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成为近几年大家关注的热点和谈论的话题,源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水是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内容和重要部分。通过几年的实践,人们对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建设内容、试点城市建设经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我赞成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张航关于生态文明内涵的解释:“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伦理形态。”基于此,我认为水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人类以人与水和谐共生为理念,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以护水、节水为社会公德,以支撑经济社会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水文明伦理形态。”这里有三个关键点:水文明伦理形态、可持续利用、良性循环。
(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根据水生态文明的内涵,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用大水利的范畴,即: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六个方面综合考虑,统一实施。
(1)水安全。指在科学的防洪、排涝标准内,水利工程不失事,确保防护范围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不受淹(或受淹范围不大、损失不重)。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前者大部分城市都能做到;后者大部分城市还做不到。
(2)水资源。指水资源满足区域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需求,这里既指不仅满足水量的需求,也要满足水质的要求。要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落实到各级政府和用水大户,严格责任和考核制度;要继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学校、企业、灌区、居民小区为主要节水载体,带动全体市民的节水行动;要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的管理和监督,开展饮用水源地的安全达标建设;要以河湖连通为途径,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生态系统自然修复。
(3)水生态。主要指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生境两部分组成,河流在输送淡水和泥沙的同时,也为河流内的生物提供营养物;水陆过渡带由于异质性高,适于多种生物生长,既聚集着水禽、鱼类等大量动物,又有沉水、挺水和陆生植物生长;自然的河流有多种形态,河流的多样性使得河流在流速、流量、水深、水温、水文周期变化、河床材料构成等生态因子呈异质性。正是由于这些特征,河流才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活力。
(4)水景观。在自然构景主体资源中,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的客观物质性”与“人的主观感应性”相互作用,产生了其他物质难以替代的景观效应。水除了作为物质资源外,还是一种陶冶情操、平心静气的精神资源,是分布广阔的景观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水作为一种自然客体,能够引发人类丰富的美感,为人的精神世界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因此,作为河流的代言人,我们应将水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优美的水景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5)水文化。水文化指人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当前,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指导水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水和谐的理念规范人类的行为;将河流健康生命纳入道德关怀的范畴中来,构建人与河流的新型伦理关系;水利系统从业人员要提高人文素养,把水利工程同时建成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文化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功能。
(6)水经济。指与水有关的经济活动。除了水的物质资源属性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水的精神资源属性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除了对物质产生不断增长的需求外,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在水利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结合水生态修复,营造滨水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利风景区,既为人们提供一个进行游憩、度假、养生、锻炼、水生态科普和水情教育等活动的场所,也可促进旅游经济的转型升级,使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融合共生。
(三)江南水乡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实践
下面以江苏省扬州市、南京市高淳区为典型,分别介绍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践。
1.水生态文明的“反规划”——扬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
(1)市委书记的见地。在水利部确定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之前,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带队向水利部陈雷部长汇报工作。陈部长问其为何要申报?谢书记的回答是: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二是扬州发展实际的需要。扬州喝的是长江水,流的是淮河水,还有高邮湖、邵伯湖、宝应湖等水资源,扬州的发展离不开水。三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扬州既是淮河入江水道主要所在地,又是南水北调的东线源头,扬州必须搞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淮水平安南泄、长江清水北流。四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扬州城市的发展要拉开大框架,做好大文章,需要水生态文明的支撑。离开了水生态文明,扬州要建设美丽城市将无从谈起。五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需要。扬州老百姓的生活与纵横交错的水网密不可分,喝的水要干净、家门口的河要清洁,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期盼,我们必须回应大众的呼声。
谢书记说得真好,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将国家战略需求、城市发展需求、大众需求,三者统一到水生态文明建设这个载体上。如此巧妙,令人敬佩。
(2)水网地区的城市规划应为水生态留白。瘦西湖是令扬州人骄傲的一处著名景区,站在景区往四周眺望,看不到一处高层建筑,城市天际线自然柔和,没有一点视觉污染。这得益于历届市政府城市规划的留白。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扬州市把这一经验应用到位于淮河入江水道处的“七河八岛”规划中,“七河八岛”顾名思义由七条河以及由其分割而成的八个岛屿组成。2013年扬州市通过市人大立法,形成“七河八岛”区域水生态保护的决议,强制性将“七河八岛”的临水空间作为公共空间,不允许成为房地产商的私家领地。
决议最核心的内容当属“四控一禁”措施——控宽:在临水一定宽度的区域内,不允许建房子;控高:在允许建房的地方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不影响景观视线;控强:控制功能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防止过度开发;控污:污水管网必须全覆盖;一禁:禁止新增违章建筑,拆除违章建筑。
扬州提出的“为水生态留白”的做法,与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提出的“反规划”思路(不是规划可以建什么,而是规划不可以建什么)殊途同归。如此魄力,令人敬佩。
2.美丽高淳,和谐家园——高淳区水生态文明建设
高淳区(2013年由县改区)地处江苏省西南端,东部是丘陵山区,西部为水网圩区,境内水面积占20%,水资源禀赋突出。但受制于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因素,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滞后。如何走出一条具有高淳特色的发展路径?2004年,县委提出“生态立县”战略。至2014年的十年时间,高淳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
(1)生态资源活化,打造国际慢城。桠溪镇曾是高淳最贫穷的乡镇,全镇50平方千米区域内一派原生态风光。他们敏锐捕捉“慢生活”时代情结,规划建设国际慢城。一条48千米“生态之旅”景观带连缀起6个行政村:21座小型水库、200多座塘坝像珍珠一样散落其间,有的与山丘相依,有的与农田相偎,有的与村舍相连,一派田园风光。2010年,桠溪镇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接着,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固城湖国家湿地公园分别挂牌。文旅结合、商旅结合、农旅结合“三大经济带”精彩纷呈。2013年,全区仅农家乐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经营户人均年收入达6.28万元。
(2)堵住污水源头,让水乡更灵动。为保护好境内江、河、湖、库、坝“五水并流”的水景观,高淳区落实“三坚持”:一是坚持从源头上控污,3年来环评否决开发项目10个、关停并转“三高两低”企业36个。二是从工程上治污,实施以提升滨水环境为重点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以固城湖生态修复、水阳江水系调整、砖墙水乡慢城为主体,开展全域水体修复。统筹城区雨污分流、镇村污水管网、农田污染拦截网络建设,城区、集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1%、69%。三是从管理上防污,区、镇两级签订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治水治污不达标单位“一票否决”。境内主要河湖水质已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固城湖成为江苏省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
(3)推进连片整治,建设水美乡村。继桠溪“国际慢城”和砖墙“水乡慢城”建成之后,高淳将其经验向全县推广。在全县推进“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五位一体环境综合整治,整治面积、受益人口分别占全区的2/3和3/4,覆盖率和受益面积保持全国第一。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山水风光型、生态水乡型、古村保护型等水美乡村,率先实现国家生态镇、环境整治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