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耘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探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提高课程信度 诠释学科价值

提高课程信度 诠释学科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期。一方面,新道德、新风尚、新观念正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征程的开启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赋予正能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带来的文化冲突,无疑又给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造成了诸多困惑与迷茫。

作为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程和主渠道,扎实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推进学校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对于提升道德教育质量、深化学校德育实效、实现传授学科知识和育人价值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方向和策略,找到解决现实困惑的可行途径,那么他们必然会增强思想政治课的信度,更好的诠释学科价值,充分发挥其学科德育功能。

一、重视教师自身的师德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师德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对于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增强德育教学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教师的世界观乃至于一言一行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不仅要学为人师,还要行为示范。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把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毕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让我们一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解、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般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纪律教育学习月和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强化纪律教育和师德教育,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爱岗敬业,努力正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全校上下进一步凝心聚力、实干兴校,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做出贡献。

有一年我接手高二文科一个班的课程教学工作后,发现有六七个学生的成绩跟不上来,于是我就征得他们父母的同意,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跟他们谈心、给他们串讲、督促他们做练习。一个学期下来,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上升。他们的父母很高兴,带着礼物到我家表示感谢并要付补课费,我都婉言地谢绝了。通过身体力行的教育,学生从内心深处敬重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在上课时思维活跃,积极配合课堂教学,期末考试时班上的总体成绩得以提高。

二、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青春期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敏感,对时政热点问题比较关心,对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由于生活阅历浅、知识不足、社会经验缺乏,他们的思想又有幼稚性和单向性的一面,思考问题的层面和角度较为单一,思想认识也往往局限于感性认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一思想特点,通过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学科素养不断提升。

例如,在学习“国家的属性”教学内容时,一位学生情绪激昂地发问:“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羊‘吃’人、机器‘吃’人的现象,当今在我们国家里也有很多像我父母一样的失业者,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鉴于此,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失业现状的背景与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智能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劳动需求量必然减少,出现了新增就业群体、农民进城就业和行业再就业等问题,失业问题也由此成为公众瞩目的社会问题。同时指出,我国政府对于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在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指导下谋篇布局,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证。国家也从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层面多措并举:在产业结构上,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形式上,鼓励发展对就业贡献大的民营经济;在企业类型上,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就业形态上,对劳动者就业创业予以政策支持,鼓励劳动者多种形式灵活自主择业就业创业的能动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告诫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开拓进取,在学业上保持一种拼搏奋进、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这样一来,既解开了学生思想上的疑虑,又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

三、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气氛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一位学生在上课时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注重的是实惠,干什么都讲等价交换,那还需要不需要提倡大公无私精神?对此,我首先让学生就“公”和“私”展开讨论。同学们在民主、平等的气氛里畅所欲言。有的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要提倡大公无私精神;有的讲,市场本身趋利逐利,正当的合理的个人私利应允许存在,但要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二者的关系;有的认为,讲“大公无私”个人是要吃亏的等。

经过一番探究讨论,我集思广益作了教学总结:“大公无私”作为一种高尚的思想和精神是要倡导的,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其次,抓住学生身边的“闪光点”,以此激励学生。身边的“闪光点”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乐于认同。因此,教师讲授教材相关观点时,可以舍远求近列举身边的先进事例和典型人物,这样更有亲切感和说服力。

再次,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市场经济下的新事物;同时,也不回避社会的阴暗面,让学生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学会明辨是非,分清主流和支流,用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

如讲“货币”时,既要教育学生持有正确的货币观、财富观,又要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唯金钱论,强调市场经济既是道德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帮助学生客观地辩证地思考问题,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

四、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开辟多种教育教学渠道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单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纯理论的灌输,只会令学生乏味,体会不出政治课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潜移默化的有益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既能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的信任程度,又能开阔视野并从中得到人生意义的启迪,得到理想、前途的参照和激励。

在迎接国庆68周年之际,我组织学生观看《复兴之路》。学生在观后感中写道:《复兴之路》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通过振兴之路、伟大成就、探索方向、和平发展、不懈探索、唤起信心这六个篇章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百年沉沦、百年复兴、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梦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富强;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领袖和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他们的梦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

诚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一种口号。复兴,靠强大的军事高科技的国防,靠全中华儿女的智慧的凝聚力。通过这些闪光的名字,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领悟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放在第一位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方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永远是社会的主旋律。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始终不能丢掉共和国创建者们的优良传统。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要认真履职,钻研教学,使学科知识学科价值入脑入心,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信度就会大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效也就会随之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