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乃高勒手印岩画在北方草原地带的意义
杨 超
本文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7年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岩画学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RHDXB2017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超,男,中意联合培养岩画学博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外岩画和文化人类学研究。
摘 要:文章以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陶乃高勒手印岩画为基础,通过与世界上一些主要手印岩画点的位置、颜色、场景、伴随题材、产生年代进行比较,认为陶乃高勒手印岩画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既不同于世界其他地方的手印岩画,也与国内南方的手印岩画相异,它是留存于北方草原地带在狩猎和游牧生活背景下一种仪式的产物。
关键词:陶乃高勒;手印岩画;独特性
一
2009年6月,阿拉善右旗“三普”队在雅布赖镇陶乃高勒发现了一处手印岩画,这是继1984年布布岩洞手印之后,阿拉善地区又一次重大的发现,为我们解释内蒙古乃至中国同类型的岩画又提供了新的素材。
陶乃高勒地处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新呼都格嘎查境内,在雅布赖苏木西南方向约43公里处,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年降水量95毫米,年温差较大,最高月为7月,最高气温37℃,最低月为1月,最低气温-29℃,无霜期160天左右,这为岩画的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此地宽阔的河床成为进入陶乃高勒的自然通道,人们可以沿着平坦的河床自由出入。岩画点位于牧民谢功德的草场内,系其夏季营盘处。发现岩画的洞窟离谢功德家约150米,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为20米左右。其东南方向是一大片开阔地,正前方有一道山梁直插谷底,像照壁一样把山洞挡在其后,遮挡了从外面进入山谷中人的视线。洞窟和山梁之间留有清晰可辨的古河道,为早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洞口面朝南方,一年四季都拥有充足的阳光,更为重要的是,洞口中央横置了块大石头,使洞内的人们易于躲藏,从下面很难发现洞内的情形。洞窟四面环山,可吸收阳光,防北风和野兽,直到今天依然是适宜于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在洞窟对面的河床二级台地的两翼,有7处大小不等的石圈遗址,直径2到8米不等,河床南岸分布有4个,北岸3个,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开,这些石圈与创作岩画的艺术家有无关系,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在意大利梵尔卡莫妮卡岩画中也有类似的石圈遗址,当地人是做羊圈用的,而陶乃高勒和其他阿拉善地区岩画点的石圈,经笔者观察与意大利的石圈遗址不同。这里的石圈内部是平整的,不是梵尔卡莫妮卡式的深坑,应当是人类避风遮雨之处。在很久以前,上面当是覆盖了某种可以避雨的东西,或者是茅草,或者是动物的皮毛等,只是由于时间久远,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石头了。
图1 陶乃高勒洞窟西边顶棚的手印岩画(局部)
图2 陶乃高勒洞窟东边墙壁和顶棚上的手印(局部)
陶乃高勒手印岩画就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陶乃高勒在当地语言中意为生长梧桐树的沟,可惜,今天已经不见梧桐树的踪影。洞窟所在的山上岩石表面都很圆润,好似人体的某些部位,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洞内最宽处约6.8米,高约2米,洞穴深度约4.4米。洞窟内的石壁和顶部分布着23个红色和黑色的彩绘手印,1个红色彩绘符号,画面大部分保存较好,23个手印岩画中能够清楚辨认的有11个左手手印,6个右手手印,还有1个手印仅有4个手指,1个符号,其余5个模糊不清。顶棚上的手印,手指均指向洞外,西边的手指较细,比一般人的手指长。东边粗些,手的大小与现在人的相同,洞窟的中间部位没有岩画出现。制作方法是伸直手指,压在岩石表面,采用鸟骨或者其他空心类似“喷枪”的工具吹喷而成,在手的周围形成了颜料的辐射面,手指间距离非常匀称,形成阴型的手印,这与布布洞窟手印岩画一致。
