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政府工作经验典型案例
第一章 推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1 北京市试点员工制家政服务,探索职业化发展新路径
基本情况
北京市家政服务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从业人数较多。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共有注册家政服务企业(含个体工商户)53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家政服务业已成为首都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市场供应有了很大改善,行业发展与居民需求仍然不相适应。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企业规范化、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偏低;二是市场监管还不到位,行业自律有待加强;三是行业管理体系和劳动保障制度不健全,大多数服务人员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和办理社会保险;四是供需矛盾突出,服务结构不合理,缺乏个性化服务等。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对我国家庭服务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中也首次出现了员工制家政服务的提法。《指导意见》下发后,北京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进行了员工制家政服务试点,经过了几年试点,逐步探索出了提升家政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水平的新思路。
主要做法
1.联席会议齐抓共管,政策先行提供保障
为加强对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2009年12月,北京建立了由人社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委、民政局等8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北京市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推动发展家庭服务业重大问题,初步形成了部门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011年5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文件精神,鼓励和扶持北京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北京市印发了《关于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家七条”的意见》(京政办发〔2011〕23号)(以下简称《家七条》),通过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及培训补贴、免征营业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实行员工制管理,为引导北京市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加大优惠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员工制试点
《家七条》出台后,社会和家政企业反响强烈,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好政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文件中“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企业按照‘先缴后补,一年一补’的原则,补贴标准为企业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的50%”等规定,家政企业普遍感觉社保负担重、垫资压力大,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致使文件出台一年多,家政企业没有实质性响应。为此,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北京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实行员工制管理的试点意见》(京人社农工发〔2012〕233号)(以下简称《试点意见》),决定择优认定一批不同工种、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家政服务企业作为员工制家政服务试点单位,开展员工制家政服务试点工作。《试点意见》加大了对员工制企业的扶持力度。将企业最关注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由过去每年补贴50%调整到最高可补贴100%,并将过去每年补贴一次调整为每半年一补。同时,出台了《北京市员工制家政服务试点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操作办法(试行)》《关于北京市员工制家政服务试点企业一次性职业介绍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配套文件,保证《试点意见》落实到位。
2012年11月,员工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本着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在全市申请员工制试点的37家企业中,择优认定了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真理想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三替集团北京三替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惠安居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惠佳丰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5家企业作为北京市首批员工制家政服务试点企业,开展员工制试点。
3.加强员工制宣传推介,推动各项措施落地
为尽快推动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北京市人社局多次深入试点企业开展政策宣讲,督促引导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各试点企业主动宣传员工制的好处,并采取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与考核评级、奖励挂钩等措施,调动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积极性。同时,多部门协调,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各项审批手续,确保各项补贴政策尽快落地。
4.开展技能培训考核,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为提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北京市人社局认定了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等2所市级家政服务员定点培训机构,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核鉴定、统一证书”的要求,开展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同时根据试点企业实际,批准了3家试点单位自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资格。通过岗前培训和在职提升培训,家政服务员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5.督促企业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供给质量
为改变公司规模较小,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企业化管理意识、经验和文化素质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不利局面,5家试点企业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服务流程及客户回访等制度,北京市人社局多次举办家庭服务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和家庭服务业师资培训班,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师资人员的培训,带动企业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强化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试点工作效能
为提高员工制试点企业的服务效能,北京市人社局研发了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及资格认定、职业培训、社保补贴、职业介绍补贴4个子系统,依托信息化管理,切实提高了试点工作质量。北京市商务委、民政局依托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平台、家政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及基层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将网络服务功能加以集成,整合服务信息资源,实现了家政服务信息共享。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养老服务管理系统——美丽花,通过该系统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社区、服务商、家庭的整合。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水平、服务规范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7.开展劳务对接活动,确保从业人员有序输入
北京市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南水北调及对口支援等有利契机,积极会同当地人社部门建立家政服务员定点培训输出基地,不定期组织试点企业开展定向劳务对接活动,在保障供给、提升素质的基础上,推动外埠家政服务员有序流入。
经验效果
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5家试点企业规范化程度有所改善,员工流动性明显下降,职业素质和职业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显著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强,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5年来,累计有3000多名家政服务员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按要求缴纳了社会保险;2900余人参加了技能培训,大部分通过考核顺利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试点企业的服务站点不断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了员工制家政服务。以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例,截至2018年,该公司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东城区等8个区,服务中心管理面积共计约4000平方米,每个服务中心覆盖20~30个社区,老年人比例约20%,累计照护服务1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