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1954—1964年)
带电作业是我国电力工业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它将过去对电力设备传统的停电检修方式,改为电力设备在不停电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检修,因而减少了故障停电和计划停电时间,解决了供用电之间的矛盾,可不间断地向用户供电。经60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带电作业解决了改造设备和工程建设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不仅提高了安全供电的可靠性,而且也减少了停电损失。目前,带电作业已成为供电设备运行维护中不可缺少的检修手段之一,它为电网安全经济供电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顾中国带电作业史,带电作业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广大带电作业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带电作业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笨重到轻便、从低电压到高电压,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提高。
图1-1 鞍山钢铁公司
一、中国带电作业的起源
(一)带电作业在中国工业重地鞍山破茧
为迅速发展国民经济,1952年5月,中央决定集中全国力量首先恢复和扩建鞍山钢铁公司,号召全国支援鞍钢。全国57个大中城市的199家企业响应号召,参与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炼铁高炉三大工程的建设。随着钢铁产量的飞速增长,鞍钢年用电量从1949年的8201万kWh猛增到27395万kWh。
1952年6月23日,水丰发电厂遭到侵朝美军的轰炸,鞍钢生产用电短缺严重。为减少停电对建设和生产的影响,鞍山电业职工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在创造发明快速检修法、流水作业法及防误操作等成果的同时,萌发了研究带电作业技术的想法。
1953年全国开始执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沈阳电业管理局指示,鞍山电业局于5月15日成立推广先进经验委员会,由局长担任主任,局技术主任刘承祜任副主任。推广先进经验委员会广泛、深入地发动职工开展创造发明及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一年全局就涌现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118件。
图1-2 水丰发电厂
1954年2月25日,由于线路瓷瓶脏污,一场春雨造成鞍山地区8条44kV线路污闪停电,影响了鞍钢等10个厂矿的生产,经济损失达45.2万元。严重的事故教训进一步激发了电业职工研究带电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鞍山电业局的领导深感常规停电检修方法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在鞍山这个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探索出一条新的供电发展道路。
1954年5月2日晚8时40分,鞍山铁西区人民路3.3kV北干线25号杆右1分歧杆上的高压保险器发生火花放电。当夜值班的鞍山电业局配电科副科长刘长庚为不影响工厂生产和人民欢度“五一”劳动节,戴绝缘手套带电处理了故障。刘长庚做的“好事”违反了安全工作规程,受到电业局的警告处分。为安全开展带电检修,刘长庚决定研究带电处理电气设备缺陷的工具,提出了在螺丝刀和钳子上安装绝缘把手实现不停电检修的办法。中国带电作业的嫩芽在以刘长庚为代表的一批电业工人的培植下破土而出。
5月12日,技术主任刘承祜在局长和党总支的支持下,以“生字0358号”通知号召职工开展带电作业技术研究。通知中共有六项课题,其中第五项是创造各种带电作业用的绝缘工具(例如低压作业、高压换保险丝、安装瓷瓶开关、接引线、换立瓶、清扫瓷瓶等)。通知下发后,至当年7月初已收到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方案81件,年内研制出带电作业绝缘工具13件。
