当时备受朝廷重视的神社,自古以来十分灵验的神社全部名列其中。“式内社”作为社格昭示着这些神社具有很高的等级,在后世备受重视。[24]
最初,官社全部由朝廷负责祭祀的神祇官奉币,但有的地方太远,路上要花很多时间,渐渐就变成由地方行政官国司[25]代理奉币,因此就有了官币社和国币社之分。官币社是由中央神祇官奉币的神社,国币社是由地方官国司奉币的神社。当然,其中也有虽在远方但非常重要的神社依然是官币社。官币社和国币社分别有大、小之格,按照社格高低,分别是官币大社、国币大社、官币小社、国币小社。据《延喜式》“神名帐”记载,官币大社有198所,国币大社有155所,官币小社有375所,国币小社有2133所。
名神大社也是日本古代的一种社格。名神大社是日本律令制下祭祀名神的神社,所谓名神是指日本众神中自古以来就格外灵验的神。名神大社全部位列官国币大社,因此得名“名神大社”。名神大社也记载于《延喜式》的“神名帐”中,因此,名神大社都是式内社。据《神名帐》中记载,名神大社有226社。
三 中世社格制度
中世社格主要包括中央的“二十二社”、各地的一宫。
虽然在《延喜式》“神名帐”中规定了在祈年祭等祭祀时由朝廷奉币的神社,但随着律令制的衰弱,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并不频繁,有时候就疏于对远方大社的奉币。同时,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现京都)后,许多神社由于位于京城周边,就被尊为皇室祖先神、外戚祖先神,或被有势力的氏族奉祀,并被作为为民众招福除灾的名社,受到特别的崇敬,从而取得显著的发展。这样,朝廷的奉币就渐渐固定到京都附近少数的特定神社范围。最终于白河天皇时代的永保元年(1081),22个神社的地位被固定下来,称为“二十二社”。
这“二十二社”,是由朝廷奉币的非常有势力的22社,作为社格制度,在国家有重大事件或天地异变时朝廷还有“特殊奉币”。二十二社都离京都不远,主要集中在畿内地区,包括上七社、中七社、下八社。其中上七社为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上贺茂神社、下鸭神社、松尾大社、平野神社、伏见稻荷大社、春日大社;中七社为大原野神社、大神神社、石上神宫、大和神社、广濑大社、龙田大社、住吉大社;下八社为日吉大社、梅宫大社、吉田神社、广田神社、八坂神社、北野天满宫、丹生川上神社、贵船神社。
而在地方,最有势力的神社被称为“一宫”。国司到地方上任时需要巡拜当地的神社,而且要最先参拜其中的一宫,有的地方还有二宫、三宫。国司要把当地的神社巡拜一遍需花很多时间和心思,因此会把神社合祀在国府附近,这种合祀神社称为“总社”。国司巡拜神社的目录称为“国内神名帐”,记载在各地“国内神名帐”上的神社就是国司奉币社。
四 近代社格制度
明治四年(1871)7月1日太政官发布名为《官社以下定额、神官职制等规则》的布告,模仿《延喜式》重新把神社等级化,由此形成近代日本全国范围内金字塔式的神社体系。
(一)金字塔式的近代社格制度
在近代社格制度中,伊势神宫被置于全部神社之上,是没有社格的特殊存在,神社社格分为官社、诸社(民社)、无格社。
官社分为官币社与国币社,也合称为官国币社。官币社主要是与朝廷渊源深厚的神社,如二十二社、祭祀天皇和皇族的神社等。国币社主要是各地的一宫和非常有势力的神社,主要祭祀对经营国土有功的神。同时,仿照律令制社格,官币社和国币社都分为大社、中社、小社三个等级。另外,还设有别格官币社。别,即特殊、特别之意;别格,即特殊等级之意。在古代社格制度中,官币社由中央的神祇官奉币,国币社由地方官国司奉币,到了近代社格制度中,官币社和国币社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在例祭[26]时,官币社由皇室(宫内省)、国币社由国库供奉币帛[27],但在祈年祭和新尝祭[28]时都由皇室奉币。另外,靖国神社由陆军省奉供进金。最初只有官币社可以在社殿装饰中使用菊花纹章,从明治7年(1874)始,国币社也可以使用。
诸社也称为民社,分为府县社、乡社、村社三个等级。官国币社之下是府县社,府县社由府或县奉币。位于东京、京都、大阪三府的神社是府社,其他各县的神社是县社,北海道虽然不是县,也被认定为县社,而昭和18年(1943)东京改称为都,也并不叫都社。乡社由府县或乡(市)供奉币帛。村社由村供奉币帛。
无格社是法律承认的神社中没有到达村社级别的神社,无格社不是正式的社格,是和有社格的神社相区别的称呼,不过由于无格社的级别非常低,所以也可以看作一种社格。规模非常小的众多无格社,在明治末期的神社合祀运动中被废止了。
