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大运河各段河道、遗产和管理的现状不一,大部分河道维持原来的线路,留存的河段仍然发挥着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水资源调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运等水利与航运等功能。
(一)河道现状
自元代开会通河和通惠河,至清末漕运终止,京杭运河连续运用的时间近600年,其间大运河各段依江河水沙条件而不断发生改变。现存大运河各河段,基本保持明清线路。1855年黄河改道后,大运河与黄河相交的运口,由江苏淮安清口改变为山东张秋。
大运河漕运终止后,济宁以北运河,或演变为区域河道,或失去水源成为断头河。南运河、北运河、通惠河河道依然保留,具有行洪、输水、生态等功能;会通河部分河段湮废。曾经的会通河水源工程——北五湖消失四湖,只剩安山湖(今东平湖前身)。1960年,在会通河以西新开梁济运河,北起梁山县黄河南岸国那里村,南流经梁山、汶上、嘉祥、济宁,至济宁李集入南四湖(包括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微山湖)。梁济运河承担东平湖滞洪后的向南四湖退泄水任务,现为在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段水道。
20世纪以来,山东济宁以南河段仍在通航。具有水运功能的大运河水道多数已经裁弯取直,现航道等级为六至二级不等,河道横断面亦有较大改变。黄河故道徐州以南中运河、里运河部分水道为南水北调东线水道;东平湖、南四湖、洪泽湖、高邮湖等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节水库。
江南运河现仍全线通航,是中国重要内河水道,水运是其主要的功能。江南运河的支线和城河是区域河湖连通的重要水道,具有排涝、灌溉、景观、生态等功能。浙东运河目前多数河段停航,运河及其相关河流构成的运河水系承担了萧绍宁平原行洪、输水、生态和景观等功能。
整体上看,大运河多数河段至今仍在发挥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水运和景观等综合功能,部分河段将成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由于大运河沿线分布众多的中小企业、城镇和乡村,近30年来水环境持续蜕化,部分河道成为排污河,与大运河连通的部分湖泊水域面积缩小甚至消失。
(二)遗产现状
大运河水利工程存续状况不一。多数经过改造、改建或重建,部分古代水利工程保存完好且仍在发挥作用,部分已成为遗址。保存现状较好的工程有:
(1)通惠河水源工程:北京昆明湖—长河工程体系,包括昆明湖、古水闸、石堤,以及长河、广源闸、高梁桥闸等。
(2)北运河:部分弯道保留完好,减河分水设施遗址保留。
(3)南运河河道及堤岸:保留古代弯曲水道和岸域景观。
(4)会通河水源工程和节制闸:其中戴村坝及小汶河工程,会通河上大部分节制闸保留有闸基、闸墙等。
(5)中运河(含黄河故道)及堤工:其中台儿庄泇河段、宿迁段部分古代堤岸工程基本完好。
(6)里运河及洪泽湖古代水利设施:里运河的淮安、宝应、高邮、邵伯古运河石堤、洪泽湖石堤及水志桩、镇水铁牛基本保留。
(7)江南运河:具有历史价值的河道主要是古运河城河段,河道及石堤保留完好。
(8)浙东运河:萧山至绍兴西兴运河段及石堤、古三江闸、绍兴城河段及石堤、鉴湖残存水域、纤道及石堤保留完好。
(三)管理现状
大运河的管理涉及文物、水利、航运、交通、城建、环保、发改委、土地等10多个部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国家宏观层面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运河管理机构。目前大运河的管理是根据功能,被分散在水利部、建设部、国土部、交通部、文物局等各个部位;
(2)地方层面上是属地化管理,大多数河段和水利工程是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部分河段由流域委员会下属河道管理机构管理,如南运河德州段、中运河韩庄至宿迁段等。江南运河由交通部门管理。部分河段、闸、坝等古代水利工程长期无人管理,如会通河段。
由于管理职能交叉,保护及管理状况复杂。近年来运河北方河段长期断流,河道萎缩、工程设施严重破坏,部分河道、滩区被占用,或沦为容纳污水的场所;济宁以南通航的水道,与古运河逐渐分离,遗留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河道成为区域水利工程,原运河的工程设施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多数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河道被占用,闸坝废弃。河道萎缩和水利功能蜕化后,运河遗产很快遭到破坏,更使运河行洪能力削弱甚至消失,使河道和周边区域生态和景观环境恶化。
(四)大运河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近几年,随着大运河申遗和遗产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水利必将丰富和延伸其传统的管理范畴。将水利遗产保护纳入水利事业范畴,是时代赋予水利事业的新使命。通过对大运河现有功能的拓展,使大运河文化融入广大民众文化生活中,让大运河成为水利与文化结合、与社会经济结合的最好载体,这是水利展示行业形象的窗口,也是面向社会必要的拓展。
目前大运河古代水利工程及水利遗产的管理尚未纳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范围内,在用古代水利工程的常规性维护或工程修复也未考虑遗产保护的要求。运河流域其他行业管理部门或地方缺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城乡建设、生产生活活动中,在大运河河道范围内进行的不合理生产、建设行为,使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水利工程被损坏、废弃或不当利用,部分河段水质及沿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大运河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做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实现大运河水利功能、文化价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