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货币与货金业务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固原市原州区钱币窖藏探究

张 强

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商朝为交换的需要,始以实物贝作为货币,殷商晚期出现了“无文铜贝”,即今考古发现的最早金属铸币。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及货币,实行方孔半两圆钱,各种铜质的方孔圆钱一直使用到清代咸丰年间才停铸。北宋始发纸币,元、明、清时代纸币与金属货币并行,但古代中国货物交易主要还是以金属货币为主。由于金属货币自有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独特的储藏方式。窖藏就成为过去有钱人家为了躲避盗抢或应付战乱等突发事件而储存钱财的一种主要方式。

原州区境内发现有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窖藏26处,两汉、新莽、三国、唐、五代、北宋、南宋、夏、金、元、清等朝代铜钱均有发现,这为研究古代原州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提供了实物依据。

一、原州出土钱币窖藏

(一)汉代钱币窖藏

1. 闫关窖藏。

位于原州区张易镇闫关村北300米北山梁第二层台地阳面,东距闫关七组300米,南靠固(原)将(台)公路,西邻东沟,北接暖水湾。村民在平田整地时发现,出土有秦半两、汉半两钱币30余公斤。

2. 政府街窖藏。

位于原州区政府街原州区委大院,西邻固原市公安局,南距政府街100 米,北为原州区委家属院。1993 年6月,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出土汉代钱币30余公斤,有汉代半两、五铢、货布等。

3. 政府街新什字路窖藏。

位于原州区政府街与中山街交汇处(西北角综合楼地基),东邻中山街,西接原州区法院,南为政府街。1992年,在开挖综合楼地基时发现,距地表2米,出土有汉代五铢、货布、大布黄千等。

(二)北周、隋唐钱币窖藏

1. 小南寺巷窖藏(北周)。

位于原州区中山南街小南寺巷,东邻人民街,南距固原内城墙100米,西距中山街200米,北为小南寺巷。1986年,巷内居民黄玉宝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距地表1.5米,出土北周永通万国钱币10余公斤。

2. 政府巷窖藏(北周)。

位于固原市检察院院内南侧,西距政府巷20米,南邻固原市公安局,北接固原市检察院。2000年,在开挖地基时发现,出土北周时期钱币约5公斤,有永通万国、布泉等。

3. 中山南街窖藏(隋)。

位于原州区中山街原城关镇办公楼前,东为人民街,西邻中山街,南为小南寺巷,北距大南寺巷50米。2005年7月,城建部门在中山街人行道边挖地沟时发现,距地表1.2米,出土隋代五铢钱币约10公斤。

4. 固原民族师范窖藏(唐)。

位于原州区文化街固原民族师范学校院内,东邻固原民族师范(原址现为固原市第七中学)、西接固原一中(现改为固原第十一小学),南距文化东街150米。1989年,在基建开挖地基时发现,出土唐代干元重宝等。

(三)宋、金、元钱币窖藏

1. 固原机砖厂窖藏。

位于原州区东岳山原县机砖厂土场。1984年4月,机砖厂工人在山坡取土时发现,出土古钱币约300公斤。钱币种类有:秦半两,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干德元宝等,北宋宋元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辽代干统元宝等,西夏干祐元宝、皇建元宝等,金代正隆元宝、大定元宝。

2. 固原城东门窖藏。

位于原州区东关路外城墙东门北(原水文站院内)。1993年6月,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发现,出土钱币300余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周元通宝等,北宋宋元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金代正隆元宝。

3.东关路窖藏。

位于原州区东关南路税务局院内。1993年8月,东关税务局在院内开挖地基时发现,出土古钱币200余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汉元通宝等,北宋熙宁重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金代正隆元宝。

4. 硝口窖藏。

位于原州区中河乡硝口村南500米。2002年,修公路取土施工中发现,出土钱币约500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干元通宝,五代周元通宝等,北宋宋元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西夏天盛元宝等,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等。

5. 三湾窖藏。

位于原州区张易镇三湾村小学北30米。1986年6月,村民取土时发现,距地表1.5米,直径1米,出土钱币60余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五代汉元通宝等,北宋宋元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西夏天圣元宝等,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

