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彼特拉克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图11)是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诗歌体裁“十四行诗”的主要代表作家。他一生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曾在1341年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他的诗歌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被后世人尊为“诗圣”。
【图11】彼特拉克
最能体现彼特拉克“诗圣”造诣的作品是他的抒情诗集《歌集》。《歌集》有《圣母劳拉之生》和《圣母劳拉之死》上下两部分。《歌集》中的爱情诗透露出一种奋不顾身的理想的爱情观念,表达了彼特拉克对意中人劳拉坚贞不渝的爱恋之心。然而因现实和理想总是相违背,纵使彼特拉克甘愿奋不顾身,他最终还是无能为力——劳拉早已是一位骑士的妻子。彼特拉克将残酷的现实之中产生的复杂情绪付诸诗歌中,以自己的灵魂,用自己的语言,书写出了具有缤纷色彩的爱情絮语。《歌集》中彼特拉克从人性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感情,以写实的手法袒露自己的内心,这样的写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描写劳拉外貌时,彼特拉克也遵循这样的写作手法,用朴实的语言将劳拉描绘成一个平易可亲的新时代女性。这样的女性形象有别于中世纪文学家笔下那种矫揉造作、高不可攀的贵族夫人,对读者更有吸引力。据说彼特拉克的爱情诗传开后,有很多读者竟然也对劳拉产生了爱慕之情(图12),以至于不辞辛苦去到彼特拉克和劳拉同在的小县城阿维农,以求目睹劳拉的丰采。
【图12】[意]德尔·萨托《手拿彼特拉克诗集的女士》
彼特拉克爱情诗歌中对爱与爱而不得的表达,具有真挚直白的特点,摆脱了中世纪文学那种抽象的象征写法。这样一种大胆的抒情表达,其实是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肯定,是作者摆脱宗教束缚、热爱生活的体现。在彼特拉克其他与爱情无关的诗作中,也可见他的这一生活理念。
他曾在一篇痛斥教会的诗篇里说,以前“伟大的罗马城”现在变成了“万恶的巴比伦”,“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这里是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途的学堂,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在这里,善良被扼杀,凶恶却在成长,这儿是人们死前的黑夜和地狱,难道上帝不将惩治你?”
《歌集》中处处可见彼特拉克个人感情的抒发,他不仅把爱情描绘成有血有肉的情感,也将他对政治、宗教、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大胆地表露出来,有人称《歌集》是中世纪以来第一部展现世俗生活的佳作。彼特拉克因其作品饱含人文主义思想,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与但丁、薄伽丘一起被称为中世纪文学史上的“三颗巨星”。然而,彼特拉克的诗歌成就不仅在于他开创了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还在于他在继承“温柔的新体”诗派传统的基础上,把十四行诗体运用到了极致。《歌集》共有诗歌366首,其中十四行诗就占了317首。
所谓十四行诗,即每首诗歌仅有十四行。该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其创作特点是讲究格律严谨,注重抒情。彼特拉克不是十四行诗体的首创诗人,但由于他的《歌集》中大量运用十四行诗体,所以他被视为该诗体的代表。彼特拉克成功地将十四行诗体推到臻于完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发展成为“彼特拉克诗体”。这种诗体结合了十四行诗体和抒情诗的特点,语言表达贴近现实生活,这些新的特点被后来的乔叟、莎士比亚等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所模仿,对后世欧洲的诗歌形式及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