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系列新技术应用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5 技术应用操作程序或方法

3.5.1 技术操作程序

以水箱为水源的灌溉系统总体结构如图3.13所示,其组成部分如图3.14所示。

图3.13 灌溉系统总体结构图

图3.14(一) 灌溉系统组成部分

图3.14(二) 灌溉系统组成部分

3.5.1.1 水源

水源有多种:包括井水、江河水、沟渠水、雨水、自来水。水质应适当净化,达到微灌用水标准。

3.5.1.2 微润灌溉水源首部

有的地区水源复杂,可配备沉降池、过滤池(箱)。

如水质符合微灌水质的地区可直接接入输水管网进行灌溉;如水源水质不符合微灌标准,则应设置水质净化设备如沉砂池、砂石过滤器、碟片式过滤器等。

(1)灌溉期内水池、水箱内保持有水,且水池(箱)内的水位距离地面的高度不低于2m,以保持系统正常工作压力。大面积种植的和水库、水池在山顶的,可采用减压阀或浮球阀池控制压力。

(2)水箱容积的计算方法:按每微润管每米每天耗水2L计算日耗水量,同时考虑每天向水箱中补水的次数确定水箱容积。

(3)未达到微灌水质标准的水源,必须加装净化、过滤装置。

(4)若水源是水塔式自来水,可不用水箱。可用减压阀组来控制压力,从而控制出水量。

3.5.1.3 压力控制组件

浮球阀可控制灌溉首部贮水容器的水位,从而调节灌溉系统的供水压力;减压阀可直接调节灌溉管网内的压力。系统减压阀组安装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端与水源相连,另一端与灌溉管网的输水管路连接。

(2)高压水通过减压阀后,进入微润管,压力大小可根据压力表读数,一般正常工作压力为0.02MPa以下。

(3)调高或调低压力可控制出水量大小。

3.5.1.4 开沟

微润灌溉属于地下灌溉,铺设时需先开沟,将微润管埋于地下。有两种埋入方法。

(1)浅埋。埋深10~15cm,距树干水平距离要通过开挖目标作物样株,查看作物根系分布确定。将微润管埋设于距作物根系中外部,距离视具体情况而定。

(2)深埋。埋深25~35cm,位于耕犁底层下。机械化收获及整地时不受影响。

3.5.1.5 铺设微润管微型水库和微润圈

铺设微润管、微润圈和微型水库时注意铺平,微润管能发生扭转,防止通水后造成扭结;尽量不要让土块或石块压在灌水器上,以免影响其正常工作。

(1)微型水库。垂直埋于树木根区附近。用PE管将多个微型水库相互连接构成灌溉网。

(2)微润圈。环形埋于树木根层周围。用PE管将多个微润管相互连接构成灌溉管网。

3.5.1.6 微润管、微型水库、微润圈与配件的连接

(1)微润管的连接要选用专用的带锁扣的三通,以保证微润带连接后不会漏水,且用于输水的PE管也连接紧密不漏水。

(2)需在灌溉系统尾端设立排气管或排气阀。由于灌水器在灌溉过程中有时也会充当输水作用,而当灌溉系统停灌后复灌时,系统中就存留大量空气,如不排尽空气则影响灌溉系统的出水量及灌溉效率,因此必须在灌溉系统尾端设立排气管或排气阀以排尽管路中的空气。

3.5.1.7 充水、排气

安装完后,开启阀门,接通水源,将管路中的空气排出,使水压达0.02MPa(2m高水压),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关闭排气阀。

3.5.1.8 管网检查及土方回填

(1)检查管网有无漏水点,发现漏点及时处理,将漏点处剪断再用直通连接。

(2)检查地表湿润情况及管内充水情况。

(3)填土掩埋。掩埋时管内应充满水,微润管内已充满水。

3.5.1.9 系统运行管理

(1)灌溉管网建成,湿润体初步形成后,应让微润管保持在最大出水量状态,使湿润体体积不断扩大,并包容作物的主要根系,然后将系统压力控制在该工作压力范围内。

(2)湿润体体积控制。初装时,使水箱内的水保持水位2m以上,使湿润体逐渐扩大。当湿润体体积达到直径50~60cm,并包含全部目标作物根系范围后,进行出水量控制,适当降低水箱水位,使湿润体停止扩大,避免湿润体体积过大浪费水。

(3)湿润体内含水量控制方法。

微润灌溉可以通过调节水箱内水位高度来调节微润管出水量,以便控制土壤含水量在粘壤土中压力x与出水量y之间呈线性关系:

y=68.844x+25.613

R 2=0.9953

1)刚开始播种或移栽时,地表需要湿润,可提前几天让灌溉系统2m以上水位运行,使湿润体的上缘与地表面相交,使地表局部湿润,便于播种。

2)待种子发芽、根部扎入湿润体内,地表太多湿润已没有意义,可按前面所述方法,降低系统内压力,减小微润管出水量,使湿润体直径缩小,地表湿润部分消失。这种调整,一方面可避免地表蒸发损失,另一方面可降低湿润体内过高的含水量,使湿润体内水、气比例适当,更适于作物生长。

