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影闲思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

诗,是文字的精妙组合。

经典的诗句易于背记,朗朗上口,简简单单一句诗往往具有多层意思。

面对一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诗人能够将日常的事物描述成一句精彩的诗句,启发读者的智慧。

这就是诗的魅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文言古诗的表现形式更是妙不可言——用最简短的诗句表达出异常丰富的含义。

古诗,代表着一部分古代的文化,这种简短又酷炫的文化表现形式我们应当主动继承。

可惜的是,现代汉语的平仄、声韵跟古代颇有差别,导致现代人写好一首古诗显得不是那么容易。这也许就是“文化断层”吧。

然而我们细想,诗最初的表现形式仍然是种方便记忆、蕴含巧思哲理的一些文本。

时至今日,我偶尔还在思考“我们能不能从最原始的诗歌表现形式及其动机上找到创新汉语诗歌的灵感?”

年轻时我就尝试写古诗,当时不懂汉字平仄,甚至分不清韵律。那时兴趣浓厚,却没人指导,我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古诗的。所以,比较早的作品权当是青春的纪念品吧。

由于在文言古诗这方面的探索,导致我一度思考着汉字标准音在古诗中的地位意义——甚至萌生出建议教育机构采纳“双语甚至多语教学”的想法。

这里双语多语说的当然不是指外语,而是指中国的方言——比如粤语等。这个想法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为了方便衔接起古代的文化。每一套中国方言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保留着一定的古音古韵。这对文言古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分注重平仄规则确实是限制时下文言古诗蓬勃发展的因素之一。难就难在,规则摆在那里,不遵守那些规则又应当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创新呢?

关于这点,我想,无论哪一种文体,内容的趣味性都应该放在第一位。小说也好,诗歌也罢,若想得到传承,必然要体现出其强大的价值能量,方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得到读者的认可。

我是一名古诗爱好者,试图探索诗的原始形式,也尝试契合某些标准,仅此而已。

人,诗人,成长嘛,都一样需要一个过程。

但愿每个人都有一两句诗句成为其自身一生的信仰,让他的意志始终坚决,让他的思路始终清晰……

——202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