1954年5月12日,作为鞍山电业局带电作业“创始日”载入该局局志,更作为全国带电作业发展的“开端”载入中国带电作业史册。
1955年第三季度,鞍山电业局公布了9项带电作业课题,在全局组织5个专题研究小组。
8月15日,潘玉泉提出带电更换3.3kV木杆、横担、立瓶的方法,绘制出5张示意图,写出了5000字的说明书。9月14日,刘长庚提出带电更换木杆、横担、瓷瓶及绑线的方法,画出了14张草图,并对每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制造要求作了说明和计算。10月初,鞍山电业局成立了以刘长庚为首的“不停电检修研究组”,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的第一代3.3kV带电作业工具研制工作。这套工具研制出来后,取名为“升降涨缩器”,又称为“升降立管”。这套工具具有带电更换3.3kV线电杆、木横担和针式瓷瓶的多种功能。
不停电检修技术的出现并取得明显成效,立即得到原沈阳电业管理局和电力工业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1955年,电力工业部委派沈阳电业局刘庆丰、天津电业局何树声、上海供电局成木金、长春送变电公司宋桓嘉等六位同志赴苏联学习带电作业。期间,苏方只允许观看,不让参加实际操作,他们努力记住带电作业项目的方法和原理,收集有关技术。回国后,刘庆丰、何树声分配到沈阳电业管理局,宋桓嘉和成木金分配到北京电业管理局,负责筹备成立带电作业技术研究组,积极从事带电作业项目和工具的开拓性工作。
不久,鞍山电业局试制出22~66kV单回线路直线杆不停电更换电杆、绝缘子串的升降涨缩型工具及装拆U型螺丝用的挑钩,解决了绝缘子与导线线夹的拆装难题。随后又研制一种蜗轮拉线调整器,解决了临时抱杆的稳定调整问题。到1956年10月,第一批3.3~66kV不停电检修工具全部配套研制成功,包括各种工器具共60种81件。
为了巩固和发展不停电检修研究的初期成果,1956年6月14日,鞍山电业局成立由张仁杰任组长的中国第一个带电作业专业组。通过培训作业队伍,制定了《不停电检修工作规程》等。
图1-3 原水电部选派人员赴苏联学习有关带电技术
鞍山电业局开始把不停电检修技术列入设备的正常检修方法中。从1956年12月起,这个检修组在66kV营(口)华(铜矿)线大修工程中,应用不停电检修方法更换了木杆32根,减少停电时间72小时,多提供电量10万kWh。
图1-4 鞍山电业局使用第一代工具带电更换66kV线路直线杆绝缘子
(二)电力工业部协调组建带电作业研究组
为了加速不停电检修工具研究和试制工作,1956年11月至12月,沈阳电业管理局副局长方深多次向电力工业部领导建议,集中4位留苏同志一起研究带电作业技术、项目、工具和拟定规程制度。电力工业部生产司、干部司与北京电业管理局领导研究决定,同意方深副局长的建议,把宋桓嘉、成木金从北京电业管理局调到沈阳电业管理局。沈阳电业管理局决定由东光烈负责组建154~220kV不停电检修工具研究组,负责开发154~220kV带电作业项目;鞍山电业局继续研制3.3~66kV第二代带电作业工具。
图1-5 我国首条220kV输电线路(松东李)工程纪念邮票及工程竣工典礼
图1-6 第一代154~220kV不停电检修工具
154~220kV不停电检修工具技术研究组的成员有:沈阳电业管理局的东光烈、李绪波(机械工程师)、丁然(女)和刚从苏联学习归来的刘庆丰、何树声、宋桓嘉、成木金等八人,由方深副局长亲自领导,技术上由生技处崔应龙负责。方深副局长连续两次带领电管局线路专责工程师崔应龙和沈阳中心试验所技师东光烈等专业人员到鞍山视察指导,亲自到营华线观看现场实地操作,及时肯定了鞍山局的研究成果。
1957年,根据方深副局长的要求,鞍山电业局抽调专业人员参照日本、美国的有关资料,开始研制第二代3.3~66kV不停电检修全套工具。刘长庚不分昼夜揣摩每件工具的部件结构,用纸片、萝卜、薄铁板制作模型,用两个多月时间学会了制图技术,画出了100余张机械加工图。通过省内外上百个兄弟单位和厂家的通力协作,于1957年底研制出第二批3.3~66kV不停电检修工具。刘长庚整理出第二批3.3~66kV不停电检修工具150多种378件的图纸共数百张,工人出身的王鑫铨同志编写了3.3~66kV不停电检修安全及操作规程十余万字。根据带电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鞍山电业局将原有8人的不停电检修组扩大到18人,组成不停电检修班。
不停电检修班将带电作业列为正常检修方法,负责维护全局输配电线路,参加带电作业工具的研制、使用和改进工作。1957年11月,沈阳中心试验所研制的第一套154~220kV带电更换铁塔瓷瓶的工具送到不停电检修班,从11月16日开始在154kV青鞍线进行了十余天培训后就应用到生产上,并为全国各地到鞍山学习的人员演示。1957年,鞍山电业局使用新研制的第二批工具进行带电作业301次,消除设备缺陷323件,其中紧急缺陷45件,多提供电量150万kWh。
