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我就是刘庇(求收藏求推荐票)
“刘庇!”
孙知策见刘庇离开的步伐不停,直接直呼其名。
刘庇闻言又一次停住脚步,并转身看向孙知策。
“殿下!”
自知失言的孙知策连忙弯腰拱手道。
刘庇反而摆摆手,说道:“孙将军既喊本王刘庇,那本王,不,我便喊你一声表兄。”
其实,刘庇与孙知策的关系并不亲近,甚至可以说以前的刘庇就没有什么特别亲近的人,连与那主动找他谈话还弄伤他的五妹,关系也并不是太亲近。
遑论这位连面都没见过几次的表兄。
又不是像孙知薇那样的女子,若是孙知薇,那刘庇肯定自来熟。
所以,在第一次见面时,刘庇与他才显得那般陌生。
本就陌生,何必故作亲近。
那样也只会当刘庇自己不舒服,更让孙知策看不起。
只不过,现如今刘庇与孙知策的关系不似以前那般陌生,甚至还互为欣赏,所以才称其表兄。
“表兄,我还是那句话,所有后果,我一肩抗起,表兄也不必为我担忧。”
孙知策望着刘庇的眼睛说道:“末将以前曾见过殿下几面,虽未说过一句话,但总觉得如今的殿下的行事风格不像以前的四皇子。”
被孙知策此番动作,此番言语,吓的一愣的刘庇,还以为孙知策看出了他不是以前的刘庇。
转念一想,才明白,孙知策说的应该是,他的变化比较大。
因为,虽然孙知策与以前的刘庇没说过几句话,但是对于四皇子刘庇的性格秉性,孙知策应该还是道听途说过的。
“我刘庇行事自然刘庇,不像刘庇还能像谁?”
刘庇没有躲避孙知策的目光,直接直视孙知策的眼睛说道。
没错,从此以后,不管我刘庇做什么,不管行事风格与以前有如何的不同,我都是刘庇。
我就是刘庇。
“殿下理解错了,末将的意思是,殿下离开皇宫,就任藩王,亲历战事,歼灭鞑䩥,性格早已今非昔比。”
孙知策错开目光,微微低头道:“末将不想看到如今的殿下,被那些只知在朝堂之上勾心斗角的大臣诘难。”
孙知策此话依然大逆不道,他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如果刘庇还跟以前一样,那么他才不会管刘庇会不会受到朝臣的攻诘,皇上的责难,朝廷的惩罚。
刘庇摇摇头道:“若本王都无法承受的责难,你孙将军就能承受吗?”
刘庇改回了称呼。
“本王还是那句话,不要去管手谕。当守则守,该战则战。让会打仗的去打仗,莫要让外行指导内行。”刘庇又说道。
孙知策听着,尤其是在听到刘庇说到最后一句话,他觉得刘庇似乎咬牙切齿,深受其害一般。
“本王再与你说一件从书中看到之事。”
刘庇顿了顿说道:“有一位名将叫做哥舒翰。”
只听两句,孙知策便再次疑惑,还是那句话,他熟知本朝历史,更知前朝及以前历史,可从来没有听过一位叫哥舒翰的名将。
“此名将镇守城关,拒敌于城关之外。敌久攻不下,已有军心涣散之相。然,上令其出城与贼决战。名将再三奏疏:敌亦通兵法,且有备而来,利在速战。若我军轻出,恐落入敌之圈套。只宜坚守,待敌自溃,趁势出击,则大局可定。”
刘庇缓了缓继续道:“上不听,仍令其出,名将恸哭而出,大败。”
孙知策沉默无言,因为他知道刘庇说这个故事是在影射当前局势,准确点来说,从上一个故事就开始影射了。
所以,这两个故事,何止是影射现在的局势,还在影射当今的朝臣,以及当今圣上。
“此名将最后身死,也与这场败仗有关。”
刘庇深吸一口气,似乎是为了舒缓一下心中郁气:“本王不希望孙将军你也落得如此下场。”
见孙知策不再说话,刘庇便转身离开。
回到房间,坐于案前,刘庇随手将两道手谕丢在一旁,然后拿出纸笔,他没有再给皇上回信。
九道手谕催促进攻,回信已是无用。
不过,到现在也没有明发诏书,刘庇觉得皇上其实心里也很纠结,应该是有人撺掇,让其不得不连发手谕。
刘庇思虑一番,最后斟酌动笔,写出一封信来。
待墨迹干,刘庇想了想,又写一封。
两封信毕,刘庇却没有立刻让人送出,而是收了起来。
“再等一会吧!”刘庇喃喃道。
……
……
京城永安,皇宫,御书房中。
“陛下,据探马来报,景东关仍无出兵迹象。”大汉丞相秦文正说道。
“景东关如今只有五万兵力,鞑䩥兵六万。进攻鞑䩥,尚需等待时机。想来庇儿也在观察时机。”皇上刘奋微微皱眉道。
只是不知皇上皱眉是在厌恶秦文正连番催促,还是觉得刘庇不听命令。
秦文正没有再说话,一旁的大将军王公略开口道:“陛下说的极是。不过之前景王在景东关以一万新兵对阵伏浑八千善战之鞑䩥兵,尚且横扫七百里,不惧鞑䩥威。陛下也知新兵与老兵的差距。”
老兵很多都触及三流武夫境界,武力强盛,而新兵则很少有此武力。
“如今陛下已发九道手谕,而景东关又有孙知策坐镇,又有景州大将军司良臣在一旁。可景王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似乎太过谨慎了些。”王公略继续道。
王公略说此番话,好似再说刘庇以前用一万新兵都敢攻打伏浑八千老兵,现在有孙知策与司良臣坐镇,却按兵不动,有些太过谨慎。
但这番话最主要的却不是这些,最主要的其实只有一句话,那就是:陛下已发九道手谕,而景王却没有尊手谕行事。
不论刘庇是为了等待时机,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只要不听皇命,那就是触皇上逆鳞。
果然,皇上眼睛微眯,想到了代王永王与靖北王三人。
此时,刘庇帮皇上写的百幅书法,以及回信的书法,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
秦文正也适时说道:“之前景王殿下的一句‘我大汉,何惧外战’,真是让老臣听的心情激荡,血脉沸腾啊!”
诛心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