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宁夏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循环渔业”盘活盐碱地外来妹打通富民路

——记银川市西夏区新型职业农民薛华

“我是甘肃张掖人。父母亲一直在这里创业,为了照顾父母亲,来到了宁夏,来到了这片热土。父母告诉我,他们初到兴泾镇的时候,这里是荒凉的碱滩,没有电线,没有左邻右舍。我想着父母都能在这里生存,那么我也能在这里创业,我看好兴泾镇的发展前景。”薛华慢慢地谈论着她的初衷。

薛华今年33岁了。2007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跟其他女孩一样,她爱美,也对未来有自己的展望。通过长时间的考虑,薛华甘愿放弃城里的生活,怀揣着梦想来到西夏区兴泾镇泾华村,愿人生在这里腾飞。她的执着感动了永宁县的年轻小伙。他俩于2011年结了婚,现在也有了孩子,生活得很幸福,事业的梦想从这一刻开启。

“循环渔业”谋出路,创新模式助民富

在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中如何保持银川市原有水产养殖的特色优势,又能适应“绿色养殖,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摆在每个水产养殖者面前的一条必须跨过的坎。薛华正是通过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凭借着现代知识农民的眼光,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循环养殖”途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013年1月,薛华创办了西夏区兴民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3月,她积极响应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号召,创办了“银川市西夏区田园家庭农场”。自2013年开始,在西夏区农牧水务局的技术服务和相关政策支持下,通过多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清淤改造池塘,发展休闲渔业、畜禽养殖业和观赏园林业,建设农家乐休闲餐厅,使基地初具规模。2017年投入资金引进相关设备、技术,建成高效循环水养殖流水槽8条,草鱼产量36.5千克/米3,饵料系数1.300,利润率在12%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循环流水养鱼装置”包括5个系统,即推水系统、污物收集系统、循环净化增氧系统、日常管理系统、物联网系统,在水泥池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安装1台物联网水质测控仪,对圈养区的水温、溶解氧、pH值等进行实时在线和视频监控。通过循环处理,其水质的溶解氧变化:进水口8.7,池内8.9,集污区7.5;氨氮变化:进水口0.7,池内0.75,集污区0.86。解决了长期困扰淡水养鱼的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资源浪费问题,实现了“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养殖场面积也由以前的965亩扩大到1135亩。带动周边20户养殖户进行新品种种养殖,为13名农民提供长期工作,为70余名农民提供季节性工作机会,起到创业示范带头作用,对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有明显示范效果。

“以前这里风沙大,一片荒滩,土地盐碱化厉害,种植粮食收入低,一年苦死苦活就挣几千块钱。现在我们在薛老板这儿打工,一年的收入过万元,钱也挣了,地也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舒适了。”兴泾镇泾华村村民张利乐呵呵地对笔者说。

2014年,“银川市西夏区兴民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银川市委评选为“银川市示范社”,“银川市西夏区田园家庭农场”被自治区农牧厅评选为“自治区示范家庭农场”。

思路决定出路,学习拓宽事业

水产养殖一直是银川市特色优势产业。凭着银川市广阔的湿地、滩地和沙荒地等自然资源和黄河水利以及气象条件等资源,银川市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银川市水源地的保护条例实施,限养禁养范围的划定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银川市的水产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富营养化养殖尾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另一方面,大量尾水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善学者则进,不学者则止。循环渔业在宁夏来说是件新鲜事物,必须不断地学习养殖知识和养殖技能,才能提高循环渔业健康地向规模化、现代化推进。所以,只要区市县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我都一定会去参加,以此来提高和充实自己,更好地带领合作社向前发展。”薛华给笔者介绍。

水产养殖究竟怎么搞才有前途?如何提高产值才能让老百姓增加收入?这两个问题困扰了薛华好长时间,使她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思路决定出路,学习使人开窍,领悟使人进步。在迷茫之际,薛华参加了西夏区农牧水务局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产业扶贫培训”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创新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薛华深刻领会政策,顿时思路大开,逐步掌握了要领。

“走出去,再带进来”是干好合作社的基础。薛华深入考察学习国内推广的“循环养鱼”工程的全部技术内涵,通过请教区内外专家,走访大专院校,参观学习外地成果的经验,使她对循环渔业这项事业胸有成竹。有了好的思路就得积极实践。薛华在西夏区农牧水务局的支持下,利用面积100亩的池塘,建设了国内领先水平的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流水槽8条,提升渔业现代装备,增强科技含量,提高互联网+水产应用水平,为市场提供生产全程可控可追溯的安全水产品,保障食品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上绿色、环保、放心的渔业产品,由传统粗放式养殖向工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018年,合作社投资273万元,新建渔业设施温棚10320平方米,增加了南美白对虾、台湾泥鳅等新品种园区培育,使合作社向前滚动发展。通过不断更新理念和建设规模,就渔业一项,年均纯收入可达150万元,不但辐射带动周围3000亩渔业新品种发展,还带动80多家农户走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立足眼前绘美景,着眼未来画秀卷

“刚开始,也不懂养殖经验,造成大批鱼死亡,看到这些,我揪心难受。通过这么多年的滚打摸爬,总算懂得了养鱼经验,在附近也算专家了。”薛华说。

薛华的梦想是带领大家开垦咸碱滩,使大家有自己的事业。面对未来,薛华将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应用到苗种培育、驯化、商品鱼养殖领域,把所有的循环流水系统连接起来,将之打造成一个大的完整的循环流水系统,做到数据化管理、数据化养殖、工厂生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搜集数据,最终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让它形成一套能够真正为银川的水产养殖户解决问题的方案。现如今,薛华实现了一大半梦想。

薛华的初衷,就是用自己新型职业农民的好经验感染大家、带动大家,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循环流水生态养鱼”初步获得了成果。薛华是一个立足长远的人,实施生态养鱼实现共同富裕是薛华最大的心愿。她将在“循环渔业”基础上做更多回报社会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乡亲掌握养殖技术和养殖能力,认真传播经验,积极探索市场前景,让周边更多农户走上一条生态养殖致富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