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通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丝国的由来

古代希腊和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

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把中国西北地区及其居民称呼为“塞勒斯”(Seres),拉丁文的意思是“丝的”或“丝来的地方”,在中文中直译为“丝国”。

有资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全世界蚕桑树有12个种类,中国就有9个,占蚕桑树种类的75%,是世界上蚕桑树种类最多的国家。

1998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这意味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养蚕织丝了。传说中的西陵氏、轩辕黄帝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据《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诗经·魏风》中就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的诗句。古时也有“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之说。蚕茧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应该是最早的“纸”。

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论证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蚕丝的国家,中国丝织品在那时已经享有国际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人们把中国丝织品当作极珍贵的物品,对于东方‘丝国’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知道‘丝国’是个大国;他们赞扬丝国的人民诚实、聪明和友好可亲。”

两千年前,罗马地理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在其《博物志》中曾提到了“塞勒斯”国。他写道:“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这位老先生误以为,丝是从树上而来的。他还说:“保守估计,印度、塞勒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Sesterce)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虽然当年的贸易数字无从考证,但这段话表明:早在公元之初,丝绸之路已把欧亚大陆两端的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以及中间的印度联系了起来。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世纪,恺撒大帝和被称为埃及艳后的克里奥帕特拉都喜欢穿中国的丝绸。有一次,恺撒大帝穿着一件丝绸礼袍出现在剧院,光彩照人,令全场惊羡。一时,穿中国的丝绸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商人不远万里,贩运中国的丝绸。近年,德国考古学家乔格·彼尔在鉴定一座凯尔特时期(公元前5世纪)的坟墓出土的物品时,发现墓主人衣服碎片上嵌满了厚实鲜艳的中国丝绸。

在中国通往西域的道路开通以前,中国丝绸在罗马与黄金等价,只有少数贵族妇女才穿它,相互炫耀。到罗马帝国初期,鉴于丝绸太贵重,提庇留皇帝曾禁止男子穿中国丝绸衣服。可是由于大家喜爱,皇上不但没能禁止,贵族之家锦衣绣服反而习成风尚。

公元92年,罗马皇帝图密善在罗马专门修建了储藏中国丝绸的仓库。这时罗马城的一些豪华市区都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当时,罗马集市上的一磅丝绸等于12两黄金,以至于罗马人不得不将丝织品拆分,然后再重新织成更薄的丝织品出售。

从当时的运输路线来看,中国丝绸运往罗马要路经波斯。波斯由此操纵了中国与罗马间的丝绸贸易,从中牟取暴利。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称帝后,为了摆脱波斯的贸易控制,双方经常发生战争。拜占庭乃与埃塞俄比亚国王联盟,希望埃塞俄比亚代替波斯进行丝绸贸易,并试图以提高商税、控制丝绸定价等办法抵制波斯,结果丝价飞涨,最后拜占庭只得每年补贴波斯现金11000镑,与波斯握手言和。

从一根根莹亮的蚕丝、一匹匹柔滑的丝绸开始,欧洲认识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

老胡杨:沙漠的生命之魂

先秦时期,秦国常以丝绸和西戎交换战马。丝绸经过西北游牧民族运往西方,古人再把战马牵回来。秦始皇修筑“栈道”“略通五尺道”和开凿灵渠之后,中国丝绸开始由巴蜀商人贩运到夜郎(今贵州)、滇国(今云南昆明一带)、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南越(今两广),并经缅甸转道身毒国(今印度)、大夏(今阿富汗一带)、大秦(罗马)。南方经过海道至南洋、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诸岛。然后,从那些地方再换回琉璃珠宝等服饰品。这时,中国丝绸还远销朝鲜、日本等地。

沈子藩的缂丝绘画《梅鹊图》

今天的考古学家,经常可以在一些古罗马的石刻或陶器、绘画作品中,发现许多艺术人物身上都穿着透明长袍、质料柔软的衣料,那就是中国丝绸。还有一些著名古希腊雕像身上那薄如蝉翼的服饰,巧妙地展示了中国丝绸的魅力。

随着丝绸贸易的发展,丝路沿线国家及中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纷纷与丝绸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对中国服饰文化的丰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汉、唐时期,千余年间里,中国丝绸一直源源不断从西北两条陆路,经过中亚,运往欧洲。

遥想当年,中国和西方商人,用骆驼、马匹驮着大量的中国丝绸,从长安出发,在敦煌补水、食物、草料后,再通过阳关和玉门关,开始艰难的长途跋涉。一路上,风餐露宿,穿越荒无人烟的沙漠,翻越白雪皑皑的葱岭和天山,到达中亚、西亚和欧洲。一路艰辛,一路困苦,造就了古老的丝绸之路,造就了中西方的繁荣。

通过采访考证,我十分赞同德国人李希霍芬的学术结论: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就存在着一条从中国经过中亚到达撒马尔罕的贸易路线。这条路线东起长安,西至里海,包括了今天的中亚五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北印度、伊朗等广大地区。

当然,这只是一条路线,还谈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