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立门派,自成一行
随着亚马逊的AWS不断推出新的服务,云计算解决方案也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并大力投资。在国内甚至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云服务的厂商(如北京青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计算领域的竞争格局开始呈现,各个厂商也开始针对企业级专业化场景提供高度完善和有针对性的功能,进而使得云计算从概念落地为技术,再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产业。
上一节介绍了亚马逊在云计算使用方面的创新和经验,这一节带领大家来看看其他IT巨头,包括国内的各大IT公司是如何发展并布局云计算的。
1.5.1 云服务商层出不穷
截至2018年年底,亚马逊云(AWS)、微软云、谷歌云、阿里云和IBM云这五大云服务商控制着公有云市场近3/4的份额。这其中阿里云实属后起之秀,根据财报显示,阿里云当季收入为人民币56.67亿元(约合8.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阿里云快速增长的动力来自高附加值产品、服务的收入组合及付费客户的强劲增长。全球范围内的情况则是亚马逊的云业务(AWS)同比增长46%,达66.8亿美元,依然位列榜首。微软云、谷歌云和阿里云也在不断加速追赶AWS,增长率再次远远超过全球云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因此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云计算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虽然微软云、谷歌云和阿里云的增幅远高于AWS,但它们合起来的份额仍小于AWS,因此要追赶AWS并不容易。排名更靠后的中小企业要追赶前几名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目前云计算呈现出一种一家独大、多家追随、遍地开花的局面。一家独大的亚马逊看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云计算的领军企业。追随的几家公司似乎需要寻求一个突破的场景,其中谷歌提供了G Suite,希望在办公云平台上有所斩获;IBM开始转投开源的产品框架,并率先涉足区块链领域的超级账本项目,希望借此有所突破。
1.5.2 云计算产业在国内高速发展
放眼世界,云计算已经成为工业智能升级背后的基础设施。云计算虽然是由美国科技公司发明的,但到下个十年末,它却可能成为中国科技公司的主导领域。
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自2015年国家推出“互联网+”的战略以来,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整合就已成为帮助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随着越来越多传统企业IT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国内云计算的产业规模、从业人数都在快速增长。最好的例子可能是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大会,在2018年9月,该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约12万人参加(见图1-6),与亚马逊同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约5万人现场相比,阿里巴巴云计算大会的规模着实大了许多。
图1-6 杭州阿里云栖大会的现场
中国云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阿里巴巴是国内最早开展云计算业务的企业,在2009年便推出了云服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度)和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等公司都在加速扩展自己的云计算服务规模。
据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云占据国内公有云市场42%的份额,其次是腾讯云(12%)、中国电信(9%),AWS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为6%。2019年上半年,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和软件市场总额达到了54亿美元。
而根据201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发布的白皮书,预测到2023年,国内的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比2018年的962.8亿元增长两倍多,而且在5年内,将有超过60%的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日常运营会依赖云计算。
1.5.3 技术采纳和普及规律
1962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杰斯在对农村中新事物的采纳和普及过程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了研究报告《创新与普及》,不仅补充修正了两级传播、发展了多级传播模式,还提出了关于新事物传播的重要理论——创新扩散理论。这一理论的精髓就是在创新过程中会把事务分成5个阶段。
● 了解阶段:接触新技术、新事物,但知之甚少。
● 兴趣阶段:发生兴趣并寻求更多的信息。
● 评价阶段:联系自身需求,考虑是否采纳。
● 试用阶段:观察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
● 采纳阶段:决定在大范围内实施。
另一个著名的理论是技术采纳曲线(见图1-7),最早接受新技术的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永远只是一小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新技术的整体市场份额也日益增加。
图1-7 技术采纳曲线
云计算的发展也完全符合这个规律,在云计算刚刚产生时,很多人将其理解为卖硬件的一种新模式,认为只是硬件厂商打算把零售业务变成批发业务了。随着各种云计算支撑的手机应用的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对云计算充满了各种憧憬,几乎所有人都在谈云计算的未来有多么美好、可穿戴设备很快就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实际上在谷歌眼镜推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太多实际项目,于是云计算进入了评价期。此时厂商们开始推出一些简单且易于理解的云服务,比如把计算机桌面搬到云上的云桌面。这种使用体验和传统应用没有太大差别的产品让用户开始尝试接受,此时就进入了试用阶段。像所有产品推广的方法一样,云服务商使用了免费试用的方法兜售这些基于云服务的产品。这些产品也逐渐为用户所接受,用户开始习惯使用云盘来保存和分享文件,使用在线的文字编辑系统处理工作,以及使用在线观看电影的方法代替之前的下载方式。这时云计算进入了采纳阶段。每个云服务商开始考虑在自己专有的领域投入,最终逐渐成为生活的重要辅助和组成内容。
1.5.4 云计算对IT行业职场产生的影响
云计算对IT行业的职场技能会有新的要求,这些影响会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从业者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了;第二个方面是会对一些岗位形成降维打击。
先来谈谈第一个方面。在云计算开始普及之前,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运维人员是完全分开的角色,开发人员一般会在程序代码管理版本库中提供最终交付代码;测试人员(区别于开发人员的独立的角色)会对代码进行测试;最后运维人员会尝试将代码放到生产环境中进行发布。由于三种角色的用户都有自己的使用习惯和配置环境,所以经常会出现运维人员交付之后发现运行有错误,而找到开发人员,开发人员却说自己这里是没问题的,这时就会产生代码责任不清楚的推诿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云计算对解决这种问题有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及运维人员都使用一致的云服务器环境进行开发、测试及最终部署,这个流程进一步发展成了开发人员自己进行测试,自己发布虚拟化容器作为构建件进行最终部署。于是一种开发模式诞生了,这种名为DevOps的模式就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运维人员结合的新角色,开发人员对代码的所有情况负责到底,从实际工作经验上看,这种新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发布效率,且更好地控制了软件产品的质量。这就是云计算为IT岗位角色带来的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影响是对一些岗位有降维打击,比如数据库管理员这个角色,在没有云服务之前数据库管理员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彼时企业数据库一般都是一个大型服务器的解决方案,保证数据稳定、可靠和可用是数据库管理员最重要的工作,一个Oracle数据库的资深管理员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随着云服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把数据存储在云上。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提升,云服务架构的存储成本不断降低,越来越少的企业还保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于是很多数据库管理员就不再被需要了。不过云服务在为技术提升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新的培训和岗位,如基于云服务的认证工程师可以对企业使用云服务进行规划和认证,数据库管理员也可以加强学习,了解云时代的数据库架构,乃至于转向大数据存储结构。云时代的降维打击是针对落后技术的,而并非针对人的,只要持有开放心态,不断加强学习,任何人都可以跟上云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