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汇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武汉体育中心

一、基本情况

武汉体育中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承办2002年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FIFA Women’s World Cup)、2007年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分三期陆续建成,由主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主媒体中心、武汉国际体育文化休闲园组成(即“一场两馆一中心一园”),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建设,投资约32亿元。由隶属开发区国资办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该公司于2000年成立,注册资金为91241万元。

武汉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观众座席5.6万个,具备举行国际级和国家级足球、田径赛事和大型文艺演出、会展等活动的条件;体育馆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包括有观众座席1.3万个的综合性室内体育馆及附属训练馆,具备举行国际级和国家级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的条件;游泳馆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观众座席3500个,能够开展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等项目,具备举行国际级和国家级游泳赛事的条件;主媒体中心建筑面积约4.39万平方米,为满足军运会新闻发布、直播、转播需求建设而成,可满足所有类别国际级综合赛事的新闻发布、直播、转播需求;武汉国际体育文化休闲园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主要规划有足球公园、卡丁车公园及环太子湖休闲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设施,已建成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足球公园,包括14片人工草坪足球场,其中五人制8片、七人制4片、九人制1片、十一人制1片,是华中地区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生态环境最佳的湖畔足球主题公园之一。

经过多年实践,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持续盈利。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营业收入约1.74亿元(含政府补贴资金1200万元),利润约1400万元;2018—2019年,为保障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顺利举行,场馆进行封闭改造,经营受到较大影响,2019年营业收入约4088万元,利润约129万元。

武汉体育中心

二、主要特点

(一)发挥场馆优势,举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赛事

发挥场馆优势,举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及战略性和前瞻性较强的赛事,将娱乐性与竞技性结合,以竞技体育带动主要产业转型升级,使武汉体育中心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集聚地。

(二)将场馆公益化运营与市场化运营结合

将场馆公益化运营与市场化运营结合,在做优做精传统体育赛事和文体活动的基础上,紧跟国家体育产业系列政策导向,优化配置产品供给,不断推广冰雪运动及“体育+旅游”新模式。

(三)盘活资产,优化文体服务

盘活资产,优化文体服务,完善配套设施,错位补充契合市场需要的项目,提高社会公共平台的开放水平,积极有序地推进社会公共设施向市民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加大文体产业配套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市场有效经营资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更全的公共服务项目。

(四)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特有品牌

构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并率先通过认证,形成一套规范的场馆管理标准;研究制定了《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管理通用要求》,2014年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认证,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三、经验做法

(一)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市场化运营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市场化运营、独立办赛,不断拓展项目种类,逐步完善运营模式,形成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标准化运营机制,助推武汉体育中心从“场地提供商”向“赛事运营商”转变。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11—2020年,其市场化办赛收入约2.56亿元。

(二)举行大型文体活动,建立文体资源营销平台

瞄准文体活动市场,从举行级别较低的文体活动入手,不断累积经验,逐步尝试自主举行大型文体活动,经过探索与实践,成功举行了蔡琴演唱会、“滚石30”演唱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为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宣传和展示平台。

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

(三)抢抓全民健身战略机遇,完善全民健身产品供给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武汉体育中心向市民全面开放主体育场、游泳馆等,抢抓全民健身战略机遇,完善全民健身产品供给。第一,推出足球、游泳、羽毛球、篮球等项目的培训服务,其中足球、游泳培训深入周边学校,参与技能培训的青少年超过10万人次;第二,创新打造区域足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游泳五大大众化体育赛事IP。

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优化体育服务配置,打造专业教练员团队;成立职工文体活动社区,创建单项俱乐部;制定全民健身场馆运营标准,发展群体活动项目及体育培训教学管理体系;坚持公益化运营与市场化运营结合,积极与市场接轨,开发了一批群体活动广告和冠名赞助等商业资源。通过市场化运营,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221万元快速增至2017年的2168万元,增长了8.8倍,实现净利润1056万元,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构建区域性“全民健身体育服务邻里中心”

充分利用武汉体育中心成熟的场馆运营标准、专业教练员团队和青少年体育培训体系,构建区域性“全民健身体育服务邻里中心”。一方面,发挥场馆资源优势,打造区域性“全民健身体育服务邻里中心”总部;另一方面,通过整合资源,改造中小学校非教学时段的运动场地资源,建设若干分部,形成以点带面的15分钟休闲健身服务圈,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需求。

(五)优化场馆服务功能,提高市场化运营水平

实施资产经营市场化,坚持以服务为主,通过创新招商模式,引入舞蹈、音乐、美术、启蒙教育等艺术类培训;通过产权交易所实现场馆存量物业资产挂牌招商,全面盘活长期闲置的物业资产,提高市场化运营水平,2017年实现了场馆物业资产全部满租。

(六)加大战略新兴项目策划力度,多元发展新资产

加快运营模式转变,创新文体产业链配套项目的研发、储备和建设思路,集中策划一批具有市场价值的战略新兴体育产业项目,包括武汉国际体育文化休闲园、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WFE)、主体育场礼宾楼、主媒体中心等。随着项目的陆续建成,公司自主“呼吸”和正常“造血”功能逐渐增强,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资产基础。

(七)全面升级场馆功能,提高场馆利用率

抢抓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行契机,对场馆存在的面积小、功能设施不全、设备运营能耗高等问题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提高场馆利用率。全面落实全面健身战略,进一步延伸体育产业链。将主体育场礼宾区挂牌“国际会议中心”,打造集国际会议、餐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将主媒体中心打造成集青少年活动、冰球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全民健身场所,积极响应“北冰南移”。

(八)打造智慧场馆,实现场馆综合体智慧运营

集中打造智慧场馆运营系统,使新兴信息技术与场馆运营服务深度融合,采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场馆、智慧服务、智慧运动,实现体育场馆应用的5+1智慧场景:在线服务、智慧前台、智能出入、智能场控、智能监管+综合运营平台,优化市民消费体验,最大化人力资源边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