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调水工程受水区水价理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6 水价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系

2.6.1 水价是实行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有效手段

水资源需求管理即是重视需求方对水资源配置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作用,把水资源用户的用水需求和需求方式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部影响因素,把通过改变用水方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所增加的水源一起纳入水资源规划和配置的范畴,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供水生产成本、节约建设资金,并对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这就要求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通过正确合理地设计和引导用水需求,激励和诱导用户改变不合理的用水行为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与用户心协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满足相同的水资源利用目的的前提下,减少水资源消耗和用水需求。

可见水资源需求管理是将水资源供给方与需求方看成是伙伴关系,为谋求共同的整体利益双方必须积极合作、协调一致。而经济手段正是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体现公平性和利益驱动的手段。在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经济手段中,价格手段是最具活力、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有建立随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水资源丰欠情况、时空分布状况、水质条件以及用户对水资源的使用需求和使用程度不同而变化的水价差价体系,才能发挥水价作为水资源需求管理的主要经济手段的激励和调节作用。

正确的水资源消费观念必须要有合理的水资源消费诱导才能发挥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功效。合理的水资源消费诱导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不改变正常生产秩序和生活节奏的条件下,促进用户主动改变水资源消费行为和用水方式,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对改变水资源消费行为和方式具有诱导作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表明,只要水价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且达到一定的水平,水价就能够较好地发挥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制约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诱导不合理的水资源消费习惯的改变,从而促进节约用水。有研究资料表明,当人均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R=1%时,居民一般都能接受,并开始关心用水量;当R=2%时,将引起居民对用水量的重视,注意节约用水;当R=3%时,将对居民用水产生很大的影响。

2.6.2 水价是促进用水效率提升的重要措施

水价主要通过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来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价高低直接影响用水企业或其他经济单位的生产成本。当水价较高,企业用水成本占到生产成本的一定比例时,必然对企业的生产利润产生影响,当用水成本很高致使用水企业生产无利可图时,企业必须采取节水措施甚至转产,从而促进水资源向用水效率较高的企业转移;相反,当水价较低,用水成本不被企业重视,致使低效率用水和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

国内外的节水实践证明,提高水价是最有效的节水办法,当工业水价提高10%,工业需水量下降2%~7%。如20世纪中叶的法国巴黎,当单位水价提高10%,用水量相应降低了5%。德国由于水价较高,当水价年均上涨率为2%时,工业部门设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水消耗。目前德国工业用水平均重复利用3次,而著名的大众汽车公司用水可循环利用5~6次。澳大利亚的水价年均增长率为3%,在此举措的带动下有关工业企业设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结果在产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用水量却有所减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对水价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各地新水价政策的制订和供水企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实施水价制度改革后,澳大利亚供水企业的水费收入占总收入的占比由15%增加到了60%,却使工业用水量在近5年降低了16%。因此,定价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工具,能确保人们认清水的价值。如果没有适当的水价,供水公司就不可能承担供水、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维护等多项城市水务职能。同样,水费如果没有占到市民人均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把节约用水当成一回事。波兰供水企业为国营企业,后改为市政府管理,为减少供水企业亏损,水价上涨得较快,超过物价指数,引起用水单(消)耗逐年下降,并使1989年后的10年期间工业用水下降10%~75%。

其他国家的节水经验也表明,除制定法规和加强宣传外,价格是节水的主要政策。通过提高水价标准,实行两部制水价、阶梯式水价、多用水多付税等价格政策,实现了工业产值逐年增长、用水逐渐下降和节水良性运行的目标。典型国家及地区工业水价弹性系数见表2-1。

表2-1 典型国家和地区工业水价弹性系数

img

2.6.3 科学水价有助于促进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

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作为环境资源的客观要求。水资源规划思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是影响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治理的最根本因素,而水价形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模式。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水价,一般都包含供水生产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且污水处理成本与供水生产成本的比例趋于1∶1,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污水处理一体化的水管理模式,对防治水环境恶化并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我国传统的水价主要以补偿供水生产成本和合理收益为目标,没有考虑粗放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对水资源赋存条件和再生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也较少考虑废污水排放后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以及对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的影响。为此,应以可持续内涵和要求为指导,在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内部成本的同时,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成本和社会成本,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手段使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统一于水价这一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