以东光烈为首的研究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快速、高质量地研制出154~220kV不停电更换铁塔直线串及耐张串绝缘子全套工具。工具的各类卡具按照东北地区154kV、220kV的松虎线、松滨线、水鞍线、鞍营线及青锦线等线路的金具结构及塔型设计制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工具问世后,沈阳电业管理局会同中国电业工会辽宁省、吉林省工会委员会颁发《154~220kV铁塔带电更换瓷瓶暂行安全工作规程》。规程明确东北地区管辖154~220kV线路的电业局及供电局的总工程师、带电检修组全体人员及有关技术、行政领导人员,必须熟悉该规程,同时还明确带电检修组不执行经济核算制,不从事劳动竞赛,在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完成任务。这些规定,为带电作业新技术的推广铺平了道路,许多指导原则甚至一直沿用至今。
图1-7 首次220kV等电位试验
1958年7月15日,沈阳中心试验所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展了220kV人体直接接触带电导线的“等电位”试验。青年技术人员刘德成在研究组负责人王遵和东光烈的指挥监护下,第一个进入强电场,成功地进行了220kV等电位作业试验。7月18日,该研究组又在沈阳北郊虎石台变电所附近的220kV李虎线2号塔上,成功地进行了等电位更换导线线夹和补修导线的检修工作。
线路设备带电检修仅能减少因线路检修而造成的停电,变电设备出现问题仍需停电处理。变电所停电影响的范围更大,造成的损失有时比一条线路的大几倍,特别是每年一度的变电设备(包括避雷器、电容器、各类互感器、隔离开关及户内设备)预防性试验,仍需完全停电才能进行。1958年,继线路采用带电检修技术成功之后,鞍山电业局新开发了变电带电检修技术项目,历时10个月。开发成功的项目共有10项之多,详见《不停电检修高压配电装置》(鞍山供电局编,1960年)一书。项目的成功开发进一步减少了系统停电,为增加电网效益创造了条件。
1960年2月至12月,为了满足带电作业发展初期的工具需要,鞍山、沈阳电业局牵头,组织了大连、营口、阜新、抚顺、本溪、丹东、齐齐哈尔、太原、乌鲁木齐、天津、北京等供电(电业)局和石景山发电厂等22个单位于年初进行了44kV支拉式带电作业工具的联合加工,成立了联合加工组。基地设在沈阳电业局送电工区,由沈阳电业局送电工区主任李光济、技术员于德金、鞍山供电局工程师刘长庚负责组织工作。联合加工组下设制图组和工具加工组。这个联合组计划加工制作工具105套。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和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工厂提出停止加工协议的要求。经过联合加工组的研究,决定在1960年年末中断工具加工工作。已加工出的成品和半成品,按原订货单位计划数量分发各局自行组装。这次22个单位联合加工带电作业工具的工作,持续不满一年,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这一行动反映出当时带电作业人员热爱自己专业工作及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经验交流促进带电作业走向全国
1956年,沈阳电业管理局先后安排鞍山电业局研制组及部分老电工去沈阳、长春进行四次规模较大的操作表演,共70余人参与了操作。期间,苏联专家多洛辛也到鞍山进行指导。“不停电检修”这项新生事物经过这次表演开始在东北部分地区传播。广大电业工人和领导干部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纷纷效仿和推广,一场自发性的推广活动开始兴起,这是中国带电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图1-8《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记者采访鞍山供电局不停电检修取得成功的消息
鞍山电业局于1958年1月成立技术革新小组,由局总工程师直接领导,负责带电作业的研究与提高工作。刘长庚调入该小组负责具体工作。1月,鞍山电业局召开带电作业专业会议,除本局人员参加外还邀请辽宁省电业局领导及东北三省有关单位参加。会议上鞍山电业局表演了更换π型电杆、更换瓷瓶及22kV更换转角杆横担等10个项目。1月25日,《电业工人报》对这次专业会议作了报道,题为“交流带电作业经验——鞍山电业局召开带电作业会议”。
