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初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浅谈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征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落实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上。

在具体的教育实施途径上,我们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像以“少数尖子学生”为培养对象而让大部分中下学生饱尝失败痛苦的“应试教育”,即使少数成功的尖子学生也是“高分低能”,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克服这一弊端,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现实,全面开发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20世纪80年代后期,“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何谓“素质教育”?

综合近年来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探讨,可做如下表述:

“素质教育”是在对“素质”的广义认识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教育模式。它强调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与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结合,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性,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在一次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上说,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柳斌同志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做了具体化、明确化的表述。

素质教育的主要含义有下面五点:

1.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诸育和谐发展,是人的发展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结合;

3.充分开发每个人不同的智慧潜能,使每个人都成才;

4.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5.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归结起来,我认为便是一个“全”,即“全面性”。“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述。

基础教育首先要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对素质“全面性”的阐述。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全面和谐发展”这些常见诸报刊的提法,全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特点的论述。

同“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点表现得特别突出。

从教育的对象范围看,应试教育不尊重人,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差生”──准确而言是低分学生。而重视高分学生也并非重视这个人,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人的高分上。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人,面向所有学生,它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大一统的教育,而是一种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具体说来,面向全体学生是指,一是义务教育要使所有的教育对象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相当的发展和提高,不能放弃后进生,更不能使学生中途辍学;二是依据社会需要,使不同素质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发挥,从而使所有适龄青少年儿童获得从事现代生产、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现代国民素质。素质教育也承认差异性教育,但它承认的是天赋的区别及其受教育之后素质表现的不同,而不是被教育者用唯一的标准──分数分成等级之后受到不同教育待遇的差别。

从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主线,应考为直接着眼点,“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在教育上唯分数论成败,具有明显的片面性,高分学生低能低素质便是这种片面教育的直接后果。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潜能为根本着眼点,“第一,针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各种素质的整体性,强调实施全面教育,注重中小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各个方面能力的相互协调、和谐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包括德智体美诸育,以及科学、民主、法制、市场、效率、竞争、环保、人权等观念和意识,同时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较强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从教育的动机而言,应试教育最终是为升学做准备或为就业做准备。而素质教育则是为人生做准备,即使从就业动机来说,也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广泛的职业需求做准备。

从教育的过程和终极结果看,应试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由此造成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达不到要求而逐渐被淘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要经过三次大的激烈竞争,绝大部分学生被淘汰到教育圈外,只有少数的佼佼者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大量中下学生注定面临失败的命运,这样客观上人为地确定了传统教育的职能就是挑选出“适合于教育”的学生(实际上是适合于考试的学生),淘汰“不适合教育”的学生。用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的话说,就是“应试教育跟科举教育本质上没有区别”。而当今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培养全体学生成才,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大量的人才。素质教育正是为完成这一神圣任务的基础教育,它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着力于全面开发学生适应今天和社会长远需要的各种能力,促使所有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各层次的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从教育的功能来看,应试教育只知功利,没有灵魂;只关心应试能力,不关心其他能力甚至排斥其他能力,不是创造适合少年儿童的教育,而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少年儿童,“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在教育效果上的虚假性上,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而素质教育也有功利,但其功利目的高远广博,是“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为了他们能迎接人生的任何挑战”。

总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大分界线就在于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面向少数学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面向少数学生的应试能力,是面向全体课程施行全面教育还是面向统考科目施行“题海”教育。弄清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借鉴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要认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明确素质教育的含义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真正转变教育观念。

其次,在全国素质教育环境初步形成、课程结构调整合理的大背景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至关迫切。因为素质教育对校长、教师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者具有过硬的业务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和永不满足的科研意识及创新精神。同时,学校的质量关键在教师的质量,名师出高徒,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

再次,要尽快构建切实可行的适合学校实际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包括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等。就我们长庆油田学校规模和师生现状,如何科学地评估学校工作,如何有效地量化教师的工作业绩,如何整体考核学生的素质都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拿出一套方案和办法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总之,素质教育的前景是广阔的,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断学习和创新,方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刊于《石油教育》199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