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若干思考
■ 崔来廷 赵江涛 卢克贞
摘 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当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时,效果如何,应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文章对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的主体、场域及实践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一体化;德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在此之前的2017年5月23日,中央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 “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意见》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以下简称“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举措。迄今为止,学术界有关“一体化德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国内最早开展相关研究的是金忠明(1980),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构家庭、学校与社会或社区“一体化德育体系”(张健与潘国梁,1991;易琳琳、车广吉、郭金玲,2007;赵维娜,2012;周洁,2013);二是关于“一体化德育运行机制” (吴坚,1998;乔丽娟,1996;李俊勤, 2001;励维志,2002;刘世明,2012);三是关于“一体化德育教学模式”(赵志萍,1997;刘有星,2009;史晓鹤等,2011);四是对高校“一体化德育”的研究(田雷,2008;陈东海,2012);五是其他关于“一体化德育”的研究(王佑萌,1993;赵锁臣,1997;张进清,2010;高德毅等,2017),现有成果给后续研究者以启迪。笔者在此试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进行探讨。
一、构建主体
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举国上下正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现在的大中小学学生以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将会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养成的时候,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主体不仅仅包括数以千万计的教师,而且也包括9000万党员以及其他主体,具体如下:
首先,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 9000万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关键。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截至2016年年底,我党党员总人数8944. 7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68.8万人,增幅为0.8%, 2017年党员总人数8779. 3万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一体化德育体系”, 9000万党员干部是重点,与广大教师相比,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不仅是广大教师的职责,而且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也应责无旁贷、率先垂范。陈云同志在1980年曾经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爱国主义价值准则的践行者,做到清清白白为人、坦坦荡荡做官、干干净净做事、磊磊落落处世。每一位党员应做到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做到清正、廉洁与务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加强执政党建设与反腐败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既打老虎又拍苍蝇,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广大教师是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最重要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承载着执政党的期许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在当代学生的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望,体现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评判标准。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拥有教职工总人数为1953.02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教职工总人数为240.48万人,中等教育教职工总人数为160.2万人,初等教育教职工总人数有556.05万人,学前教育教职工总人数为381.78万人,其他教育(工读学校以及特殊教育)为6.54万人。全国拥有专任教师总人数为1575.64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为160.197万人,中等教育专任教师为606.56万人,初等教育专任教师有580.15万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为223.21万人,其他专任教师有5.53万人,其中工读学校专任教师2081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为53213人。①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1575万余教师是全国数亿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蒙者、引路人与导师,在“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②。教育不仅是强国之基,而且也是立国之本,青少年强则国家强,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践行者和“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培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之从小爱长辈、爱国家,长大后为国家服务、献身国家,长大后形成家国一体的人文情怀。
再次,数以亿计的学生家长是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的重要主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可低估。英国学者、符码理论的开创者巴希尔·伯恩斯坦认为:不同社会阶层出生的人,不管其接受如何优质的高等教育,其语言表达仍然会呈现出所处的社会阶层的特征,甚至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其行为方式,“语言的社会化不只是学会了一般心理学所谓的语法、语句与语义,更是学会了语言所引起的一种在社会团体中的自我、角色和认同形式”①。因此,“每当儿童说话或者聆听之时,社会结构就会在其内心中受到强化,而他的社会认同也会得到塑造”②。这说明学生家长对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国现有(截至2016年年底)基础教育在校生22737.584万人,其中学前教育在校生总人数有4413.863万人,初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为9996.281万人,中等教育在校生为8327.440万人③,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师的职责,而且也是数以亿计的学生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有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参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其他人员诸如各种媒体从业人员、文学艺术等精神产品的创作者也是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的主体,他们创作的精神产品诸如小说、诗歌、影视剧等对未成年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影响甚大,媒体从业者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应切实担负起社会职责,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自觉地抵制“三俗”(媚俗、庸俗、低俗)作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生态环境。
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①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http: //www. moe. edu. cn/s78/A03/moe_ 560/jytjsj_ 2016/2016_ qg/201708/t20170823_ 311669. html
②《韩愈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版,第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