鞍山电业局、中国电业工会鞍山电业局委员会共同制定《3.3~66kV送电线路带电检修暂行安全工作规程(木杆、水泥杆、铁塔)》。同年3月,鞍山电业局制定了《3.3~66kV送配电线路带电检修现场操作规程》。12月这两本规程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合并为《不停电检修现场安全工作、操作规程》并向全国出版发行。
图1-9 全国第一期不停电检修电力线路培训班
辽宁省电业局在鞍山召开推广不停电检修线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东北三省相关电业局,还特邀了太原、广州、南京、昆明、北京、成都、天津等电业局及天津大学、成都工学院。鞍山电业局在会上演示了3.3~154kV线路带电更换电杆、横担、瓷瓶,测试导线压接管等16个带电作业项目。
3月27日,鞍山供电局向水利电力部部长办公室上报了“关于带电检修工作的专题报告”,将1955年以来先后研制、加工3.3~66kV两批工具及操作训练情况做出总结,对使用两批工具进行检修的项目做了说明,反映全国各兄弟局盼望早日推行带电作业技术的愿望。
图1-10 东北110kV变电站带电加油
(a)工作前准备
(b)绝缘硬梯组装
(c)同电位人员登梯
(d)均压带接通电源
(e)带电加油
《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到鞍山电业局采访开展带电作业情况并观看该局带电作业表演后,于4月12日发表了题为“电力工业的重大技术革新——不停电检修电力线路”的长篇报道。《工人日报》、《人民画报》、《辽宁日报》、《辽宁画报》等刊物相继发表评论、报道和专访文章,大力宣传了鞍山电业局创造成功不停电检修的事迹和经验。
辽宁省电业局以〔58〕辽电供字第0701号文件,发出了“开展线路带电检修工作的通知”,要求辽宁省各电业局立即考虑组织带电检修小组,并与鞍山局洽谈加工问题,迅速开展不停电检修工作。
鞍山电业局于4月24日在天津进行了第二次带电检修表演,来自全国电力系统的供电局、发电厂以及电力系统外的人员共80余人参观了表演。通过几次成功表演和辽宁省电业局具体部署,证明带电作业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有条件在全国推广应用。广东省电业局线路管理所选派输电运行人员卢永浩、刘均来等人到东北鞍山参加带电作业培训班,回来后成立带电检修班,开展带电作业试验。
1958年,根据水电部通知的安排,鞍山供电局从当年5日20日开始举办全国第一期不停电检修电力线路培训班,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河北、四川和陕西、安徽等8个地区电业局的46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根据辽宁省电业局的安排,于当年8月在鞍山举办第二期不停电检修电力线路培训班,来自大连、沈阳、抚顺、本溪、锦州5个供电局的59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1959年10月25日至11月13日,鞍山电业局受辽吉电管局委托在鞍山举办变电带电检修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地区供电局及其他供电单位的带电作业一线工人及技术人员约50人。培训的检修项目有:更换户外6.6kV母线绝缘子;更换66kV单极刀闸支柱绝缘子;等电位更换3.3kV三极刀闸;检修66kV电流互感器及66kV避雷器断接引线。
1964年11月9日至16日,东北电业管理局在鞍山召开“带电检修鞍山现场会”。这是一次带有比赛性质的表演会。东北三省各供电局、部分发电厂及上海、北京、天津等兄弟省市21个单位参加了大会观摩。鞍山、沈阳、通化、锦州、营口、吉林、哈尔滨七个供电局在13个表演项目中共进行36组次、219人次的操作。其中220kV线路有7项,144人次;44kV线路有5项66人次;还有220kV变电1项9人次。会议期间交流了开展带电检修的经验。大会组成了操作评价组,按安全、工具、操作方面的评议标准对表演进行考评。其中鞍山供电局获得4项第一名,吉林供电局获1项第一名,锦州供电局获1项第一名。
二、早期带电作业的推广
1958年8月12日,毛主席视察天津时参观了电业工人自己制作的带电作业工具,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1959年10月1日,吉林电业局带电作业班被评为局、市、省先进小组,当年10月1日,该带电班的代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庆观礼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带电作业新技术的关怀和赞赏极大地鼓舞全国电业工作人员,并推动了全国带电作业工作向纵深发展。