6.毛庄窖藏。

位于原州区张易镇毛庄村。1989年8月,村民取土时发现,距地表1米,出土钱币200余公斤,装于灰陶罐内。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干德元宝、唐国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宣和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西夏天盛元宝等,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等。

7. 商业大厦窖藏。

位于原州区人民街商业大厦。1989年8月,在挖楼地基时发现,出土钱币约200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干德元宝、唐国通宝等,北宋宋元通宝、宣和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金代正隆元宝等。

8. 中山北街窖藏。

位于原州区中山街六盘山宾馆院内。1991年,六盘山宾馆施工挖地基时发现,距地表1.5米左右,出土大量灰坑及汉代绳纹板瓦、筒瓦,灰坑内有马骨、牛骨、骆驼骨、羊骨等动物骨骼,出土古钱币200余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汉元通宝等,北宋宋元通宝、宣和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西夏天盛元宝等,金代正隆元宝等。

9. 杨郎机砖厂窖藏。

位于头营镇杨郎村机砖厂后院。1993年,机砖厂在挖土过程中发现,出土钱币300余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汉元通宝等,北宋宋元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

10. 明庄梁窖藏。

位于原州区清河镇明庄村银平公路北。1996年,在公路边取土时发现,出土钱币100余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汉元通宝等,北宋宋元通宝、宣和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西夏天盛元宝,金代正隆元宝。

11. 文化东街窖藏。

位于原州区文化东街原州区人民医院。2009年8 月,县医院在挖楼地基过程中发现,出土钱币30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汉元通宝等,北宋宋元通宝、宣和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西夏天盛元宝,金代正隆元宝等。

12. 大南寺巷窖藏。

位于原州区大南寺巷西农业银行家属院。1998年7月,农业银行建家属院挖地基时发现,出土钱币80余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汉元通宝等,北宋宋元通宝、宣和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等,西夏天盛元宝,金代正隆元宝。

13. 开城村窖藏(元)。

位于原州区开城镇开城村组东300米,东距银平公路30米,南邻开城遗址五号遗址区,西距清水河50米。1992 年4月,村民在路边取土时发现,出土钱币约5公斤。钱币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五代汉元通宝、周元通宝、唐国通宝,北宋宋元通宝等,金代正隆元宝,西夏天盛元宝,元代至大通宝。

(四)清代、民国钱币窖藏

1. 政府西街窖藏(清)。

位于原州区政府西街原地区行署院内,南距政府街100米,西距政府巷80米,西南为西湖公园。1993年6月,在固原行署院内开挖地基时发现,出土钱币约50公斤,种类有嘉庆通宝、道光通宝等。

2. 大南寺巷董府窖藏(民国)。

位于原州区大南寺巷原董府院内,东距中山南街300米,南距大南寺巷60米,北距政府街50米。1972 年3月,固原军分区在院内菜地取土时发现一瓷缸,内装有银锭、银元宝。

3. 政府东街窖藏(民国)。

位于原州区政府街十字路口东南角,南邻大南寺巷,西距中山南街20米,北距政府街20米。1986 年5月,原固原县政府在修建综合楼挖地基时发现,出土窖藏铜元200余公斤,主要有大清铜币、光绪元宝、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铜币等。

4. 政府街供销社窖藏(民国)。

位于原州区政府街城隍庙东,南距政府东街15米,西邻城隍庙,北距东滹沱300米。1982年,供销社在盖办公楼挖地基时发现,距地表1.5 米,发现陶罐内装银元。钱元种类有造币总厂银元、北洋造银元、大清龙元、中华民国八年银元、中华民国九年银元、中华民国十年银元等。

5. 文化东街窖藏(民国)。

位于原州区文化街原固原汽车站院内,西距政府巷50米,南为二市场,北距文化街100米。2011年11月,固原汽车站搬迁后,在院内挖地基过程中发现,出土民国时期银元300多枚,主要有中华民国三年银元、中华民国八年银元、中华民国九年银元、中华民国十年银元等。

二、原州钱币窖藏特征

(一)时代齐全

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窖藏在原州区境内均有发现,共计26处,其中汉代3处,北周与隋唐4处,金代12处,元代1处,清代及中华民国时期5处。两汉、新莽、三国、唐、五代、北宋、南宋、夏、辽、金、元、清、民国等时代铜钱均有发现。

