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印象
砥砺奋进的五年—海原县做好“两篇文章”激活发展“因子”
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杨洲 王雪玲 胡俊/文 马建宁 葛龙/图
五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一闪而过的瞬间,但对于行进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国家级贫困县海原来说,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必须用扎扎实实的成绩来标注。
五年奔行,海原步履稳健;五年奋进,海原只争朝夕。
五年来,海原县脱贫攻坚取得新成就,全县脱贫销号45个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36%下降到目前的16.6%。
五年来,海原县交通建设实现大跨越,所有乡镇通柏油路、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高速路通到县城。
五年来,海原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彻底解决,全县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5%、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3.2%。
五年来,海原县所有行政村接通宽带网,山区百姓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便捷……
中卫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徐海宁接受宁夏新闻网记者专访
总结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海原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各项成就,徐海宁记忆犹新:“这是海原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基层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4%、10%,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做活“有土”“离土”两篇文章推进脱贫产业提质增效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生态脆弱,是宁夏生存条件最差、产业基础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县。如何让当地百姓早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是海原县委、政府最牵挂的头等大事。
五年来,海原县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和最大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围绕脱贫摘帽、富民增收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集中力量攻坚拔寨,不断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华润帮扶养殖项目
徐海宁书记说,海原自然条件艰苦,水资源短缺,但耕地、人力、风能、光热等资源相对富集,立足这些资源优势,海原下大力气做活“有土”“离土”两篇文章,探索出了一条造血式精准扶贫之路。
在“有土”上,海原突出种草养畜、马铃薯、枸杞中药材、瓜菜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固点扩面、提质增效、龙头带动、创立品牌”的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发展与农民稳定增收“双提升”。“华润基础母牛银行”就是最典型的创新扶贫模式。
由海原县联合华润集团创立的“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扶贫模式很受当地百姓欢迎。在海原县,价值超过万元的母牛,当地农民只要交4 000元就能牵回家,剩余部分三年内可以用母牛下的公牛犊抵还。
海原县贾塘乡西庄村贫困户白春花感慨地说:“过去想搞养殖,但苦于手头没有钱,如今华润基础母牛银行终于帮我圆了养殖梦。”前年,白春花从华润基础母牛银行赊购了3头基础母牛,每头能享受6 000元无息贷款,自己只需要掏2 000元就可以把牛牵回家。华润集团的这种帮扶模式不但降低了购牛成本,也解决了养殖户资金困难的问题。2012年,华润集团与海原县制订了五年帮扶规划,计划总投资84.25亿元,从产业、公益、投资、人才扶贫方面实施立体式帮扶,其中包括“基础母牛银行”造血扶贫新模式。
关桥乡冯湾村硒甜瓜种植基地
徐海宁书记向记者介绍了“华润基础母牛银行”的扶贫模式,即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由海原华润农业有限公司引进优质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形成“基础母牛银行”基地,通过专业合作社以三户联保的方式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优先赊销3~5头基础母牛,每头牛由华润公司提供三年期无息借款6 000元,县扶贫资金补贴2 000元,贫困户分散养殖三年后,基础母牛生产的母牛犊由农户饲养繁殖,公牛犊以活牛称重每公斤28元回购顶抵借款。这样既满足了群众养殖高端肉牛的愿望,也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和市场风险压力,同时为华润集团拓宽了高品质肉牛育肥空间,最终实现了农户与企业的“双赢”效果,促进了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华润基础母牛银行”已经向农户赊销基础母牛1.1万头,全县高端肉牛由2012年的不足千头增加到现在的近2万头。
海原民间刺绣
在“离土”上,当地主要培育发展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剪纸刺绣、特色餐饮四大“离土”品牌。通过实施技能拿证升级工程,累计培训5.4万人,每年转移就业10万人、创收10亿元,劳务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43.4%,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在交通运输上,组建成立汽车运输协会,通过信贷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群众购买货运车辆,培育发展一批运输专业村和专业户,优先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为汽车驾驶员、修理工,不断壮大货运车辆总规模和从业人员。目前全县群众自有货运车辆已经达到7 600辆,带动1.6万人从业,走出了一条短平快的脱贫致富之路。
马铃薯产业助农增收
通过五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海原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五年累计完成生态移民、易地搬迁4.3万人,脱贫销号45个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36%下降到目前的16.6%。
基础设施升级立足根本通路通水架通发展之桥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是长期制约海原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海原县委、政府以“完善路网结构、提升保障能力、服务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为方针,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系列交通大项目。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通车,不仅有效解决了行路难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海原的经济发展速度。