图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庆典盛况,同时,吉林供电局带电作业工人得到国家领导的接见
1958年4月29日,水利电力部以〔58〕水电生字第58号文件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推广不停电检修电力线路的通知”。该文件发至辽宁、湖北、四川、陕西4个省电业局和北京修造厂、沈阳技术改进局、电力建设总局,以及北京电业局、上海电业局、鞍山供电局,抄送黑龙江、山西、河北、山东、甘肃、河南、湖南、广东、贵州、内蒙古自治区电业局,昆明、徐州、乌鲁木齐电业局,古田水电站,江西省水利电力厅,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全国委员会。通知发出后,全国带电作业班组像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带电作业新项目、新工具的研究发展蓬勃兴起,使中国带电作业以极其迅速的步伐向前迈进。《电业工人报》头条刊登题为“让不停电检修线路经验在全国开花”的文章,报道了水利电力部决定在全国有步骤地推广带电作业的消息。5月4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反映不停电检修电力线路的科教片。
水利电力部组织带电作业巡回推广表演队,由鞍山供电局郑代雨带队到达南昌,在下正街电厂进行带电作业现场表演。鞍山带电作业表演队给江西带来带电作业新技术,这一新生事物很快被接受,得到了江西省电力部门领导的重视。同年,南昌供电局成立了机械化施工和带电作业班,赣州供电局也相继成立了带电作业班。
图1-12 广州供电局带电作业设备、工具
1964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水利电力部生产司在天津召开“带电检修表演会”。这是水利电力部组织的一次全国性经验交流和工具定型会议,由水利电力部生产司齐明司长主持。全国17个省市62个供电单位159人参加会议,北京、天津、上海、鞍山、锦州5个电业(供电)局为大会表演18个带电作业项目,会议还交流了有关经验和技术资料。大会设有工具定型组,对5个局表演使用的工具和其他15个单位参展的工具进行了优选定型。共定型110kV等级的通用性很强的工具15种和154~220kV作业工具9种。水利电力部明确要求四平线路器材厂在1965年生产50套定型工具,供全国各地使用。大会还设有安全工作组,对安全工作规程提出了11条修改意见,为制定全国性规程做好技术准备。会议还请北京供电局输电工区介绍110kV线路开展综合带电检修的经验,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会议总结提出开展带电检修的指导原则:110kV及以上线路要普遍推广带电作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形成一个全国性带电作业大普及、大发展的高潮。
1956年5月,广州供电公司组建起6人的带电作业班,开始研制带电作业工器具,开展带电作业模拟试验。1958年3月,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扩大至8人,并开始在10~35kV采用支、拉、吊线杆带电更换针式绝缘子。1959年,广州供电公司输电工区带电检修班开展35kV等电位带电作业项目,进一步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1961年,广州供电公司输电工区带电检修班在35~110kV输电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包括带电更换瓷瓶、拆接电源、更换横担、处理刀闸或接头发热、加装分流线以及测量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情况等带电作业项目,对保障安全供电起了很大作用。到1964年,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安全生产2100天,被评为全国电力系统先进班组。