近代社格制度的社格序列如下。①伊势神宫作为最尊贵的神社独立于社格制度之外,超越社格。②官币社比国币社等级高,它们按照大、中、小的顺序等级依次列级。根据《神道辞典》,依次为官币大社、国币大社、官币中社、国币中社、官币小社、国币小社、别格官币社。官国币社中包括:官币大社62社,国币大社6社,官币中社26社,国币中社47社,官币小社5社,国币小社44社,别格官币社28社。③诸社包括:府社、县社、藩社[29]1148社,乡社3633社,村社44934社。④无格社记载在神社明细中,其存在受到公认,但没有社格,有59997社。总计109712所神社,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近代社格制度。[30]参见第一章附图(第46页图1-附)所示。
(二)别格社
别格官币社是近代日本国家为表彰对国家有功之臣,在近代社格制度中设立的祭祀人的“灵社”。所谓灵社,即是把死者当作神灵来祭祀供奉的神社。从别格官币社格设立的原则来看,祭祀的是平定国乱、殉于国难、辅助国家中兴大业等并受到万民景仰的功勋之臣,其所祭祀的对象是臣子,所以该社格中没有以天皇皇族为祭祀对象的神社。
别格官币社的思想起源是水户学的“大义名分”论。“大义名分”提倡坚守臣子应有的本分的理念,通过《太平记》等书籍,南朝英雄楠木正成被当时的知识分子所熟知。在此背景下,尊皇攘夷派的志士开始了推翻幕府、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国家的探索。而发誓“七生报国”的楠木正成就顺应了时代要求,成为尊皇攘夷派理想的标志人物,被祭祀供奉在神社中,并开始了一系列神格化运动。地方各政治集团也对此加以利用,将楠木正成等古代忠臣与地方战争中己方牺牲者都视为神灵,举行慰灵祭典等政治性纪念活动。
其时正值戊辰战争,明治政府极其重视对天皇的忠诚,就开始积极地参与、推进和管理各地神社的建立与修缮。其中,尤其被明治政府重视的是祭祀楠木正成的凑川神社和祭祀明治维新中牺牲者的靖国神社。两家神社均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创建而成,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此后,明治政府又相继创建或修缮了更多性质相同的神社,这就是“别格官币社”。“别格官币社”是“特殊的、不一样的”官币社,因为这些神社都带有其他官国币社没有的个别性质,即把死者神格化。近代社格制度是以古代官社制度为蓝本的,其鲜明的近代特色就是增设了“别格官币社”。
“别格官币社”共28社,按照神社祭祀对象的时代,可以分为六类。
第一,祭祀奈良平安时代的忠臣。包括谈山神社(藤原镰足)、护王神社(和气清麻吕)、唐泽山神社(藤原秀乡)。
第二,祭祀中世南朝忠臣。包括凑川神社(楠木正成)、四条畷神社(楠木正行)、灵山神社(北畠亲房、北畠显家、北畠显信、北畠守亲)、阿部野神社(北畠显家、北畠亲房)、北畠神社(北畠显能)、小御门神社(藤原师贤)、藤岛神社(新田义贞)、名和神社(名和长年)、菊池神社(菊池武时、菊池武重、菊池武光)、结城神社(结城宗广)。
第三,祭祀中世战国武将。包括丰荣神社(毛利元就)、上杉神社(上杉谦信)、尾山神社(前田利家)。
第四,祭祀近世的“天下人”。包括建勋神社(织田信长)、丰国神社(丰臣秀吉)、日光东照宫(德川家康)、久能山东照宫(德川家康)。
第五,祭祀对明治维新有功绩者。包括常磐神社(德川光国、德川齐昭)、照国神社(岛津齐彬)、梨木神社(三条实万、三条实美)、野田神社(毛利敬亲)、福井神社(松平庆永)、佐嘉神社(锅岛直正)、山内神社(山内丰信、山内丰范)。
第六,靖国神社。
从这六类可以清晰地看出,别格神社的突出特征是,此人生前“对天皇”的忠诚,他是“天皇的忠臣”。由于南朝被认定为皇室正统,因此南北朝对立时期就都选择了南朝忠臣,同样,战国乱世,皇室衰微,这一时期的忠臣都选择了支持天皇家的武将。近世所谓“天下人”是将自己的势力范围覆盖日本全境的政治家。被列格于别格官币社的条件是被祭祀对象要有尊崇皇室的事迹,因此“天下人”按理来说原本并不属于其中。但是这些社的列入,其实可以看出明治天皇的某种政治考量。将在江户时代民众心中德川家康的“神君”地位,转换为以天皇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之中被天皇表彰的“臣子”地位,将权倾天下的“天下人”变为代替天皇治国理政的臣子,这大概可以说是德川家康被列入别格官币社的意义之所在。建勋神社和丰国神社在前代被毁,却于明治时代复兴,其中也充满了以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抵抗德川家权威的意味。明治维新的功臣和靖国神社里的战死者,也是延续了这一“效忠天皇”的主题。
