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村镇饮用水源污染特征及水质监测设备研究
调查全国村镇饮用水源水质、污染源等基本情况,研究村镇饮用水源基本类型及分布特征,开发村镇饮用水源类型及污染物分布地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类村镇饮用水源的污染特征、主要污染源、相关环境因子及影响机理。根据村镇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的特点及实际需要,筛选和开发经济实用新型传感器,见图1-1。
图1-1 村镇饮用水源污染特征及水质监测设备研究
1.4.2 村镇饮用水源监测及预警系统研究
根据村镇饮用水源的特点,研究村镇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指标、安全评价指标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水源水质评价、水质预测、安全预警等技术,构建村镇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及预警系统;建立村镇饮用水源监测及预警系统试点工程,提出村镇饮用水源监测及预警系统技术模式,见图1-2。
1.4.3 村镇饮用水源保护技术模式研究
在调查研究不同类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识别影响村镇饮用水源水质的主要因子;开发村镇饮用水源保护模式模拟系统,模拟不同保护模式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村镇饮用水源地强降雨径流过程,研发颗粒态污染物去除装置;基于水文循环理论,以试验研究为基础,构建各种村镇饮用水源保护技术模式;建立工程示范,优化保护模式各种技术参数和指标,提出村镇饮用水源多种保护技术的集成优化模式,见图1-3。
图1-2 村镇饮用水源监测及预警系统研究
图1-3 不同类型村镇饮用水源保护技术模式研究
1.4.4 村镇饮用水源近岸污染防控系统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制定如图1-4所示的技术路线,即基础资料调研、实验方案设计、启动现场实验研究及各种装置的开发。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工程建设、运行和调试,最后进行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1.4.5 村镇饮用水源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在分析我国村镇集中供水水源污染特点的基础上,以典型污染河流、湖泊和水库水源为修复对象,以污染水源中氮、磷、有机物和藻类等典型污染物满足村镇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为目标,开发经济适用的村镇污染水源生物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装置。重点研发自然增氧多段生物快滤池—反硝化除磷淹水湿地河道旁路修复技术、闸口复合型无动力固定床生物修复装置、多介质潮汐流生态湿地技术、功能微生物定向增殖及原位富集技术、生态演替式人工浮岛技术,以及无动力(或微动力)造流增氧、生物激活和仿生水草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考察不同类型关键技术修复污染水源的效能,揭示集成技术模式脱氮、除磷、降解有机物和除藻的耦联协作分子机制及技术原理;通过试点示范,系统评价生物生态关键技术和集成模式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形成具有应用前景的污染水源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模式,见图1-5。
图1-4 村镇饮用水源近岸污染防控系统研究
图1-5 村镇饮用水源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