1957年,吉林电业局由送电工区抽出有经验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7人,组成了带电作业班。同年,派员参加了东北电业管理局的超高压带电作业研究小组。探讨了操作方法、工具试制,编制了规程,并进行了操作培训。1957年11月23日,在154kV鞍营线上,吉林电业局带电作业班带电更换耐张和直线塔绝缘子试点成功。当年12月,吉林省电力工业局组织省管局厂参观吉林电业局刚成立的带电作业班。该带电班在154kV松长线上进行了间接更换直线和耐张瓷瓶的表演,这次参观活动推动了吉林省带电作业的全面发展。1959年6月24日至28日,吉林省电业管理局在吉林召开带电作业现场会,省属各电业局和发电厂及部分电力用户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吉林电业局带电班表演了7个带电作业项目。10月21日至28日,辽吉电业管理局在鞍山召开“不停电检修技术表演定型会”。这是我国带电作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表演盛会。辽宁、吉林、黑龙江、延边、上海、北京、天津、陕西、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区的21个单位的带电检修工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鞍山、锦州、安东、吉林、沈阳、抚顺、营口7个供电局为大会表演不停电检修项目共17项,展示不停电检修先进工具50多种,现场操作图片300多张。
图1-13 广州至流溪河110kV线路72号杆进行同电位工作台组装、充电、应用
图1-14 1959年吉林带电作业现场表演会项目图片(见附图一)
1957年1月,湘中供电局(以下简称湘中局)以主任沙献孟为主,组织生产技术股、检修队和长沙工区的周绍裕、黄金培、贺仕福、赵景湘等人前往上海、江苏等地学习带电作业经验。1957年4月12日,湘中局决定以长沙工区(以下统称长沙供电所)为试点,抽调袁炳炎、张自新、谭海清等8名外线电工成立带电检修组。此带电检修组为湖南省成立的第一个带电作业专业班组。该组从成立起至1957年底的1年时间里,发展至17人,可进行6~35kV带电清扫、更换绝缘子、横担、直线木杆等项目,有些还能在雨天进行。此外,还能完成110kV线路部分项目。1957年11月,衡阳供电工区抽调徐子发等6人成立带电作业专业组。1959年4月21日至23日,湖南省电力工业局在长沙召开全省带电作业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长沙、株州、湘潭、衡阳、郴州、岳阳、常德等供电局和发电厂供电车间的代表,共100多人。此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湖南省带电作业的发展。1960年4月20日至27日,湖南省水利电力厅在长沙举办带电作业训练班。湘潭、株州、长沙、鲤鱼江、岳阳、常德、邵阳等地区相关单位的31名带电作业人员参加。这次训练班制定了带电作业项目管理、工具管理、培训管理,规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训练班批准了受训人员有测量压接管、测量针式绝缘子、线路断接引、更换直线绝缘子等包括6~10kV、35kV和110kV电压等级20个带电作业项目的作业权。1964年9月至10月,湖南省电力工业局在湘乡举办全省带电作业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省属各供电局、县供电公司等单位的98人。培训班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讲课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的项目有:110~220kV检测和更换直线及耐张绝缘子;更换防震锤;等电位补修导线;跳线接点测温等。
1958年,北京供电局以宋桓嘉、成木金为核心,组成12人的带电作业研究组,研制工具、举办操作培训、拟订带电作业安全规程并开展多样化项目。1958年,北京电业管理局在天津召开先进生产者会议。鞍山电业局受邀为大会作了不停电检修表演。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先进生产者和水利电力部生产司领导及专业人员。内蒙古、石家庄、邯郸、郑州、洛阳、上海、徐州、陕西、湖北等省(自治区)的供电单位以及部分电力设计院和北京电力修造厂等300余人到会观看了表演。1959年10月开始在全局输配电线路上正式推行带电作业。
