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
图29 甲骨文[鸡]
图30 甲骨文[鸡]
图31 甲骨文[鸡]
图32 甲骨文[鸡]
《孟子·梁惠王上》篇中有一段著名的话:“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段话出自孟子之口,意思是:君子对待禽兽,看见它们活着,就不忍心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禽兽是一切鸟类和兽类的统称,除此之外,古人所言的禽兽还是确指,即六禽、六兽。六禽指六种供膳的禽类,分别是雁、鹑、(yàn)、雉、鸠、鸽;六兽指六种供膳的兽类,分别是麋(mí)、鹿、熊、麕(jūn)、野豕、兔。
六禽、六兽都是未经驯化的野生动物,而远古时期中国古人把最早驯化的动物称作“六畜”,分别是马、牛、羊、鸡、犬、豕(猪)。今天人们的日常用语中还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说法,将五谷和六畜并举,可见其源远流长。
驯化六畜的过程,完整地包含在“鸡”这个字的造字过程之中;换句话说,“鸡”这个字之所以造成这个样子,恰是驯化过程的全息展示。
图33 小篆[鸡]
“鸡”的繁体字形是“雞”,甲骨文字形之一(图29),很明显这是一个象形字,画得多么惟妙惟肖的一只鸡,还在仰头啼鸣呢!白川静先生在《常用字解》一书中认为这个长冠长尾的造型与“凤”相近,“看来,鸡似曾被视为神圣之鸟。古时,用文字表示神话传说中的神圣之鸟时,其字为全身的象形描绘”。
“鸡”的甲骨文字形之二(图30),变成了一个会意字,左边是一只手抓着一根粗粗的绳索,右边是一只鸡,会意为捉到鸡后拿绳子捆起来带回家,这只鸡的翅膀还扑棱着,竭力挣扎的样子惹人垂怜。
“鸡”的甲骨文字形之三(图31),右边还是一只手抓着一根粗粗的绳索,左边的鸡瞪眼、张口、扑翅,显然不希望被人捉回家去。
“鸡”的甲骨文字形之四(图32),这个字形更形象同时也更美丽,右边的鸡鸡冠朝天,似在挣扎啼鸣,长尾扑棱,观赏性极强。
“鸡”的小篆字形(图33),字形规整化,右边的鸡形变成了“隹(zhuī)”。“隹”和“鸟”同源,许慎认为是短尾鸟的统称,其实也有长尾鸟称“隹”的。因此“雞”还有异体字“鷄”,正说明未被驯化之前,鸡不过是一种野鸟。
《说文解字》:“鸡,知时畜也。从隹奚声。”鸡是报时的家禽。“鸡”本为象形字和会意字,许慎却根据小篆字形把它当成了形声字。古时的祭器有鸡彝,是刻画有鸡形图饰的酒尊;还有鸟彝,是刻画有凤凰图饰的酒尊。可见鸡的地位等同于凤凰,都是用作祭祀的神鸟。此外还有金鸡、玉鸡、天鸡等美称,都呼应着白川静先生关于鸡是“神圣之鸟”的观点。
“鸡”的字形演变,非常形象地反映了古人抓到野鸡加以驯化的过程。进行简化之后,左边的“又”则完全看不出手持绳索驯化野鸡的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