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浙江治水集结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巢湖差点儿被蓝藻“毒死”

● 湖美水美的巢湖

“浩渺连天际,游人纵远眸。青山云外小,赤日水中流。”这是宋人李浩《渡巢湖》的诗。更美的是清代程如璞的诗《焦湖晚眺》:“日落湖光敛,山浮数点苍。风高千帆急,雨洗万峰凉。”

巢湖真乃华夏之奇湖,越千年而愈美;巢湖实为一方之圣脉,历万古而长青!

巢湖,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长江北岸,湖面辽阔,东西长约78千米,南北宽约44千米,总面积为820平方千米,湖泊蓄水量为36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湖面轮廓似一只两角菱;又如鸟巢,故有巢湖之名。

巢湖属于长江水系,承受巢县、合肥等8县市诸河来水,入湖河流呈向心状分布。河流源近流短,区内地势起伏不平,加速了雨洪径流的汇流过程,使河川的径流量呈现急剧变化,表现为山溪性河流的特性。巢湖流域的水系分布很不对称,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店埠河、柘皋河、炯炀河等河流,全部来自西部及北部山地,其中以杭埠河、丰乐河、南淝河为水系的主流,约占整个巢湖流域面积的70%;南部河流更短,水量也少,有石山河、谷盛河、盛家河、槐林河及兆河等。

▲日落湖光敛

黄梅戏里有一段:“一网鱼虾一网粮”,唱的就是湖美水美的巢湖。

● 蓝藻大暴发

然而2007年夏天,安徽的巢湖也传来惊人的蓝藻大暴发。它的西半湖的水质从“Ⅴ类”下降到了“劣Ⅴ类”。“Ⅴ类”的水质表示此水是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非直接接触的水,劣Ⅴ类水质是属于最差的水质,水体已被严重污染。这就告诉大家,巢湖水质已经到达了水质的最低级别。

▲巢湖入口段蓝藻暴发

蓝藻暴发之时,也正是巢湖捕鱼的季节,浅水里的鱼被呛死了;人离很远就不敢往里走了,走近了就感到头晕。渔民的渔网也不敢往里拉,因为蓝藻太厚了,渔网在水里都被拖得死沉死沉的。而巢湖只有湖心的鱼还能卖掉,外围都是鱼肚子大一些的中毒的鱼,根本不能吃。

往年,每逢夏季气温升高,巢湖里蓝藻多有生长,但近年来污染加剧了蓝藻生长。2008年7月起,巢湖合肥义城水域上聚积了大量蓝藻,沿岸边水域呈翠绿色、黏稠状,散发非常难闻的异味。其中巢湖的西半湖已是连续5个月重污染。

蓝藻暴发时像风暴,铺天盖地,水面先是绿色,后变黑色,最后发臭。即使蓝藻被打捞,仍可见留下的“残局”:褚黑色的斑块附着在湖边浅滩,暴露在岸上的已经成为细小的颗粒。

巢湖被蓝藻污染,对周边居民最大的威胁就是饮水变得越来越难了。巢湖附近的村民随着“城市化”农转非虽然已并入小区,但他们并未忘记,30余年来一直都在饮用巢湖水。可是最近这几年,不断有蓝藻暴发,巢湖水不能用作饮水,只能吃井水,几乎每家都有一口井。甚至现在,巢湖水连洗衣服都发臭,而水井也越打越深,当初的10米可打到饮用水,到现在要打到30米了。

● 湖水犯了井水

俗语说:井水不犯河水。现在反过来了,井水要受到湖水的“干扰”——水越来越臭了。现在连砖井也不用了,家家户户都在打地下深井。蓝藻来的那几天,村民还要把从井里打出的水放在缸里澄一澄,然后才能饮用。

因此,从饮水方面看,巢湖基本上被“毒死”了。

那么,巢湖究竟受谁之害呢?

