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含情:唐代五律百首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王绩

野望

东皋薄暮[1]望,徙倚欲何依[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

牧人驱犊[4]返,猎马带禽[5]归。

相顾[6]无相识,长歌怀采薇[7]。

【作者】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属山西)人,享年六十岁。隋末举孝廉,除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以疾辞,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弃官还乡,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质而不俗,真率疏放,又旷怀高致。有《东皋子集》。

【题解】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在秋日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遂作此诗。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这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此诗标题的意思是:在原野上向四面眺望。

【注释】

[1]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的高地。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2]徙倚(xǐ yǐ):徘徊,彷徨。欲何依:打算依靠什么。描写诗人心情苦闷、彷徨不安的状态。[3]落晖:落日的余光。[4]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5]禽:鸟兽,这里指猎物。[6]相顾:相视,互看。[7]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用“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

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原上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肃杀的色彩,重重山岭均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赶着牛羊慢慢返回家园,猎人的马匹带着诸多猎物归来。我与他们相视而过,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怀念那伯夷、叔齐的隐逸高行。

【解析】

此诗通过对山野清秋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彷徨不安的心绪。

首联点题,写出时间、地点和缘由。“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心情。

颔联和颈联,描写秋天黄昏山林萧瑟寂静的景象。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下,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田园牧歌式的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追怀古代隐士,表现了作者抑郁的心情。王绩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此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格律】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此诗的平仄格式(或称平仄结构)为首句平起仄收式。

此诗的韵脚分别为上平声五微韵中的“依、晖、归、薇”。首联中,第二句的“徙”与“倚”同属上声四纸韵,为犯小韵(所谓小韵,是指五言诗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余九字中重复使用了同一韵部的字。小韵是写作五律时应注意避免的问题。而具有同韵关系的叠音词、联绵词、双音节地名、句中具有对照关系的词,不算小韵,无须避忌)。

此诗的中间两联均为工对。

“薄”古音属入声十药韵,“犊”古音属入声一屋韵,“识”古音属入声十三职韵。

【作法】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此诗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483—493),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进入酝酿探索阶段。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五言律诗的格律逐渐定型,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是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逸事】

此诗的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历代流传的名句。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大约此二句有寄托而无痕迹,寄苍凉于雄浑,无颓丧之感。同时,“落晖”对“秋色”,虽很平淡自然,但令人产生无限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