(二)品种庞杂

现有资料证明,原州区境内发现的钱币窖藏涵盖的时代跨度大,自两汉始至民国,且品种齐全,种类有: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干元重宝,五代周元通宝、汉元通宝、天汉元宝、干德元宝、咸康元宝、唐国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庆历重宝、元符通宝、绍圣元宝、元祐通宝、至和元宝、嘉祐元宝、治平元宝、治平通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圣宋元宝、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政和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南宋建炎通宝、绍兴元宝、干道元宝,西夏干祐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天盛元宝,辽代干统元宝、清宁元宝,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元代至大通宝,清代干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光绪通宝,北洋政府及中华民国造币总厂银元、北洋造银元、大清龙元、甘肃省银元、中华民国三年银元、中华民国八年银元、中华民国九年银元、中华民同十年银元等。

(三)北宋钱币占比最大

据统计,出土窖藏钱币中北宋钱币品种最多,且占比最大,达90%以上。南宋、辽、元占比最少。

原州虽不曾辖属西夏、辽,且与辽无交集,南宋统辖也仅仅三年时间,且出土的南宋钱币所属年代原州为金统治,但窖藏中仍出现了少量西夏、南宋、辽钱币。

三、原州钱币窖藏特征探析

(一)原州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

原州出土的钱币自汉至民国,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原州历史悠久且文化灿烂,古称高平、原州,是中国远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于此。战国秦惠文王时就设有最早的县一级行政建制——乌氏县,秦皇汉武西巡驻跸于此,唐太宗至原州观马牧,成吉思汗避暑六盘山下,明代原州为九边重镇之一、三边总督府驻地。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因固原处在西安、兰州、银川所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是历史上的经济重地、交通枢纽、军事重镇和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路,故史称固原“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

(二)金朝钱币窖藏独特

原州区共发现钱币窖藏26处,时间从汉至民国达2000余年,而金代的就有12处,几乎占了一半,充分反映了原州在金朝统治期间的政治、经济状况,弥补了史料记载之不足。

原州区集中出现金代窖藏,说明了以下几点。

1. 金代原州和平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首先,原州基本无战事。进入金代,宁夏南部为金朝统辖,与西夏接壤。经过长期与北宋的战争,国力大衰的西夏已进入军事衰落时期,金天会二年(1124年),西夏臣于金。此后夏金之间,70余年间除一些局部短暂的武装冲突外,基本无战事,并且几乎都是西夏的侵扰。金把军事的重点放在对南宋的攻伐上,对西夏的侵扰采取了克制的态度。金大安二年(1210年),蒙古大举进攻西夏,金坐山观斗,于是金夏交恶,战争十余年不断。金夏的侵扰或战事,甚少发生在原州境内。史籍载,仅金贞祐元年(1213年),西夏掠镇戎州。金正大二年(1225年),夏与金又和好。

其次,原州归入金朝版图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的。金天会八年(1130年),宋泾原路统制张中孚、知镇戎军李彦琪献镇戎军城降金,金仍然任命张中孚为泾原路经略使,且沿袭北宋在宁夏南部的行政设置(包括军、县、堡寨及任用汉人官吏)。因此,宁夏南部归金朝统治是一种平稳的过渡,没有产生改朝换代的大动荡、大阵痛,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没有改变,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不大,反而从宋夏长期的战争状态下解脱出来,有了喘息的机会,社会进入安定时期。

最后,地方官治政有方、为官清廉。宋泾原路统制张中孚,字信甫,金镇戎州张义堡(今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人。北宋抗金名将,累官知镇戎军兼安抚使。金天会八年(1130年),金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后为金世宗)领兵攻下泾州、原州等地后,张中孚率领部下降金。完颜宗辅任命张中孚为镇洮军节度使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伪齐建立后,以十抽一的税法刮搜民田,登记丁壮为乡兵。张中孚认为,“泾原地瘠无良田,且保甲之法行之已习,今遽纷更,人必逃徙,只见其害未见其利”,拒不执行。当时,齐国暴政,人人担心他的安危,而张中孚却不予理会。不久,齐国废,仅泾原一路独免苛捐的祸患。后张中孚官至金尚书左丞,封南阳郡王。张中孚天性孝友刚毅,喜读书,颇能书翰,御士卒严而有恩,西北人特别畏爱。下葬之日,“老稚扶柩流涕盖数万人,至为罢市,其得西人之望如此!张中孚先后仕宋、仕金、仕伪齐、仕金、仕宋又仕金,各朝统治者不计前嫌而能接纳又授其重要职位,与其过硬的素质不无关系。