3)水箱内水位控制器的使用方法。为提高作物品质,保持土壤水分不盈不亏、水气均衡,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应对水箱水位进行控制。将土壤含水量调节到最佳状态。

水箱水位控制应与土壤含水测定同时进行。依据含水量测试数据,经反复调整,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到最佳状态。

如某作物所需最佳土壤含水率为19%时,可以通过一边测试土壤含水率,一边调整压力的方法,找到与该土壤含水量对应的压力值,保持系统压力,则可保证湿润体内土壤含水可长时间稳定保持在19%左右。随作物不断生长和气温升高,可逐渐调升系统微量压力,(如每次调升10cm)使管出水量增多,以补偿环境变化多消耗的水量,使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灌溉状态。

3.5.2 技术使用方法

微润灌溉技术使用方法如下。

(1)水源确定。微润灌溉用水主要有两种,黄河水和井水。对于黄河水一般需要建立泥沙沉淀池、蓄水池,蓄水池一般以水箱为主,保证水箱2~3m水头即可。在机井水源,可直接配套减压阀装置,实现无水箱水源供水方式。

(2)水源工程规模确定。田间水箱是为建造灌溉系统专设的供水水箱,水箱高度应不低于2m,其容积视地块大小与注水频率确定。一般按每日每亩耗水量0.3m3计算水箱容量,计算时应考虑到注水频度。频度越高(如每日注水一次)水箱容积越小,土壤含水量波动越小。若将向水箱注入频度降至3~5d一次,水箱容积需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农田土壤水分虽有些波动,但对灌溉效果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3)在灌溉系统的首部配套压力、流量等监测、控制设备。

(4)管网设计与布局。按照管网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管网设计。支管间距按照单项供水时微润管毛管尽量小于100m,保证毛管进口压力2~3m。

支管间距按照双向供水或回形供水时毛管的长度可适当加大到200m,保证毛管出水口压力1m左右。

输水主管、单元输水管道工程按照连续灌溉、日连续供水设计。如果对于株距较大的经果林,根据规划灌溉区面积A,作物的行距D,植株的株距Z,每棵作物布置微润灌溉毛管的数量(1根、2根)、毛管长度1m,确定灌溉水源工程的供水规模:

针对1棵作物布设1根微润管日灌溉水量:W=A/(D·Z)×2×10-3

针对1棵作物布设2根微润管日灌溉水量:W=A/(D·Z)×22×10-3

(5)毛管埋设深度根据作物主要根系层的活动范围,铺设在根系活动层的中部。高耗水作物可以每行作物铺设两根毛管,一般作物铺设1根毛管。毛管尽可能靠近作物布置。

(6)润湿体及润湿体体积的调控。

润湿体直径大小可通过水箱中的水位(或减压阀的压力)来调节。当水位较低时,微润管内压力低,出水量小,形成润湿体的直径较小。当需要增大润湿体体积时,可调升水箱中的水位或减压阀的压力值,并保持系统在高水位状态运行。

在刚开始安装微润灌溉系统时,管路铺设好后,需首先将水位调至最高水位,如2m,并保持在此水位高度运行3~7d。待形成合适大小的润湿体后,再将水位降至正常灌溉状态。

(7)土壤水分的最佳状态及调控方法。

1)将水势仪埋入种植该作物的农田中的适当位置,该位置应处于将要形成的润湿体范围内(如距作物10~15cm处)。

2)向已安装好的微润灌溉系统通水,使土壤中润湿体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由于土壤受到灌溉,含水量不断增加,水势也随之不断上升。

3)调整水箱水位(或减压阀上压力表的表压),观察水势仪读数,使水势值达到P。然后通过水位的上下微调,使水势稳定在P点。此点对应的水位高度H(如1.60m),即为使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的最佳水位。

4)保持水箱水位(或压力表表压)稳定在H点。此时,土壤润湿体内水分支出量和收入量达到平衡,土壤含水量可长时间稳定在70%的田间持水量附近,使作物在最佳水气条件下生长。

(8)在作物生育期,长期观测作物的长势和土壤水分变化状况、毛管控制土壤湿润范围,如出现水分过多状况,可适时关闭系统停止灌溉一段时间,实行间歇灌溉。经过一段时间的灌溉监测,可总结微润灌溉经验,研究提出不同作物的微润灌溉制度,为工程的后期运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