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在20世纪,世界各地为了控制洪水,保护河滩地的农田及基础设施,大量开展围河造田及河道渠道化等工程。这种做法扩大了土地开发利用面积,但对河流生态状况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造成河流行洪空间的丢失、河流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破坏并降低河流的休闲娱乐价值。

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河流生态的重要性,欧美等国家通过立法及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来保护生态河流并对已遭到破坏的河流开展生态修复,最重要的就是欧洲水框架指令(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2000年);这个指令提出到2015年实现“良好的河流状态”,“从调整河流满足人类需求,转向调整人类利用满足河流系统健康”。

根据德国复兴银行与中国财政部签署的中德财政合作“Watershed Management on Forest Land Beijing”项目贷款和财政协议要求,2009年北京市水务局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合作开展了中德财政合作项目“小型水体生态修复研究与示范”。项目采用欧盟水框架指令的标准,在北京北部山区密云县、怀柔区、延庆县和昌平区地表水源涵养区开展6条河流(段) 88km长河道的生态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和生态修复工程。其目的是修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增加水体的生态和景观价值。截至2014年年底,在德国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已完成项目的生态监测、评价、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后评估等工作,形成了一套符合北京山区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

本书借鉴德国专家总结的德国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技术、资料及图片,收集整理了北京山区“小型水体生态修复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经验及成果,以文字、照片及设计图等形式对各项生态技术加以归纳总结及介绍,阐述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及技术,展示项目在河流生态监测、评价及修复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本书得到了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区县(密云县、延庆县、怀柔区和昌平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北京山区“小型水体生态修复研究与示范”项目管理、监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