经过调查,这个“毒害”巢湖的“元凶”来自城市——巢湖入水的合肥市和巢湖市两城市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巢湖沿岸的生活垃圾

因巢湖是河流型浅水吞吐湖泊,湖大、水浅、流速慢。巢湖流域3000多家工矿企业和230万左右城镇人口,每天通过南肥河、柘皋河等河流、溪流和涵洞、沟渠向湖中排放的工业和生活废水近60万吨,全年达2亿吨,其中合肥市占60%~70%。大量废水严重地污染了湖水,破坏了巢湖原有的生态平衡。

作为巢湖市饮用水源地的巢湖东半湖,有5条入湖河流,其中双桥河是巢湖北岸一条支流,流域面积达21.87平方千米,该河承纳了流域内大量生活污水。据调查,巢湖市城区每天向双桥河排放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总计达到4160吨。2009年,双桥河水质仍然处于劣V类水质,为重度污染。

双桥河怎么会变成“污水河”?据调查,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沿河滩地开垦严重。双桥河河滩及河岸有大面积开垦,种植蔬菜等,施肥、施药,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污染水体。二是生活垃圾污染突出。双桥河干流及支流和西撇洪沟沿岸,普遍存在垃圾随意丢弃、露天堆放、倾倒河道问题。垃圾进入河道后腐烂发酵,并沉积河道,污染物缓慢释放,造成长期污染。三是污水未能完成截流。双桥河干流沿途已建设了截污管道,主要沿途集中生活和工业污水都进行了截污,但仍有部分居民点生活污水分散进入河道。四是一些企业生活区生活污水未经达标处理,主排流入西撒洪沟。五是一家豆腐店的加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六是贾塘排涝站污水直排。七是附近有两个村的三个养猪场,污水直排双桥河。

● 巢湖被“毒害”

还有一个是农业面源污染。西半湖的合肥市和东半湖的巢湖市所在的巢湖流域,是安徽省的主要粮产区,农业耕地面积为6479平方千米,约占流域面积的62%,且主要分布在沿湖周围。早在1978~1988年,巢湖全流域化肥的年用量为50万吨,平均每亩51.44千克。但由于利用率只有20%~30%,每年损失的化肥约20万~30万吨。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逐年增加,平均每亩施用量已高达80千克以上,加上城乡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由于使用的化肥、农药、含磷洗涤剂利用率不高,大量流失的化肥、农药、含磷洗涤剂随沟、渠、河流流入巢湖,该类污染约占巢湖污染负荷的40%,这是造成湖水磷含量增加、巢湖蓝藻增多的重要原因。

当巢湖出现大范围蓝藻爆发时,合肥市派出打捞队,每天都能打捞200吨的蓝藻,一个月打捞下来仍赶不上蓝藻生长的速度。

治理巢湖的蓝藻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减少污水的排放量。污水管网的建设,污水的节流,以及一些农业面源的治理,工业企业的废水治理,都是根治蓝藻的有效办法。但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巢湖被“毒害”还有一个“自身”原因。自然状态下的巢湖属过流性湖泊,经唯一出口裕溪河泄入长江,长江汛期江水倒灌入湖,汛期过后湖水外流长江,水体交换十分活跃。也就是说,巢湖本来和长江互为吞吐,洪水能带走巢湖的垃圾和超标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1962年建成了巢湖闸,控制水位后基本切断了与长江自然状态下的水体交换,没有了过去每年45%的交换水量,使得巢湖水自然交换能力受很大限制,水位高时开闸放水,水位低时,由已建的凤凰排灌站可经裕溪河引江水入湖。建闸后的长江水入湖交换量已由建闸前的每年平均13.6亿立方米减少到1.6亿立方米。由于水体交换不畅,大量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在湖泊内积累,使湖水生态环境改变,加快了巢湖水质富营养化的进程。

▲巢湖的湿地

另外,过去的湿地、芦苇多,可以吸收多余的碳、氮、磷,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围湖造田以后,沼泽地被埋入了水底,本身淤泥中的氮、磷也开始释放了。

这就使湖水和人之间没有了缓冲地带,只剩下几年就加高一次的水泥堤坝所带来的人为灾难。