1959年,北京供电局带电技术研究组在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玻璃钢研究所的帮助下,在电力系统内首次研究成功玻璃钢绝缘材料,并将“卡普龙”绳索应用于带电作业工具中。当年,以桦木板、棒、胶纸管及易受潮绳索等绝缘材料制作的工具开始被淘汰,代之以玻璃钢、卡普龙绝缘材料制作的新型带电作业工具,这些新工具具有电气性能好、机械强度高、安全可靠、轻便等优点。由此,北京供电局带电作业工具逐步向绳索化、背包化发展。1959年12月,北京电业管理局在北京召开带电作业检修表演会。天津电业局、北京供电局、下花园电厂、唐山供电局等带电检修专业人员,各级负责检修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进行带电检修新项目表演,介绍辽吉电业管理局带电作业定型会议情况,讨论安全规程相关问题;交流带电检修工作,绝缘工具使用、保管,新绝缘材料采用,工具及操作方法改进,带电检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验;会议还讨论了本地区带电检修发展方向,对全区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图1-15“卡普龙”绳索应用于带电作业工具
1960年5月8日,北京供电局带电作业技术研究组在水利电力部、解放军空军有关部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及北京供电局领导的支持下,首次在35kV和110kV线路采用直升飞机进行起吊杆塔和带电巡视线路工作并取得成功。当时因为国家经济困难,该做法未能推广应用;但在提高线路检修、施工和巡视工作效率方面,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1963年,北京供电局实现带电作业工具轻便化后,便试行线路全线分段有计划的年度综合带电维修,即将设备清扫、大小修及测试工作一次完成,称为带电综合检修。带电综合检修的项目包括:检测绝缘子和压接管;清扫、更换或新增绝缘子;打开导线线夹检查;补修导地线断股;紧固杆塔各部螺丝;更换拉线及线夹;测量接地电阻等。北京供电局带电综合检修的劳动组为7人,采用带电综合检修后检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检修的计划性也增强了,充分发挥了带电作业人员的作用,体现了安全经济的方针,促进了技术管理和带电作业机具的改进。1964—1966年,北京供电局累计带电综合检修线路共有110条10216基杆塔,共计2053km。北京供电局的带电综合检修方法,在1964年9月召开的全国电力工业检修会议上表演,受到水电部领导的肯定。该方法经过全国13个兄弟供电局的鉴定,在全国推广,1965年10月10日荣获国家发明奖。
图1-16 35~110KV线路采用直升机进行起吊杆塔和带电巡视线路取得成功
1958年5月10日,铁道部组织16个铁路管理局的70余名电气工作人员,到鞍山参观学习。鞍山供电局为他们表演了3.3~22kV线路更换电杆、横担、瓷瓶等不停电检修项目。从此,不停电检修技术又开始在电力系统以外生根开花。
1958年,湖北省电业局在武昌珞珈山变电站举办湖北省首次带电作业现场会,来自全省的19个单位的80余名带电作业人员及广东、湖南、江西、广西等省(自治区)的34个供电单位,共590名代表参加了现场会。1960年1月5日至14日,武汉市电业局举办“带电作业及技术革新成就展览会”。鞍山、沈阳、河南、湖南、广东及湖北省(市)供电系统的代表共500余人参观了展览。展览中的技术革新成就包括带电作业和带电测试两部分。武汉市电业局还制定了湖北电力系统第一部关于雨天带电作业的《6~10kV线路雨天带电抢修安全工作暂行规程》。
1958年4月,鞍山带电作业人员组成技术传授队到西安传授带电作业技术。之后西安供电局带电作业班自己使用35kV针式瓷瓶作绝缘底座,以独立抱杆为登高工具,采用间接操作的方法更换10kV瓷瓶。
1958年4月,上海供电公司领导从所属检修大队、沪南、沪北、浦东等供电所选拔柴逸民、曹义林、徐相云、陈涨生、陈章林5位师傅和技术员夏家泰,组建“带电作业研讨小组”,标志上海带电作业开始。
1959年4月,上海供电局供电工区受水利电力部委托,举办华东地区带电作业培训班。第一期有来自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学员50余人参加,培训期为1个月。第二期有上海供电局所属的5个供电所学员32人参加。在培训的同时,上海供电局组织了带电作业工器具的加工制作,为华东地区开展带电作业奠定了基础。1962年5月,上海供电局吸取船舶金属探伤技术,制作采用γ射线探伤压接管的装置,用以带电查明压接管及导线的受伤状况。1964年,华东电业管理局在新安江召开“华东地区带电作业会议”。
图1-17 1958年12月多单位在武汉参加不停电检修线路培训班并赠送锦旗
1964年1月浙西供电局正式组建并成立带电作业班,先后开展110kV线路带电压接导线、带电调换绝缘子、带电水冲洗绝缘子、带电调换横担、带电更换电杆等特殊带电作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