(三)敕祭社
除了上述金字塔式的近代社格制度之外,还有敕祭社制度。所谓敕祭社,是在祭礼时由天皇派遣敕使的神社,敕祭社也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社格而使用。伊势神宫作为凌驾于社格制度之上的存在,虽然在每年五大祭时由天皇派遣敕使,但并不包含在敕祭社中。
上文提到,记载在《延喜式》中的自古以来的大神社分布于日本全国各地,到了平安后期,随着律令制的衰退,奉往远方大社的奉币逐渐懈怠,而京都附近的神社则受到贵族和民众的崇敬,渐渐形成新的社格制度“二十二社”。但是,对二十二社的奉币也于室町后期中断,虽然在江户时代有好几次试图复兴,但都无果而终。之后,随着国学的兴盛和复古神道的高涨,明治元年(1868),明治天皇定都东京,于10月17日定冰川神社的例大祭为敕祭,这是近代敕祭社之始。明治16年(1883),贺茂神社的贺茂祭(葵祭)和石清水八幡宫的石清水祭被定为敕祭,成为自古延续至今的敕祭社,之后,敕祭社的数量不断增加起来。
昭和20年(1945)日本战败时,敕祭社共有17处,分别是贺茂神社(贺茂别雷神社、贺茂御祖神社)、石清水八幡宫、春日大社、热田神宫、出云大社、冰川神社、鹿岛神社、香取神宫、橿原神宫、近江神宫、平安神宫、明治神宫、靖国神社、宇佐神宫、香椎宫、朝鲜神宫。其中朝鲜神宫位于京畿道京城府,在现在韩国境内,日本战败后朝鲜神宫成为废社,因此现在敕祭社共有16处。
总之,从社格制度的演变来看,近代以前的社格制度强调神社的灵验和在朝廷的地位,近代社格制度在此基础上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将众多民间小社,包括村社、无格社等,均纳入社格制度,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神社体系,即形成了国家神道体系,将神社神道吸纳其中;二是,人神在神道的神灵体系中一直地位极低,一般是“被统御神”、“若宫”等,但在近代社格制度中,人神中的一部分被择为“忠臣”,其神社也破格(“别格”之意)列入官币社,称为别格官币社,位置也由神社体系的底部升至中部。可以说,国家神道和别格神社都是明治国家“忠臣”创设的手段。
五 现代的别表、单立制度
现代日本神社主要分为别表神社、单立神社,别表和单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格,都是在事务手续方面和其他神社不同,但有时候也把它们作为准神格对待。
二战结束后,昭和21年(1946)2月2日,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发布《神道指令》,在废除国家对神社的管理的同时,废除近代社格制度,所以今天以“旧社格”作为表示神社等级的大致标准。社格制度废止后,规定除伊势神宫外,全部神社地位平等,但神社本厅认为,在神职人员的任职方面,旧官国币社和部分大社如果与一般神社同等待遇的话,会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因此昭和23年(1948)在《关于神职人员任职的规程》中给予特殊要求。[31]这些神社记载在规程的附表中,因此被称为“记载在附表中的神社”,即为别表神社。别表神社最初都是旧官国币社,昭和26年(1951)发布《关于别表神社选定事宜》,明示了除旧官国币社之外新增加的别表神社的选定标准,如神社来历、神社现状、神职人员人数、最近三年的经济状况等。根据这一规定,别表神社数量逐渐增加,截至平成18年(2006)为353社。别表神社并不是社格,只是神职人员人事方面的区别,但成为别表神社的神社在社殿情况、神职人数等方面都拥有较大规模。
单立是指不属于统摄性宗教团体的独立宗教团体,如佛教的单立寺院、神道的单立神社、基督教的单立教会等。传统的寺院、神社、教会等默认自己属于某种宗派、教派、上位组织等,而单立没有这种“默认”,是“特例性”的存在。因此,单立神社就是不属于任何统摄性神道团体的独立神社。虽然单立神社在组织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但并不意味着其在思想、信条方面具有独特性。许多神社叫作某某派单立,寺院叫作某某宗单立,其教义、礼仪是遵循传统教派的规定的。也有许多神社是为了摆脱人事纷扰而脱离统摄性宗教团体的。
别表和单立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格,别表神社一般是较大的神社,而单立表明该神社在人事方面或其他某方面具有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