二
手印岩画遍及世界各地,从制作方法和分布地点来说:一种是出现在露天的岩石表面,区别在于岩画在岩面的角度,或在岩壁上,或在倾斜的岩石表面,或在水平的岩石上。通常用凿刻方法来制作,这些手印岩画一般都伴有其他形象,很少有以独立手印为主题的作品。多数情况下,这些手印图像制作精美,凿刻成阳型,部分为断指或者缺指,偶尔也有表达夸张和奇特的手印岩刻。从世界范围来看,以凿刻形式制作的手印数量较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如宁夏贺兰口,伴随人面像出现①;新疆库鲁克塔格处于狩猎的场景中,和各种动物与人物形象一块出现②;昆仑山和内蒙古阴山也有零星的发现。另一种通常出现在洞窟和岩阴下,区别在于岩画在洞窟中所处位置的深浅,欧洲手印岩画一般出现在洞窟深处,需要借助人工照明才能看到,保存较好。在我国,主要有两种位置,北方的手印岩画一般出现在洞窟里面,如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洞窟较浅,通常只有几米,开口较大,可以借助自然光看到岩画。在南方,主要分布在岩阴下,以云南沧源、耿马和湖北巴东天子岩为主,一般位于倾斜的崖壁上,崖壁的下部向里凹进,上面向外凸出,可以遮挡风雨。作品技法为阴性手印,即把手置于岩石表面,在动物骨管里装上颜料,然后在手周围吹喷颜料与岩石表面的颜色形成对比制成阴性手形。还有一种直接用手蘸上颜料,按在岩石表面形成阳型手印,甚至有些手印还可以看见指纹。岩画的颜料通常选用动物的脂肪、骨髓和矿石粉末调和制成,颜色以红色和黑色居多。岩画是手印表现的主要形式,无论数量和分布的范围,在这类题材中占据绝对优势。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此类作品几乎均以岩画的形式出现,如西班牙加斯特罗(Castllo)、法国的科斯凯、阿根廷巴达克尼亚等地的洞窟岩画,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一些洞窟岩画,云南沧源、耿马岩画,以及三峡天子岩的手印岩画,都属于这种形式。不过,洞窟手印岩画仅仅发现在内蒙古和宁夏地区。
考古学家测定后发现,那种在洞窟、壁龛上用红色或者黑色颜料喷成阴性或者阳性手形时代最早,约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奥瑞纳文化时期,距今35000至17000年,其最早者要比最早的动物岩画还早③。陶乃高勒的手印岩画会不会也是如此久远呢?世界其他地方的手印岩画,如法国科斯凯洞窟的断指、西班牙加斯特罗洞窟岩画(画面分为两个时期:早期为手印和符号,有些可能表示工具;晚期则与动物相伴出现,这些动物主要是野牛和马)、阿根廷巴达克尼亚洞窟岩画(手印、动物和其他)。根据14C测定的结果,阿根廷的巴达克尼亚手印岩画为43000年,法国的科斯凯测定为25000年,西班牙的加斯特罗岩画则和法国科斯凯属于同一时期。而与陶乃高勒属于同一地区的宁夏白芨沟洞窟中的手印岩画也被认为是旧石器晚期产生的①,盖山林认为阿拉善地区雅布赖山发现的几个手印洞窟岩画是旧石器晚期的作品②,2013年,阿纳蒂在看到雅布赖的洞窟手印岩画后,也认为这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是中国最早的岩画。纵观整个中国的岩画,就目前中国北方发现的这些洞窟岩画来说,洞窟中手印岩画可能是时间最早的,有时候和最古老的动物在一起,甚至可能比动物图形还要早③。
表1 不同地点手印岩画比较
从这些洞窟岩画展现出的题材来看,都是些大型的野生动物、动物或者人的形象,通常情况下,人形都会戴有动物形象的面具;场景一般比较简单,偶尔有复杂的场景,但是非常少见,一般都是单一的形象组合;风格上普遍表现为自然风格和简单的符号;制作技术上盛行在雕刻之后给岩刻涂上彩绘,总体制作岩画的技法较为单一,在某些具体的地方仅仅表现为岩画,不用雕刻之后再进行绘制;一般出现的位置在垂直的岩石表面、洞窟的顶棚。具备这些基本特征的岩画被认为是早期狩猎者的岩画④,是岩画年代序列中最早出现的作品,西班牙和法国的洞窟岩画是代表,通常被认为是旧石器时代末期以前的作品,表1中西班牙、法国、阿根廷和中国宁夏、内蒙古的洞窟岩画从题材、场景、风格、制作技法和所出现的地方都符合以上的特征。不过,在内蒙古阿拉善雅布赖山几处岩画和最近刚刚从陶乃高勒发现的手印岩画场景较为简单,除了手印,没有其他的大型动物形象。在式样上都有断指,和欧洲洞窟岩画一样,陶乃高勒洞窟中还发现了符号,给场景增加了一些氛围,这与雅布赖山如出一辙。