2. 金代铜钱短缺。

金朝初年就因缺铜而使铜钱发生了危机和恐慌。由于战乱等原因,后来铜更加短缺,满足不了铸造铜钱的需要,因此,在海陵贞元年间就采取了以钞代钱和禁铜政策。除民间销钱铸镜使铜短缺外,主要是因为金代的富商官豪们为了久占社会财富,将大批铜钱隐藏起来所致。

3. 地震使原州大量钱币埋入地下。

和平安宁的环境给了金统治下的原州老百姓发展经济的机会,加之金夏繁荣的边境贸易,有钱人家逐渐增多,为了躲避盗抢或应付战乱,有一部分人为了升值就以传统的储存钱财的方式——窖藏,将钱币储藏起来。民间钱币窖藏遗失的主要原因是逃避战乱。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频繁,从汉至民国,原州先后曾隶属于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统治,战乱亦是原州钱币窖藏遗失的主要原因。唯独金代钱币窖藏数占全部窖藏的半壁江山,显然不合常理,因此地震应是金代窖藏在原州集中埋藏于地下的主要原因。

《金史》记载:“金宣宗(中)三年,平凉等处地震,诏右司谏郭着抚谕其军民。”明嘉靖《平凉府志·固原州·祥异》载:“金兴定三年四月,平凉、镇戎州、德顺军黑风昼夜,地大震,倾庐舍,死者万计。”民国《固原县志》显然引用了《平凉府志》之说法:“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四月,陕右地大震,平凉、镇戎州、德顺军尤甚,庐舍倾压,死者以万计。”1986年,原州区东岳山鲁班庙出土刻于明嘉靖十一年的地震刻石,详细记载了金兴定三年己卯六月十八日镇戎城地震和兴定四年修筑情况,现藏于固原博物馆。文为:“维大金兴定三年己卯六月十八日巳时,地动自西北而来,将镇戎城壁屋宇尽皆摧塌,黎民失散。至兴定四年四月廿一日兴工,差军民夫两万余人再行修筑,至五月十五日工毕复旧。有总领都提控军马使、镇戎州太守监修,德政无私,军民皆伏,使西戎不敢侵犯。安居民复归本业,虽劳一时之众力,已成千古之基业。以表皇上之圣德,庚辰岁五月十五日勒石壁左。至大明嘉靖十年十一月朔日,信士蒲璋恐岁久磨灭,以石移砖,重拜,勒于壁右。”可见,嘉靖《平凉府志》、民国《固原县志》记载的地震时间有误,刻石碑文不但纠正了二者的失误,还弥补了《金史》记载之不足。如此强烈的地震,“城壁屋宇尽皆摧塌,黎民失散”, “死者以万计”,窖藏钱币埋藏地下无人知晓也是情理之中了。

(三)原州边境贸易繁荣兴旺

从原州出土的钱币数量来看,宋钱数量巨大,唐钱币次之,其他朝代钱币略少,这充分说明了镇戎州宋、金、夏时期茶马互市繁荣和宋代钱币流通频繁。

宋代,由于镇戎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宋、夏交界之地、决战之地。同时,由于地处农业经济和畜牧经济的交接地带,镇戎州历来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商品交换贸易地。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特别是由于西夏经济对北宋经济的依赖性,使镇戎官、民贸易空前繁荣。

镇戎州作为宋、夏传统的贸易集散地,金夏时期,官方、民间贸易异常繁盛,并且镇戎州入金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的,因此对双方的贸易影响不大。由于西夏对金经济的依赖性,金还一度关闭镇戎州与西夏的贸易通道,以制裁西夏。可见镇戎州贸易地位的重要性。

金夏时期,南宋退守四川,镇戎州并非宋金极边。但原州金代钱币窖藏都有南宋钱币出土,进一步说明了镇戎州不仅仅是夏、金贸易场,更是辐射宋、金、夏三朝的贸易集散地。繁荣兴旺的边境贸易进一步增强了镇戎州民间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