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红星曜吴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

吴忠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孙志有

延安既是长征的落脚点,也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延安岁月孕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一刻也没放松对我国的“分化”“西化”企图。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风云剧变的新世界,他们把突破口选在青少年一代。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用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毒害青少年。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低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乏、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现象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为青少年学习、娱乐开辟了新渠道的同时,有害信息也随之而来,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有的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精神空虚,道德缺失,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总之,青少年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如潮而来的外界信息,如果守不住心灵净土,就容易思想浮躁,远离精神家园。要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就要在青少年中进行弘扬延安精神的教育。而如何才能让延安精神在青少年一代的心灵深处生根,让延安精神哺育他们茁壮成长,已成为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重要教育课题。

一、以弘扬延安精神教育为重点,不断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深情地对青少年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历史的车轮已进入新世纪,少年强则国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博学多才、健康活泼、富有个性、全面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弗洛伊德说过,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做事的动机之一是渴望伟大。渴望伟大,是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意识,有了渴望伟大、敢于争先的激情,才有成就伟大的可能。人生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所以在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社会和家庭要共同参与,步履和谐。要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扬延安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方面,教育部门、学校及家庭都要重视发扬延安精神的教育,特别要邀请有爱心、有经验的老红军、老革命以及英模人物给学生作报告。通过这些老前辈结合亲身经历和大量的革命故事,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使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延安精神,使学生从英雄模范人物身上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认识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是一种光荣的历史使命,从而产生积极自觉的行动。另一方面,校园无闲时,时时都育人;校园无闲事,事事都育人;校园无闲处,处处都育人。学校要经常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宣传,积极开展中国绘画、书法艺术、摄影作品展览和中华武术欣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们民族的深厚底蕴。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题材的古诗文、格言、名篇佳作等诵读活动,加深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通过放映教育影片,加深学生对延安精神内涵实质的深刻领会,把延安精神教育活动引向深入。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定期到军营、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听取战士的先进事迹报告,感受军营的严谨生活,接受教育;也可请战士们深入班级,给同学们讲战斗故事,和同学们交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共同使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取得显著成效。

二、以弘扬延安精神教育为核心,不断培养青少年铭记历史的爱国情感

1.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十六大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为什么我们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条件下还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极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进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招摇过市,横行无忌。某些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顾国际舆论,不顾联合国大多数国家的意见,不顾国际法则和联合国宪章,更不顾几十万、几百万反战群众的抗议,一意孤行。如果我们没有民族精神,没有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坚强意志,没有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没有大有作为的后起之秀,我们就很难保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尊严。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松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渗透,国内有些人也从未放弃宣传“全盘西化”的思想观念。我们如何应对呢?延安精神就是一种十分锐利、十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参观学习,激发爱国热忱。学校每年都要组织高年级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或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通过去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等地参观,用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

3.联系生活,向先进人物学习。学校应把向身边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增强学生认识现实生活及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延安精神的能力,努力实践延安精神。学习张思德、孔繁森、任长霞,学习本地区各行各业典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信念,加强道德品质修养。

三、以弘扬延安精神教育为支点,不断撬动青少年从我做起的行动自觉

1.把弘扬延安精神教育纳入教学机制。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延安精神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讲、写、唱、演的能力,有力促进常规教学。每周少先队活动时,可开展讲故事、诗朗诵、演小品、唱革命歌曲等形式新颖的活动,使延安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2.把弘扬延安精神教育渗入生活实际。学校要把延安精神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把延安精神融入德育中,组织学生学习延安精神,不比吃穿,发扬新时代的艰苦朴素作风。让学生坚定信念、明辨是非、与时俱进、创新进取,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抵御灯红酒绿的诱惑,做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博学多识的国家栋梁之才。

四、以弘扬延安精神教育为主线,不断拓宽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打铁必须自身硬。”首先,教师率先垂范。以延安精神为指导,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讲先进事迹等形式,对广大教师进行爱岗敬业、爱生奉献教育。与此同时,开展“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内容,培养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其次,课堂教学渗透。依托课堂教学,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本着科学借鉴、合理接轨、深化研究、形成特色的思路,汲取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探索适合本校的模式与行之有效的措施策略。再次,加强德育科研力度。通过分学段、定项目,分学科、定专题,按照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初步实现学校有规划、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的科研局面。最后,学校还应发挥校园文化熏陶,努力实践德育教育。如利用主题队会、故事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育,同时还通过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格。在学校开展“节约一分钱、节省一张纸”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节约是光荣的,浪费是可耻的。

五、以弘扬延安精神教育为抓手,不断丰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各级各类学校依据学生认识能力、年龄结构的不同,将延安精神教育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3个阶段,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教育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渐进性。

1.小学抓启蒙,重感知。要求老师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歌谣、故事、卡通、影视等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延安精神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对延安精神传统美德有初步的认识,在生活学习中自觉付诸行动,努力实践。

2.中学抓习惯,重养成。依据中学生特点,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生中推行文明用语,开展“一日规范”活动,开展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厅、远离录像厅、远离歌舞厅、远离台球室、远离不良嗜好、远离危险地带、远离坏人、远离毒品等“九远离”活动,开展讲传统、讲诚信、讲守则的“三讲”活动,开展道德实践、创新实践“两个实践”活动,开展科技小发现、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以及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创新成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3.大学重素质,抓引导。在大学里,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讲座,一类是提高文化素养的报告,一类是英雄模范的报告。这样的讲座、报告几乎场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因为青年人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家乡更加美好。如果把青年人的聪明才智同他们的这种美好愿望结合起来,这种美好的愿望就会变成崇高的理想。而这正是“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意义所在——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中坚,大学生的风貌必将影响甚至决定着十年以后的中国社会面貌。要让大学生有意识、有兴致地学习延安精神,单靠一味说教作用是不大的。要帮助学生走出认识误区,注重指导学生用与时俱进的方法学习延安精神,了解历史,参加社会实践、考察老区、访老红军、学革命史,同时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展观实践延安精神。把弘扬延安精神纳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全过程,组织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中心和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开展一系列长效活动;把弘扬延安精神纳入关爱教育的全过程,开展“关爱学生、关爱老师、关爱劳动者”的活动;把弘扬延安精神纳入艰苦奋斗教育的全过程,在文明修身的活动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的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总之,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超越今天,才能赢得明天。教育的本质是“立人”, “立人”的前提是要打造“精神”。弘扬延安精神,为青少年打好人生底色,将成就孩子们的一生。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必将激励更多的学子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支撑起来的延安精神,把历史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