雅布赖山布布洞窟中有11个手印,手印的颜料均是红色,通常先把手压在石面上,再在手掌周围喷上红色颜料,喷上的颜色沿着指端呈圆形。学者们认为是用鸟骨或其他管状的东西把颜料粉吹上去的,使之显出阴型的手形。乌胡儿楚鲁特和哈日毛都图的手印岩画制作方法与布布洞窟相同,而陶乃高勒手印岩画亦是如此。因此,通过与世界具有典型性的手印岩画点比较之后,发现陶乃高勒手印和雅布赖山的其他几处手印岩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大致可以认定陶乃高勒岩画应当和雅布赖山的几处手印岩画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最晚也应当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云南沧源和耿马手印岩画的年代经过和云南的青铜器图像的对比,以及岩画所反映的习俗和有关文献的记载,邻近地区岩画关系的比对,认为是从汉代开始到明代15世纪的作品,即这些岩画最晚也是600年前的创作①;贺兰口的手印岩刻大约3000年;新疆库鲁克塔格手印岩刻约2000年②;三峡地区约2000年。除三峡地区之外,这些岩画的题材、场景、风格、制作技术和位置都体现了复合经济型岩画的特征,这说明这些岩画的创作时间基本上与复合经济时代相重合。从上面这些不同情况的岩画来看,洞窟手印岩画要早于位于岩阴和岩石表面的手印岩画。从我国目前发现的手印岩画来看,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宁夏白芨沟洞窟手印岩画创作的时间最早,然后是云南沧源和耿马、宁夏贺兰口、新疆库鲁克塔格手印岩刻和三峡地区手印岩画。它们之间产生的时间跨度较大,直接从早期狩猎者岩画发展到了复合经济型岩画,中间一些时期手印岩画是缺失的。
表2 中国手印岩画比较
三
(一)陶乃高勒手印岩画的颜料
1870年,南非一个布须曼人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制作岩画之前有这样一段对话:
I have got some //hara [black pigment], so I will paint a gemsbok.(男孩子说:“我得到了一些黑色的颜料,所以我要画一个大羚羊。”)
His companion replied,I have got some tó[red hematite], so I'll paint a springbok.(他的同伴回应说:“我得到了一些红色的颜料,所以我要画一个跳羚。” )①
可以发现,在布须曼人眼中,不同的色彩总是和固定的含义联系在一起。无独有偶,“在赞比亚,红色传统上用来描绘的动物,偶尔这些动物伴有人形,一般这些动物被由点组成的线条覆盖,这种表现形式几乎成为传统象征的一部分。根据已知的情况,这种用红色颜料表现动物的方式通常是以岩画形式来展示的。这些动物的形象非常不写实,常见的形态是肚子的尺寸极度夸张,腿短、尾巴短和头很小,多数时候头甚至是被忽略掉的。由于它们体形的比例严重失调而导致很难辨认出动物的类别。现在,一般根据岩画所属地的动物来确定岩画中动物的种属,通常作为主题的动物有:大象、犀牛、狮子、豹子、水牛、长颈鹿、大角斑羚羊、扭角条纹羚、鬣狗、疣猪、野猪和鸵鸟。在这些动物里面,羚羊好像是岩画中表现最广泛的题材。红色题材的另一种形式表现为几何图形,典型的图形包括圆形、同心圆、残缺的圆,内部有射线的圆、梯形、线条,或者一组平行的线条。它们在岩画中普遍存在,只要它们(几何图形)被绘制在那里,那儿主要的颜色总是红色”②。为什么用红色来绘制岩画?对于当地人来说可能难以尽知其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他们照样会遵从。在印度皮摩波特卡旧石器晚期的地层中,发现了用绿色石头做成的颜料,而这种绿色颜料在岩画中通常固定地表达了舞蹈和狩猎活动③。在赞比亚和印度发现的绿色岩画具有异曲同工的妙用。在岩画的创作中,颜色多种多样,但红、黑、白是三种最主要的颜色。在这几种颜色的搭配中,有时候会发现其中一种颜色与另外一种相比较在岩画作品中占有主导的位置。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首先,是经济的原因,这些颜料本身比较昂贵,不易获得;其次,有时可能会考虑其不易褪色的特点;最后,是与颜色本身的含义有关。
绘制陶乃高勒的手印岩画的颜料呈红色,经过化学检测,这种颜料是从天然赭石中提取的,构成赭石成分包括氧化铁和不纯的土质,在颜色上呈现为色度不同的暖红色,保存的时间与岩石一样久远①。为什么用红色来表现呢?除了可以就近提取颜料的便利之外,主要还是与颜色本身所象征的意义有关。可以肯定,史前人类对颜色的使用是非常敏感的,颜色使用的得当与否直接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命运。时至今日,人类学的研究资料表明,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之中,红白黑三种基本颜色相联系的一些典型的经验依旧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发挥着作用:
白色:(1)表示精液,与男人和女人的交媾相联系;
(2)表示乳汁,与母子相联系。
红色:(1)表示母亲的血,与母子相联系,也和群体以及社会过程有关;
(2)表示流血,和战争、夙愿、冲突、社会的不稳定有关;
(3)表示动物食物的获得或者制作,进而表达狩猎者与畜牧者的社会地位,在性别劳动分工中男性主导生产者的角色;
(4)表示血脉的代代传承,进而表示排泄物或者肉体的消亡,进一步表达从一个社会的人转变为神秘莫测的死者。②
黑色:表示下雨的云或肥沃的土地,进而表示最为广泛地分享同一价值观的统一体。
在岩画的色彩中,红色是作画主体——人制造出的,因而也融入了更多的主体情感的色彩,也因此而获得了观念的意义③。红色,如朱砂、赤铁矿粉、动物血,甚至还有人血,在原始人葬俗中被普遍使用。原始人认为人的死亡与缺乏红色(血液)有关,生者给死者抹上这种近似血的颜色,即使不能使死者复活,至少也表示出生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倾向。意在呼唤生命延续,这是一种巫术信仰的继承④。澳洲土人今天还有用赭铁石粉(红色) 涂抹身体,作为增强力量的象征。尼安德特人在死者尸骸的周围放有石制的生产工具,并撒有红色的碎石片。北京山顶洞人在发掘的死者尸骸上,也发现撒有赤铁矿粉,这些赤铁矿碎块最大的有20厘米,在不同地点发现的碎块能相互对接,并能看出人工打制的痕迹。这些古人类行为均表明,红色在人类很早的时候不但获得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已经被赋予了某种含义。在原始人的眼里,红色是火、血、生命和温暖的象征,撒上它就等于给死者输血,死者因此就有可能再生,因而红色在逝者的周围可能代表血液,在岩画中可能与绘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才能表示含义,不同的形象和红色联系在一起应当具有不同的含义,可能表示生命或者生命之火等。陶乃高勒发现的红色手印岩画应当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在解释手印岩画意义时这是不容忽视的。
(二)陶乃高勒手印岩画的意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们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作用,意味着生产”。以此可以推知,岩画中的手印,反映了原始人类通过用手实践了对自身力量的初步认识,是人类第一次用形象反映自身力量的标志,是远古先民用美术形象歌颂人类自身力量的表示。从现有的资料可知,手印岩画的意义释读较为复杂,概括起来,学术界认为手印岩画具有以下一些意义:(1)表示占有的意思;(2)是驱邪的手势;(3)用来记录部族成员参加仪式的人数;(4)表示入社仪式;(5)表示战争之后,用敌人的血印上自己的手印以表示胜利;(6)手印代表自己的符号,其性质犹如签名;(7)用五根手指中的“五”表示多,或者全部;(8)与原始仪式有关。
结合陶乃高勒手印岩画所处的环境,岩画所用颜料的色彩,手印的数量、性状、排列的形式,以及其所产生的年代来看,陶乃高勒手印岩画很可能是一种仪式的产物。同时也证明了在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创作洞窟岩画的时候,在中国北方也存在相同的艺术活动。陶乃高勒洞窟岩画位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周围的岩画基本上都是以反映狩猎和游牧生活为主,从目前的发现来看,手印岩画出现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如果我们不考虑它们产生的年代,陶乃高勒手印岩画在这些不同性质的岩画中到底表达了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与湖北巴东的手印不同,后者表达的是一种巫术的力量,即不再使山崖大面积滑坡。也与欧洲那些动物身上的手印表达“占有”的意义不同,当然,与南美洲那些表达入会仪式或者签到也不同,出现在草原地带的陶乃高勒手印岩画应当与雅布赖山洞窟手印岩画一样,“又一次证实:手是劳动的产物,手的劳动创造了人;艺术是由手的劳动创造的,艺术最先歌颂的是劳动的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