高速公路建设现场
2016年6月16日,对于海原县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全长59公里、总投资31.9亿元的黑海高速公路经过2年的紧张建设正式通车。从此,海原县正式告别“进城须走山路”的时代,有了第一条属于自己的高速公路。黑海高速公路通车后,从海原县城开车到海兴开发区,由原来的一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半小时左右。
海原县是运输大县,全县仅从事客货运输的个体户就有1万多户,过去由于道路技术等级低、坡陡弯急,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特别在冬季下雪后,海原县几乎与外界隔绝,给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对外联系造成了很大障碍。黑海高速的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海原县与海兴开发区的时空距离,还为众多从事运输行业的群众带来了最大的利好。
月亮山风电场
海原县运输大户田国放说:“这几年海原的路越修越宽,既提高了安全系数,也降低了运输成本。” 据了解,正在加紧建设的海同高速将于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这是目前海原通往银川最便捷的快速通道,届时从海原至同心可节省近一半时间,在提高群众出行时间的同时,也为周边乡镇的交通运输及硒砂瓜、马铃薯等特产销售提供了运输便利。
五年来,海原县交通实现了质的飞跃,“出门难”“乘车难”和“运货难”成为历史,安全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成为助推全县经济腾飞的有力抓手。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海原县累计建成干线公路243公里,农村公路983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由2012年的2 285公里增加到2 963公里。
在解决用水难的问题上,海原县这五年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16年建成中南部饮水连通海原片区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5%、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3.2%,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彻底解决。生产用水方面,累计改造旱作基本农田75.8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1万亩。2016年开工建设的脱贫攻坚水源工程—三塘水库项目,2017年8月建成后可增加灌溉面积8万亩。
美丽乡村展现处处和谐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端午节前夕,记者来到海原县史店乡田拐村,被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崭新红瓦房与绿树掩映的美好画面所打动,黑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处处蕴含着生机与希望。
走进村民田成岐家,经过水泥硬化的庭院平整而开阔,5间各40多米2的新房一字排开,屋内瓷砖铺地,窗明几净,各种家电一应俱全。值得一提的是,每间房子都配建了干湿分离的卫生间。“自从村里通了自来水,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尤其是隔三差五也能洗洗澡,美气得很!”田成岐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家三代人一代住一大间,舒服着哩!”
美丽的南华山
田拐村村支书田志福告诉记者,像田成岐家这样的居住条件,如今在田拐村是大家伙新居的标准配置。
史店乡乡长王耀玺介绍,2015年以前,田拐村村民主要靠天吃饭,每亩地最多只有200多元的收成。民居多以土坯房为主,砖瓦房仅占少数,村道都是黄土路。2015年8月起,海原县整合扶贫、闽宁协作、危房改造等方面资金1 800多万元,针对田拐村实施危房改造及公共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2016年8月,田拐村完成所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累计拆除危房8 000米2、土围墙9 000米、烂棚圈5 000米2,翻建新建房屋14 000米2,砌砖围墙10.5千米,硬化道路11.6公里,完成农村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公园等村内公共设施建设。
72岁的田拐村村民李百海见证了村子的巨大变化,他对党的富民政策充满感激:“党的政策就是好哇,家里建房发补贴,退耕还林发补贴,自来水也通到了家里,我现在每月还能领到873元的养老金,生活一点不用愁啦!”
村容村貌变美了,村里也有富民产业。2015年,县里结合田拐村实际,引导村民种植红梅杏1万亩。“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1万亩红梅杏进入盛果期的产值将达到1亿元。”村支书田志福掐着指头算了这样一笔账。“将来我们还要发展林下养殖和乡村旅游呢。”对于未来的发展,田志福信心满满。
海原田园风光
五年来,海原县坚持“城乡统筹、同协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城乡改造建设,人居环境有了显著变化。在乡村建设上,整合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先后改造建设小集镇8个、美丽村庄24个,乡村环境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近年来,海原县大力实施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改造2.2万户,农村危窑全面消除,农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美丽村庄
在县城建设上,启动实施大县城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县城规划面积由8.8千米2拓展到14.5千米2,改造棚户区平房6 060户,配套建设了一批道路、供热、供排水、公园广场、产业园区、商贸市场等项目,县城总体环境和综合功能有了明显改善,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13.3%提高到2017年的21.9%。在生态建设上,坚持“造、封、育、管”相结合方式,五年实施人工造林42.6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8.88%提高到2017年的9.22%,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当我们回头翻检这些数据时,脑海中会不断闪现过去五年这片土地上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和群众一步步走向富裕的温暖场景。
回顾过往,精彩已是过去,下一个五年的新征程,海原县任重道远。
徐海宁书记说,今后五年,海原县将牢牢把握“创新发展、转型追赶”这条主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产业提升、美丽城乡、改革创新、民生优先五大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海原。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需要数字的框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县摘帽,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五年的发展为海原县新的征程蓄积了巨大能量,转型追赶,弯道超车,海原还将展示给我们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